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时期的张应春

2012-06-10 03:29李志娟苏州市档案馆江苏苏州215004
档案与建设 2012年4期
关键词:党部右派军阀

李志娟(苏州市档案馆,江苏苏州,215004)

张应春,原名蓉城,字应春,江苏省吴江县葫芦兜乡人,生于1901年11月11日。幼年在村塾读书,12 岁进黎里女子小学,深得同学拥护和钦佩。她的母亲因连生四个女儿,备受家庭和社会的歧视,以致精神失常。母亲的悲惨遭遇,在年少的张应春心里埋下了仇恨封建礼教、争取妇女解放的种子。张应春少时就爱舞刀弄枪,喜欢学些“武功”,连求学都选择了女子体育学校。

1919年张应春考入上海女子体育专门学校,三年后到厦门道南女子中学任教。她孜孜不倦地追求救国的真理,很快接受了五四运动以来反帝反封建的先进思潮。1923年暑假,她因足疾回乡就诊,病愈后经柳亚子介绍到松江景贤女中任教。该校由进步人士创办,张应春由此结识了中共党员侯绍裘,侯当时还是国民党松江县党部负责人。在侯绍裘的帮助下,张应春加入了国民党。

受侯绍裘等共产党员的影响,张应春思想觉悟提高很快,革命热情更加高涨。1925年夏,在张应春的竭力倡导下,吴江县黎里镇办起了暑期妇女学校,她被公推为主任教师,负责教务工作。同年8月,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正式成立,张应春被选为执行委员兼妇女部长。当时她足疾复犯,卧病苏州医院。廖仲恺被刺的消息传来,她怒不可遏,扶床而起。那时军阀孙传芳和杨宇霆混战江浙,道路阻塞,她不顾危险,星夜兼程,赶赴省党部就职。由于国民党右派叶楚伧等扣押经费,处处刁难,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左派处境十分艰难。他们除了组织反帝、反军阀的群众运动外,还要同国民党右派及国家主义派作斗争。。

1925年夏初,戴季陶散发攻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小册子,各地右派势力也蠢蠢欲动。面对右派份子“再不反共就要亡党”的言论,她义正词严驳斥,同时也深感学习革命理论的重要。她挤出时间到上海聆听恽代英等革命同志讲课,如饥似渴学习马列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使张应春的思想产生了飞跃,她要求加入共产党。1925年秋,经侯绍裘介绍,中共江浙区委讨论通过了她的入党申请。不久,张应春当选为中共江浙区委妇运委员和济难会委员。

1926年1月,国民党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张应春被推选为江苏省妇女代表来到广州,提出关于妇女运动的两项议案。这里工农运动的强大声势,使她大受鼓舞,增强了革命必胜的信心。回江苏之后,她立即参加全省干部联席会议及干训班,白天工作,深夜倾谈,黎明即起,不知疲倦。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她义愤填膺,四处奔走,竟日开会演说,每每感人泪下。为了扩大革命宣传,反击右派势力,在经费、发行十分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她主编出版了《吴江妇女》(月刊),并任主编。在一篇文章中大声疾呼:“要唤醒全国民众来打倒卖国残民的军阀,向帝国主义进攻!”“革命的事业没有流血是不会成功的。……大家起来奋斗吧!我们誓死要从红色的血泊里边,找着光明的途路,建设起光华灿烂的社会来。”这份富有革命朝气和战斗精神的刊物,对当时的妇女运动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1927年4月初,积劳成疾在家休养的张迎春,一连接到组织上三封急电,催她速往南京。当时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勾结帝国主义、封建买办势力正在磨刀霍霍。面对险恶局势,她没有半点踌躇和退缩,不顾家中阻留,毅然于4月7日赶赴南京,参加斗争。4月9日,蒋介石唆使军警流氓砸毁国民党左派江苏省党部,捕去革命志士多人。10日,蒋介石又命令军队向请愿群众开枪,死伤千余人,被捕失踪者也在千人以上,造成震惊全国的南京惨案。由于组织不严,混进了坏人,4月10日深夜,正在党的机关开会的侯绍裘、张应春等十人被便衣侦探抓走。身陷囹圄,张应春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傲骨展现无遗。任凭敌人严刑逼供,她只回答“我是共产党员”。四月中旬的一个深夜,凶残的敌人将侯绍裘、张应春等十余人捆入麻袋,乱刀杀害,然后运至通济门外九龙桥下,投入秦淮河中。这一年,张应春26 岁。

[1]《革命烈士传》第一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2]《苏州红色档案解密》,《苏州日报》2011年。

猜你喜欢
党部右派军阀
看青
澳“华人党部”引“分裂”质疑
传统与现代之间——民初社会中军阀的行动逻辑
大学生右派林希翎的下落
在坏的时代能做好事
看不到目标比死还可怕
陈致中高雄找工作
军阀袁世凯的三次背叛行动
“小说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