浅谈宁波东钱湖生态城规划及实施策略

2012-05-26 13:21李志磊LiZhilei陈杰洪ChenHong范义文FanYiwen
住宅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核心区宁波市新城

■ 李志磊 Li Zhilei 陈杰洪 Chen Hong 范义文 Fan Yiwen

1 项目背景

气候问题及“减碳行动”已经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焦点。我国发改委明确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实现减碳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城区建设成为众多开发建设单位关注的重点。自2009年以来,全国涌现了中新天津生态城、无锡太湖新城、深圳光明新城及重庆两江新区等低碳示范区[1,2,3]。2009年,宁波获批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4],推动了宁波在低碳示范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2010年宁波将慈溪慈南新城、象山大目湾新城、东钱湖新城核心区确定为宁波市低碳示范区。其中东钱湖新城核心区是3个示范区中规模最小,同时又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本文以宁波东钱湖新城核心区为例,从东钱湖地区概况和新城规划定位出发,在调研宁波市土地条件、社会人文、风景旅游和气候条件等自然条件前提下,从低碳城区规划、生态环境、交通、能源、水资源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理、绿色建筑、绿色人文等出发,提出了具有江南特色的低碳城区建设的区域性规划指标体系,用于指导低碳城区的可持续开发建设。在总体指标确立的基础上,结合东钱湖新城核心区规划现状、政策法规、国内外标准和先进技术等,因地制宜地提出实现指标体系的技术策略,进而为城区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节能设计、空调系统设计、水资源利用等方面设计提供指导。

东钱湖新城核心区规划面积l.59km2,是东钱湖新城居民生活服务的中心区,其规划以水环境设计为主题,按照本土风格,将岛屿、绿洲、河道、广场、水岸步道、游艇码头等一系列滨水城市要素进行有机组合,营造富有情趣的现代水体空间,创建别具风格的世界级滨水城市中心(图 1)。

东钱湖新城核心区低碳生态规划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引导城市建设,根据业主提交的现阶段建筑控规资料(表1)要求,首先从规划现状及自然条件入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然后结合国内外工程案例、法规及地方实施细则,确定最终的指标值和技术路线(图2),探索和编制小型低碳生态区规划的指标体系及实施策略,完成既定的低碳规划目标(图3)。

表1 新城核心区现阶段规划设计资料

3 低碳规划指标体系[5,6,7,8]

3.1 指标汇总

围绕上述规划原则、依据及目标,东钱湖新城核心区的低碳规划指标共分为8个大类、57个子项指标(表2)。

3.2 指标扩展分类

考虑到各指标实施过程中更具操作性,对规划指标的约束性(控制性或引导性)、指标分类(管理阶段或规划阶段)、指标分层(系统、街区或地块)、实施主体(政府、企业或用户)进行了进一步分类。

4 重要指标实施策略解读[7,8,9,10,11]

4.1 生态环境及低碳规划

作为旅游度假区(图4~6),新城核心区的区域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应有机协调,其内容包括多样化的景观小品,旅游景观特色建设等。努力营造一个具有良性生态环境和旅游吸引力的新城核心区。

表2 新城核心区低碳规划指标体系

4.2 低碳交通

关注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注重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的有效衔接,探索便捷、低碳、可持续的交通系统,推行公交优先及人性化服务,规划建设完善的慢行网络与安全、舒适、便利的慢行环境(图7)。

4.3 低碳能源

在进行低碳区域建筑能源规划时,首先要了解区域内可供建筑利用的能源种类及资源潜力,一般建筑可利用能源资源种类主要包括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低品位能源和虚拟资源(图8)。

4.4 水资源利用

水资源利用规划设计应遵循减少对水的需求,节约用水,减少废水和污水的排放,合理利用非传统水源,分质供水,保障用水安全的原则综合节水。针对东钱湖核心区的气候,建议对部分雨水进行收集,其余部分雨水通过绿地等透水地面渗入(图9)。

4.5 绿色建筑

截止2011年4月,全国共有154个项目通过绿色建筑设计评审,其中浙江省15个(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比例为53.3%,53.3%,13.4%),宁波地区绿色建筑项目有宁波江北区湾头城中村改造安置用房项目和宁波万科金色水岸三期(均为住宅建筑)。建筑单体作为生态城规划的落实主体,其中绿色建筑比例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体系(图10)。

4.6 关键技术增量成本[12]

上述相关技术体系及实施策略的相关增量成本详见表3。

4.7 规划区块出让控制指标[12]

针对东钱湖新城核心区现阶段规划(图1),对其约束性指标进行细化,以指导接下来的政府土地出让,从源头上确保低碳规划指标的落实和实施(表4)。

5 结语

(1)本次规划指标及技术体系基于东钱湖新城核心区定位、属地化设计资料,提出了具有江南旅游特色的区域性低碳生态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2)本次规划指标技术体系结合东钱湖新城核心区规划现状,因地制宜地给出了对应指标的技术实施策略和增量成本,可有效地指导和推进新城核心区低碳化建设。

(3)本次规划指标技术体系从对新城核心区各区块的控制性指标进行分类总结,以便指导接下来的地块出让及开发,操作性较强。

[1] 仇保兴. 从绿色建筑到低碳生态城[J].城市发展研究,2009,(7).

[2] 李春发,李红薇等. 生态城市建设的系统动力学分析——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3).

[3] 郝莹.住房城乡建设部与无锡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国家低碳生态城示范区[J],城市发展研究,2010,(7).

表3 关键技术增量成本(部分)

表4 东钱湖新城核心区各区块土地出让控制要求(部分指标)

[4] 朱银杏,郝晶晶.宁波市成功获批全国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EB/OL].2009.12.08.

[5] 郭秀锐,杨居荣.生态城市建设及其指标体系[J].城市发展研究,2001,(6).

[6] 汪小玲,杨海真.生态城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3).

[7] 张若曦,薛波. 浅析指标体系在生态城市规划控制中的应用——以曹妃甸生态城指标体系设计为例[A]. 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

[8]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建设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宁波华聪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宁波东钱湖新城核心区低碳生态指标及技术体系(终稿)[R],2011.6.

[9] 宁波市气象局,宁波市太阳能资源评估[R].宁波:宁波市气象局,2009.

[10]宁波市建设委员会, 关于申报宁波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通知[EB/OL]. 2010.02.21. http://www.nbjs.gov.cn/GB/show.aspx?id=6240&path_id=000000000101055.

[11] 宁波市建设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太阳能光热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推广应用的通知[EB/OL]. 2010.04.27. http://gtog.ningbo.gov.cn/art/2010/4/27/art_5562_435014.html.

猜你喜欢
核心区宁波市新城
一图看懂2020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长江新城
智慧新城,和未来的那座桥
打造永久“大粮仓” 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