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肠道菌群、抗氧化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2-06-06 10:39胡顺珍张建梅谢全喜李晓颖
动物营养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佐剂肉鸡制剂

胡顺珍 张建梅谢全喜 李晓颖

(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泰安 271000)

在长期的畜牧业生产中,抗生素等药物的普遍使用导致的抗药性和药物残留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造成环境破坏。研究绿色、无公害的添加剂,提高畜禽免疫功能和营养素利用率,生产绿色、安全的畜产品,是21世纪全球高效、低耗、少污染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微生态制剂(probiotic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绿色添加剂,它能够改善动物消化道有益菌群,抑制或杀死有害菌,从而提高动物健康水平,进而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及提高饲料利用率;此外,其还具有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可改善养殖生态环境,达到生态防治的目的,使养殖生产良性发展,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目前,单一微生态制剂在肉鸡养殖中的作用报道较多,王俊峰等[2]用合生素饲喂爱拔益加肉鸡42 d,合生素极显著降低了肉鸡前期采食量和料重比及全期采食量(P<0.01),显著降低了后期采食量(P <0.05);陈家祥等[3]用地衣芽孢杆菌饲喂雄性麻羽肉鸡28 d后发现,基础饲粮中添加50 mg/kg地衣芽孢杆菌制剂可使肉鸡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单一免疫增强剂的报道也非常多,大量的研究表明黄芪多糖不仅能够增强免疫[4],还具有抗病毒[5]、抗氧化的功效[6]。而作为免疫佐剂,盐酸左旋咪唑是目前市场上较好的免疫增强剂之一,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可辅助各种病毒性疾病的治疗[7]。但是,复合微生态制剂与其佐剂的联合应用在肉鸡养殖中的报道并不多,为此,我们设计了由微生态制剂与维生素等配合而成的多组分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佐剂,目的是使其在发挥益生素作用的同时,还可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达到促进动物健康的功效。在此设想基础上,本试验旨在探讨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佐剂对肉鸡生产性能、肠道菌群数量、抗氧化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其在肉鸡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复合微生态制剂A:乳酸菌1.0×108CFU/g、芽孢杆菌 4.0×108CFU/g、酵母锌(锌含量为1 500 mg/kg)3%、酵母硒(硒含量为1 500 mg/kg)7%、维生素 E 1.0 ×104IU/kg、维生素 C 50 g/kg、黄芪多糖(纯度为60%)5%,载体为葡萄糖。

复合微生态制剂佐剂B:黄芪多糖(纯度为60%)10%、左旋咪唑(纯度为99.9%)10%,载体为葡萄糖。

其中,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锌和酵母硒为本公司产品;维生素E、维生素C购自河北省石家庄中试盛邦商贸有限公司;黄芪多糖购自山东圣地宝药业有限公司;左旋咪唑购自山东泰安山农大药业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计与饲粮组成

将240只1日龄雌性健康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预试期5 d,饲喂基础饲粮,饮用煮开后凉透的自来水,正试期37 d。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为试验组,在饲喂基础饲粮同时,分别定时在饮水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A及其佐剂B,其中复合微生态制剂A的添加水平为饲粮的2.0‰,6日龄(周二)时开始添加,每周2次(周二和周五),每次饮用量为周采食量(参照GB/T 19664—2005商品肉鸡生产技术规程中的混养商品肉鸡的耗料量)2.0‰的1/2;复合微生态制剂佐剂 B在7、14和21日龄免疫后分别连续使用3 d,每天1次,每次饮用量为日采食量(周采食量/7)的0.5‰、1.0‰和 2.0‰。

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其配制参照NRC(1994),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1.3 饲养管理

试验鸡21日龄前各重复分箱饲养,21日龄后改为分笼饲养,自由采食和饮水。舍内光照、温度和湿度严格按照常规饲养管理要求进行控制,按常规免疫程序对雏鸡进行新城疫及法氏囊免疫。每日换食换水前进行食槽和饮水器杀菌消毒。试验期间详细记录各组饲料消耗及试验鸡的健康状况。

1.4 测定指标和方法

1.4.1 生产性能

分别于14、21、28、35和42日龄以重复为单位对空腹(自由饮水)12 h后的肉鸡称重,并准确称量和记录日供料量、剩余料量和损失料量,计算各阶段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

