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检测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

2012-06-09 03:03孟红兵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7期
关键词:二聚体特异性阳性率

孟红兵

(江苏省海门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 海门 226100)

D-二聚体(D-dimer,DD)是凝血过程中形成的交联纤维蛋白的纤溶酶降解后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血液中D-二聚体水平异常增高,则可提示凝血和纤溶活性异常,因此它是反映患者体内有血栓形成的特异性标志物之一[1]。骨折患者D二聚体的阳性率较高,是因为骨组织受到损坏,骨组织中所含的组织因子、凝血活酶激活物释放到血液中,激活外源性凝血通路,同时骨折患者的血管损伤导致内源性凝血通路的激活,启动了体内的凝血系统,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有诱发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风险。我们通过对术后D-二聚体水平进行监测,探讨应用D-二聚体作为评价骨折术后血栓倾向的一种方法。现对海门市第五人民医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月期间,来院手术治疗骨折患者486例进行统计。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50例健康体检者(平均年龄30.5岁),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以及2010 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486例(平均46.3岁),男性292例,女性194例;均为外伤所致的骨折患者,排除白血病、急性心肌梗死及脑血栓、冠心病、恶性实体肿瘤、肝脏疾病、肾病综合症引起的D二聚体的升高。

1.2 检测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

德国美创公司的coatron1800全自动血凝仪,试剂为德国美创公司提供的配套D-二聚体定量试剂盒。

1.2.2 方法

采集术前、术后3d和7d的空腹静脉血置于肝素肭抗凝管中作凝血分析(包括D二聚体)。

1.3 判断标准

D-二聚体>500µg/L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骨折组的D-二聚体的平均数明显高于健康组,骨折患者DD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见表1。

表1 健康组与骨折组D-二聚体的比较

骨折患者DD阳性例数为258例,阳性率为53.09%;而手术后3d,骨折患者DD阳性例数为129例,阳性率为26.54%;手术后7d DD阳性例数为56例,阳性率为11.52%。经统计学分析,术后3d、7d DD阳性率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见表2。

表2 骨折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3d、7d D-二聚体比较

2.2 随访结果

术后7d对486例患者行肢体血管彩超检查,证实深静脉血栓48例,占患者总数的9.88%,且发生DVT的48例患者均为术后3d、7d DD仍为阳性的患者,术后7d DD仍为阳性,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5.71%,而DD阴性的患者无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

3 讨 论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ⅩⅢ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D-二聚体的升高,表示纤溶活性增强,提示体内存在着频繁的纤维蛋白降解过程。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血液中凝血系统与抗凝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保持着动态平衡。发生创伤性骨折后,通过通过内源性、外源性凝血途径及共同凝血途径,在钙离子作用下,使血液内大量的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纤维蛋白,使凝血系统处于高凝状态。此时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增高,极易发生血栓。

骨折术后是深静脉血栓的常见诱因,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标准是静脉造影,但此方法有一定的创伤性。近些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也成为一种诊断深静脉血栓(DVT)方法之一,但彩色多普勒超声无法预测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因此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旦发生DVT将对骨折患者造成极大的生命危险。如何防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仍是目前骨科急需要解决的问题[2]。有人证实四肢骨折患者术前检查 DD特异性差,预测血栓性疾病意义不大,但DD阴性预测值对排除四肢骨折术后并发血栓性疾病有重要意义[3],还有人证实DD阴性可作为排除DVT、肺栓塞(PE)的重要依据[4]。

一般人群中的 DVT发生率则约为48/100000[5]。骨折患者骨折后DD升高,一般3d基本消失[6],而术后3d、7d内DD(>500µg/L)持续增高,则应高度怀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本实验中,骨折患者术后3d、7d DD仍>500ug/L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DTV)的概率高达85.71%,而DD<500µg/L的患者经随访无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因此分析发现,对高危DVT患者进行D-二聚体的动态监测,如果骨折患者术后3~7d D-二聚体呈持续性增高,则应高度怀疑是否有血栓发生,并进行彩超确诊是否并发DVT,并尽早采取措施加以避免。

综上所述,术前进行D二聚体的检测对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及脑血栓、冠心病、恶性实体肿瘤、肝脏疾病、DIC、白血病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很有帮助。但对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预测性较差,特异性不高。对骨折患者术后血浆D二聚体进行动态监测,特别是3~7d的DD测定,对骨折术后并发DVT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可早期预防骨折患者术后并发DVT的发生。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34.

[2]Ollendorf DA,Vera Llonch M,Oster G.Cost of venoust hrombosis following major orthopaedic surgery in hospitalizedpatients[J].Am J Health Syst Pharm,2002,59(18):1750-1754.

[3]何伟民.D-二聚体预测四肢骨折术后血栓性疾病的价值[J].上海医学,2004,27(10):575-577.

[4]郭雪梅.快速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0,4(1):42 .

[5]Gray HW.The natural history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mpact on ventilati on /perfusi on scan reporting[J].Semin Nucl Med,2002,32(3):159-172 .

[6]Owings JT,Gosselin RC,Andeson JT,et al.Practical utility of the D-dimer assay for excluding thromboenbolism in severly injured traumapatients[J].J Trauma,2001,51(3):425-430.

猜你喜欢
二聚体特异性阳性率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