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拉水牛改良滇东南水牛的效果研究

2012-06-09 05:41李红伟陆开明彭忠飞张继才亐开兴
中国牛业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蒙自体尺德宏

李红伟,张 伟,陆开明,彭忠飞,张继才,亐开兴*

(1.云南蒙自市畜牧技术推广站,云南 蒙自661199;2.云南蒙自市冷泉镇畜牧兽医站,云南 蒙自661199;3.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云南 昆明650212)

滇东南水牛是云南三大地方品种之一,也被列为中国十八个地方品种之一,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方地州[1-3]。具备耐粗饲、耐湿热、耐粗放,适应能力、抗病力强,役用性好等水牛共性。

摩拉水牛原产于印度,是世界著名江河型乳用水牛,其体型大、出肉率高,且产奶量高,因此国内很多南方省份都引进江河型水牛来改良地方水牛以提高产奶量及产肉性能[2,4,5],云南省从1974年引进摩拉水牛改良地方水牛的产奶及产肉性能,并取得了极大的成效[5-7]。

为此,蒙自市自2006年起也开展了摩拉水牛冻精的引进开展杂交改良,为探讨摩拉水牛在蒙自市乃至红河州的改良效果,进行滇东南水牛及摩本杂F1代的体尺测定及生长发育性能评估,为目前的水牛杂交改良积累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选用在自然放牧状态下生长的摩本杂F1代:测定36月龄以上的成年牛64头摩本F1代及前期的滇东南水牛的体尺指标[3,7]。

1.2 选配方法

采用直肠把握输精法,用摩拉水牛冻精冷配本地水牛;滇东南水牛本品种的繁育全部属于放牧状态下的自然繁殖。

1.3 测定方法

用测仗和皮卷尺测量不同生长阶段的滇东南水牛体尺,并按成年体重公式估算:体重(kg)=胸围2(m2)×体斜长(m)×80+50[3,7]。

1.4 统计方法

对收集的滇东南水牛与摩本杂F1代的体尺、体重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滇东南水牛及摩本杂的体重体尺

由表1看出,摩拉水牛与滇东南水牛杂交的F1代公牛与滇东南水牛在体重、体尺指标等生长性能的差异不大;而杂交F1代母牛的体高(耆甲高)、体斜长、十字部高、髋宽、胸围、管围及头长分别比滇东南水牛提高了 7.57%、4.85%、6.47%、13.83%、6.87% 、9.74%和11.60%,差异显著(P<0.05或P<0.01);其它指标二者之间相比,差异不大(P>0.05)(表1)。

摩拉水牛与滇东南水牛杂交F1代一岁的体重较大,1周岁公母牛的体重分别为274.08±36.40 kg和278.25±55.05kg,较国内其他地方水牛品种的杂交F1代高,2岁公母牛的体重分别为388.65±24.64kg和359.74±43.03kg,较滇东南水牛的同龄牛体重高出80%以上(P>0.01)[3,4,7]。且摩本杂F1代母牛的体格得到明显的改善,体重提高,这将利于其泌乳性能的提高和后代早期生长速度的加快。值得指出的是,摩本杂F1代母牛不论在前驱还是后驱都有明显的改善,体重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将有利于杂交后代的泌乳力和生长速度的提高,也为以肉用目标的改良与早期育肥奠定了坚实的遗传基础。

表1 不同年龄滇东南水牛与摩本杂F1的体尺体重

表2 滇东南水牛及摩本杂的体尺指数

2.2 滇东南水牛与摩本杂体尺指数的差异

由表2看出,杂交水牛摩本杂F1代的体尺指数较滇东南水牛有所改善,总体上得以提高,表明杂交能够取得一定的改良效果,滇东南水牛的体尺、胸宽及管围指数稍高于德宏水牛的杂交后代,而体躯指数比德宏水牛的杂交后代低[7];滇东南水牛及其摩本杂F1代的胸围指数接近。胸宽指数以杂交牛的较大,而地方品种较小,滇东南水牛的摩本杂F1代公母牛分别为70.32和70.16,而滇东南水牛的分别为70.28和68.16,表明摩拉水牛作为父本的杂交有利于水牛体躯各部位的发育与匀称性的提高。