1.4.2 肠道菌群数量

分别于14、28和42日龄从每个重复中随机抽取3只空腹(自由饮水)12 h后的肉鸡称重,采用心脏注入空气法处死鸡只,无菌操作取盲肠内容物,在灭菌生理盐水中摇匀,用平板培养计数法计数肠道乳酸菌和大肠杆菌,其中乳酸菌接种于乳酸菌选择性培养基(LBS)上培养,在37℃生化培养箱中厌氧培养48 h后进行菌落计数;大肠杆菌则接种于伊红美兰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在37℃生化培养箱中有氧培养24 h后进行菌落计数。菌群数量以每克肠道内容物所含细菌群落总数的对数[(lgCFU)/g]表示。

1.4.3 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

分别于14、21、28和35日龄从每个重复中随机抽取3只空腹(自由饮水)12 h后的肉鸡,翅静脉采血,肝素抗凝,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使用总抗氧化能力检测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测定血浆总抗氧化能力。

表1 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干物质基础)Table 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basal diets(DM basis) %

1.4.4 免疫器官指数

分别于14、28和42日龄将鸡只处死后,解剖,摘取脾脏和法氏囊,剔除脂肪后称鲜重,计算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

免疫器官指数(mg/g)=免疫器官重/活体重。

1.5 数据统计与处理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显著者进行LSD多重比较,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试验期间肉鸡的健康状况良好,仅21日龄之前Ⅰ组和Ⅱ组肉鸡各死亡1只,可能是由于箱养时肉鸡密度大、拥挤踩踏所致。

由表2可知,7~14日龄时,Ⅱ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Ⅲ组和Ⅳ组(P<0.05),后 3 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Ⅱ组和Ⅲ组肉鸡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且Ⅱ组肉鸡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Ⅲ组(P<0.05),但Ⅲ组肉鸡料重比显著低于Ⅱ组(P<0.05),而Ⅳ组肉鸡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0.05)。

15~21日龄时,Ⅱ组和Ⅳ组肉鸡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Ⅱ组肉鸡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Ⅳ组(P<0.05),而Ⅲ组肉鸡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Ⅳ组肉鸡料重比最低,其次是Ⅱ组,各试验组之间差异显著(P <0.05)。

22~28日龄时,各试验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仅Ⅱ组肉鸡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Ⅳ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和Ⅳ组肉鸡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Ⅱ组肉鸡料重比显著低于Ⅳ组(P <0.05),而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29~35日龄时,Ⅱ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组和Ⅳ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肉鸡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Ⅱ组肉鸡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各试验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

36~42日龄时,Ⅱ组和Ⅲ组肉鸡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Ⅱ组显著高于Ⅲ组(P <0.05),而Ⅳ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各试验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Ⅱ组肉鸡料重比最低,各试验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

总体看来,在提高肉鸡平均日增重和降低肉鸡料重比方面,Ⅱ组的效果较好、较稳定,添加水平较合适。

表2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compound probiotics on performance of broilers

2.2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盲肠菌群数量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在14、28和42日龄,各试验组肉鸡盲肠乳酸菌数量均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对照组,说明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佐剂的添加确有促进肉鸡盲肠乳酸菌繁殖的潜力,但仅14日龄和28日龄时Ⅱ组和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Ⅳ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且42日龄时各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和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促进肉鸡盲肠乳酸菌繁殖方面,Ⅱ组和Ⅲ组的添加水平较合适。

14日龄时,各试验组肉鸡盲肠大肠杆菌数量均在一定程度上低于对照组,且Ⅱ组和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Ⅳ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和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但Ⅱ组显著低于Ⅳ组(P <0.05)。28日龄时,仅Ⅱ组肉鸡盲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Ⅲ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0.05),Ⅳ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42日龄时,各组肉鸡大肠杆菌数量较14日龄和28日龄大大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当时天气寒冷,鸡舍温度很难控制,使得通风条件不好,鸡舍内粪便的污染使得细菌得不到有效排除所致,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佐剂的添加也并未起到改善的效果,各组肉鸡大肠杆菌数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总体看来,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佐剂的添加能在一定条件下降低肉鸡盲肠大肠杆菌数量,以Ⅱ组的添加水平较合适。

表3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盲肠乳酸菌和大肠杆菌数量的影响Table 3 Effects of compound probiotics on the number of Lactobacillus and E.coli in cecum of broilers (lgCFU)/g

2.3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血浆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由表4可知,除了14日龄时Ⅳ组肉鸡血浆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整个试验期间各试验组肉鸡血浆总抗氧化能力都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对照组。21日龄时Ⅰ、Ⅱ、Ⅲ组肉鸡血浆总抗氧化能力较14日龄时均明显下降,这可能是由于饲养方式由箱养转变为笼养造成的应激所致,Ⅳ组有所上升,可能是测定时的误差所致;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佐剂可显著提高肉鸡血浆总抗氧化能力(P<0.05),且Ⅱ组显著高于Ⅳ组(P<0.05)。28日龄时除了Ⅳ组外各组肉鸡血浆总抗氧化能力均有所回升,且Ⅱ组和Ⅲ组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35日龄时各组肉鸡血浆总抗氧化能力继续上升,其中Ⅱ组和Ⅲ组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Ⅳ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这表明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佐剂的添加可以有效增强机体抗氧化水平,添加效果以Ⅱ组和Ⅲ组较为稳定。

表4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血浆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Table 4 Effects of compound probiotics on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plasma of broilers U/mg

2.4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所有处死的肉鸡免疫器官外观未见异常。由表5可知,14日龄时各试验组肉鸡的脾脏指数均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对照组,其中Ⅳ组肉鸡的脾脏指数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Ⅱ组(P<0.05),但与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28日龄时仅Ⅱ组肉鸡的脾脏指数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和Ⅳ组肉鸡的脾脏指数比对照组低,其中Ⅲ组比对照组降低了15.24%(P<0.05),Ⅳ组比对照组降低了6.67%(P>0.05);42日龄时各试验组肉鸡的脾脏指数均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对照组,其中Ⅳ组肉鸡的脾脏指数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Ⅲ组(P<0.05),但与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总体看来,在提高肉鸡脾脏指数方面,Ⅱ组和Ⅳ组的效果较好。

14日龄时各试验组肉鸡的法氏囊指数均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对照组,其中Ⅱ组和Ⅲ组肉鸡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28日龄时Ⅱ组肉鸡的法氏囊指数比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和Ⅳ组均有所升高,但仅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42日龄时Ⅱ组肉鸡的法氏囊指数比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和Ⅳ组均显著升高(P<0.05)。总体看来,在提高肉鸡法氏囊指数方面,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佐剂的添加效果以Ⅲ组较好。

3 讨论

3.1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微生态制剂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和降低动物死亡率等多种功能[8]。这一观点在本试验中再次被证实。本试验研究表明,添加2.0‰复合微生态制剂A和0.5‰复合微生态制剂佐剂B时,肉鸡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吴亨进等[9]的研究显示,在饲料中添加有效微生物(EM)复合制剂的试验组肉鸡增重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李树鹏等[10]研究表明,黄芪多糖、益生菌和合生元均能显著提高雏鸡周增重(P <0.05),减少饲料消耗(P <0.05),降低料重比(全期分别降低 13.96%、15.26% 和 12.34%,P <0.05)。

3.2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复合微生态制剂中的芽孢杆菌通过消耗肠道内的氧气,降低肠道内的氧化还原电势,创造有利于厌氧菌生长的环境,扶植肠道内的优势菌群,抑制大肠杆菌的数量,使失调的肠道菌群结构调整恢复到正常状态,起到抗菌防病的作用。作为肠道内的优势菌群的乳酸菌可以使简单的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的乳酸,从而降低肠道内的pH,使一些只适于pH 6~7的菌群的生长受到抑制。乳酸菌作为优势菌群大量繁殖,有利于动物的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的提高。本试验将芽孢杆菌和乳酸菌与其他成分配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试验结果表明,添加2.0‰复合微生态制剂A和0.5‰复合微生态制剂佐剂B时,14日龄和28日龄肉鸡盲肠乳酸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元娜等[11]研究表明,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 g/kg复合微生态制剂,每克盲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数量较对照组降低37.51%(P<0.01),乳酸菌数量较对照组提高 1.92%(P < 0.05)。董秀梅等[12]的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复合微生态制剂组显著地增加了肠道内乳酸菌、肠球菌的数量,同时显著地降低了肠道内大肠杆菌的数量。李树鹏等[13]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和益生菌均能有效促进雏鸡肠道有益微生物——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增殖,并对肠道有害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且后者的效果优于前者;两者同时添加于雏鸡饲粮中,其作用效果远远超过单纯添加,表明黄芪多糖与益生菌能协同作用,共同维持肠道微生态区系的平衡和稳定。