3 讨论

1)摩拉水牛与滇东南水牛杂交后,其F1代公牛与滇东南水牛差异不大;但F1代母牛的体高、体斜长、十字部高、髋宽、胸围、管围等均比滇东南水牛有显著提高。摩拉水牛与滇东南水牛杂交可以提高杂交后代的体尺、体格,改善了水牛的体躯发育,提高了产肉率[7]。摩本杂F1代的体尺指数有所改善,总体上得以提高,表明杂交能够取得一定的改良效果,表明摩拉水牛作为父本的杂交有利于水牛各部位的发育与体躯的匀称性。

2)摩拉水牛是世界著名体大高壮的河流型乳用水牛,而滇东南水牛体质结实,体型偏小,经过冷配改良,由表1和表2可看出,一岁以前滇东南水牛及其杂交后代的生长较快,超过很多地方牛品种,如云南水牛、温州水牛、德宏水牛等[4-7]。

在饲养过程中,由于农户只注重役用,不注重肉、乳用,特别是公牛使役很早。同时饲养只局限自然放牧,不添加粮食饲料或精料,处于粗放饲养水平。以至滇东南水牛及摩本F1代水牛一岁后生长发育开始滞后,这有待进一步加强饲养管理及营养水平的提高。摩本F1代母本有显著提高,这对于乳用来讲是相当有利的,这不仅提高了母畜的泌乳性能,也将大大提高其后代的早期生长性能,为滇东南水牛由役用型向肉役兼用或乳用型方向改良打下扎实基础。

3)扶持中小型肉牛养殖场(户),开发利用好当地各种饲草饲料资源;推广饲养杂交水牛。近年来蒙自市的水牛存栏在逐渐减少,究其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多数家庭转向种植药材、水果、蔬菜等。特别是近年种植药材三七所得收益很高,大部分山区农户都转向种植三七,放弃了传统的养牛副业;其次,是劳动力的转移,包括对沿海地区的劳务输出和向精密型种植业的转移等;第三,山区乡镇实行退耕还林和土地资源的需缺,造成放场地稀少等原因。就目前养牛业应扶持中小型肉牛场、户,集中水牛圈养,进行饲养育肥或繁殖,特别是通过推广利用摩拉水牛与本地水牛进行杂交利用,将可大大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既可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又可充分利用当地的蔬菜、水果种植业农副产品,同时可以开展圈舍改造及草料储备设施建设,把蔬菜生产旺季的农副产品储备起来以供冬春季节使用,为蔬菜种植、经济林木地堆积大量农家肥,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和农产品品质的提高[3]。

4)加强品种资源的保护和杂交牛的培育。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水牛存栏在逐年骤降,这就要求我们开发与保护同时兼顾,在改良的同时,必须重视滇东南水牛的本品种的保护与选育[7-9]。

[1]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编写委员会.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6,95-122.

[2]章纯熙.中国水牛科学[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0-155.

[3]李红伟,亐开兴,王艳芬,等.滇东南水牛的生态特征及其生产性能[J].中国农学通报,2009,29(6):29-32.

[4]金大春,王学挺,季旭仁.尼里水牛与温州水牛杂交效果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2004,24(3):15-16.

[5]赵家才,何华川,王春兰,等.摩拉水牛改良云南本地水牛的效果研究[J].中国牛业科学,2007,33(1):4-7.

[6]和 平,周宏生,李维品,等.尼里拉菲水牛与德宏水牛杂交效果观察[J].养殖与饲料,2010,(10):18-20.

[7]王晓华,黄启超,邵俊花,等.德宏水牛及其杂交品种体尺测定[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21-23.

[8]孔凡勇,刘家文,龙颜容,等.红河州水牛遗传资源调查与产业化发展对策[J].云南畜牧兽医,2008,(2):38-40.

[9]梅国栋,李 洁,张明强,等.德宏水牛生产性能测定[J].中国畜牧兽医,2008,35(10):136-137.

猜你喜欢
蒙自体尺德宏
家畜体尺自动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德宏 生态摄影“朝圣地”
三元互动下的德宏民族语言舆情探究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大滇西旅游一线6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德宏
共饮一江水葫芦丝独奏
超级杂交稻蒙自示范基地开始移栽
习作点评
毕业一起去旅行:云南蒙自市
金川成年母牦牛一年消长的体尺体重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