3.3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肉鸡由于其营养及生理特点,体内脂质含量相对较高,故容易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生的过氧化产物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损害。总抗氧化能力是衡量机体抗氧化能力的指标。本试验结果显示,添加 2.0‰复合微生态制剂 A和 0.5‰或1.0‰复合微生态制剂佐剂B显著增加了21、28和35日龄肉鸡的总抗氧化能力(P<0.05)。这与复合微生态制剂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E、酵母硒等抗氧化成分密切相关。武江利等[14]研究显示,在育成蛋鸭饲粮中添加15和20 IU/kg维生素E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蛋鸭血清和肝脏中的总抗氧化能力,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王巧莉等[15]研究表明,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3 mg/kg酵母硒时,3、6和9周龄肉鹅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以及6周龄肉鹅肝脏中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强(P <0.05)。

3.4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免疫器官称重法是目前研究机体免疫体况的方法之一。一般认为免疫器官重量增加为免疫增强的表现[16],而免疫器官重量降低为免疫抑制所致。免疫器官的绝对重量皆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大,但其相对重量有随其日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脾脏属于外周免疫器官,它能产生大量的淋巴细胞,可以分泌特殊性的免疫抗体。法氏囊属于中枢免疫系统,是一种淋巴上皮性器官,是血清抗体生成、系统细胞生长和分化的部位。李树鹏等[10]研究表明,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黄芪多糖和益生菌的合生元组雏鸡的法氏囊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黄芪多糖组和益生菌组(P<0.05)。在雏鸡阶段,法氏囊是主要的免疫器官,随着日龄的不断增长,脾脏逐渐发育成熟,成为主要的免疫器官,而逐渐取代法氏囊的首要位置。本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5‰复合微生态制剂佐剂B的组肉鸡的法氏囊指数虽然在28日龄和42日龄显著低于添加1.0‰和2.0‰复合微生态制剂佐剂B的组(P<0.05),但添加0.5‰复合微生态制剂佐剂B的组肉鸡的脾脏指数在42日龄时显著高于添加1.0‰复合微生态制剂佐剂B的组和对照组(P <0.05)。

4 结论

① 添加2.0‰复合微生态制剂A和0.5‰复合微生态制剂佐剂B效果最好,能够提高肉鸡生产性能,改善其肠道菌群,提高其血浆总抗氧化能力。

②适量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其佐剂可以提高肉鸡的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增强其免疫功能。

[1]NEWBOLD C J,WALLACE R J,MCLNTOSH F M.Mode of action of the yeast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s a feed additive for ruminants[J].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1996,76(2):249 -261.

[2]王俊峰,陈雁南,温超,等.合生素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清免疫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0,22(1):163 -168.

[3]陈家祥,张仁义,王全溪,等.地衣芽孢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0,22(4):1019 -1023.

[4]章世元,徐春燕,董晓芳,等.苜蓿多糖和黄芪多糖对肉仔鸡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0,22(3):670 -674.

[5]CHO W C,LEUNG K N.In vitro and in vivo antitumor effect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J].Cancer Cell,2007,252(11):430.

[6]徐小芳,罗燕,赵民,等.中药复方多糖对鸡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2):706 -713.

[7]肖啸,杨继生,张静,等.左旋咪唑对仔猪免疫指标的影响[J].甘肃畜牧兽医,2008(4):2 -6.

[8]张民,刁其玉.益生菌的营养和免疫特性及其应用[J].山东饲料,2003(2):9 -11.

[9]吴亨进,王明福,孙秋勇,等.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及空气质量的影响[J].养殖与饲料,2008(5):81 -84.

[10]李树鹏,赵献军.黄芪多糖、益生菌合生元对雏鸡生长和免疫的作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6):51-54.

[11]元娜,陈奇,刘丛敏,等.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蛋种鸡舍内氨气浓度、养分吸收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0,31(20):42 -45.

[12]董秀梅,张超范,魏萍.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仔鸡肠道菌群及抗氧化机能的影响[J].中国家禽,2004,26(14):11 -14.

[13]李树鹏,赵献军.黄芪多糖及益生菌合生元对雏鸡肠道微生态区系的影响[J].家畜生态学报,2005,26(3):21 -27.

[14]武江利,王安,张养东.维生素E对育成金定鸭生长及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08,20(6):686 -693.[15]王巧莉,王宝维,范永存,等.酵母硒对肉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09,21(3):398 -404.

[16]王显慧,刘福柱,牛竹叶,等.VC对肉鸡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免疫机能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0,38(2):1-7.

猜你喜欢
佐剂肉鸡制剂
春季肉鸡健康养殖要过六关
DC-Chol阳离子脂质体佐剂对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肉鸡腹水咋防治
克痹宁凝胶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缓解作用
元胡止痛系列制剂4种工艺比较
SD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铝佐剂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蛋鸡和肉鸡
蛋鸡和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