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柴胡不同类型农艺性状比较与品质分析

2012-06-13 06:20张永刚韩忠明杨利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柴胡皂苷叶型单根

张永刚 韩 梅 韩忠明 杨利民

(吉林农业大学,长春,130118)

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DC.)为伞形科柴胡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入药,为我国传统常用大宗中药柴胡的重要基原[1]。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华东等地区,野生于较干燥的山坡、林缘、林中隙地、草丛及沟旁等处。目前,北柴胡野生资源迅速减少,供需矛盾突出。吉林省作为北柴胡重要产区,2001年引种吉林省东丰县当地野生北柴胡建立GAP种植基地,开展了无公害规范化种植研究[2-4]。然而,栽培北柴胡存在种源混杂、产量不稳、质量下降等问题[5-6],严重制约北柴胡生产。因此,开展北柴胡种质资源研究,选育优良品种,是优化北柴胡品质的根本措施,也是缓解野生资源压力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7-8],开展了北柴胡新类型与原始类型农艺和品质性状比较分析,旨在为选育北柴胡优良品种,生产优质柴胡药材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2003年引种GAP基地北柴胡栽培于吉林农业大学药用植物园,开展北柴胡群体变异性的多年观察比较,按其叶片性状差异确定了多个类型,后经多代筛选确定宽叶型(KY)和长叶型(CY)2个新类型。本研究以北柴胡特异类型宽叶型和长叶型为供试材料,以原始类群中占绝对优势比例的中间型(ZY)为对照。原始类群北柴胡现为吉林省地方柴胡用种。各类型北柴胡均为2年生,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田间管理一致,仅进行人工除草,不施肥施药、不浇水。

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UY220电子天平(日本);乙腈(色谱纯,Fisher公司),甲醇(国产分析纯),氨水(国产分析纯),高纯水,柴胡皂苷a、d对照品(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纯度98%)。

农艺性状调查:2008年调查北柴胡各类型株高,主茎叶长、叶宽、茎径,根长、根径、根质量。根部性状调查自2008年7月30至9月26日共5次取样,测量根长、根径后,置烘箱内50℃烘干,称干质量,密封保存。

柴胡皂苷a、d质量分数测定,参考杨志业等[9]的方法,并加以改进。

供试品溶液制备:各类型北柴胡干燥根粉碎,过40目筛。准确称取各样品粉末0.5 g,滤纸包好置于索氏提取器中,加5%氨水甲醇溶液50 mL,80℃回流提取2 h。提取液置于50 mL容量瓶中,用5%氨水甲醇溶液定容至刻度,取25 mL水浴挥干,精密加入甲醇4 mL溶解,临用前吸取适量过0.2 μm滤膜。精密吸取滤液20 μL作HPLC分析。

色谱条件: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5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流速1 mL·min-1;洗脱梯度(0~15 min,乙腈比例10% ~30%;15~40 min,乙腈比例30% ~40%);柱温25℃,检测波长205 nm;进样量20 μL。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精密称取柴胡皂苷a(ssa)、柴胡皂苷 d(ssd)对照品各7.9 mg,分别置于5 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各取等量混合,制成混合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1、2、4、8、12、16、20 μL 进样,按上述色谱条件作 HPLC分析,以峰面积对进样量(μg)进行线性回归处理,得到 ssa回归方程Y=471.004 383X+61.169 832(r=0.999 8),线性范围0.79 ~15.8 μg;ssd 回归方程Y=384.899 437X+55.912 519(r=0.999 7),线性范围0.79 ~15.8 μg。

精密度试验:吸取上述混合对照品溶液按同样色谱条件进行HPLC分析,每次20 μL,重复5次,记录峰面积,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结果ssa、ssd质量分数的RS,D分别为 1.24%、1.44%(n=5)。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重复性试验:精密称定同一供试品,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分别平行制备5份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HPLC分析,记录峰面积,ssa、ssd质量分数的RS,D分别为 2.91% 、2.71%(n=5)。

稳定性试验: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2、4、8、12 h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定。结果ssa、ssd质量分数的RS,D分别为 1.18%、1.34%,表明供试品溶液12 h内稳定。

回收率试验:采用加样回收法,精确称取已知质量分数的柴胡样品5份,加入一定量的混合对照品,按供试品溶液方法制备,以同样的色谱条件进行HPLC分析,计算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34%、98.03%,RS,D分别为 0.99% 、1.99% 。

样品测定:按上述供试品溶液制备和色谱条件进行各样品测定,记录柴胡皂苷a、d的峰面积,计算质量分数。典型HPLC图见图1。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各类型主要性状特征见表1。CY株高最大,对比另外2个类型达极显著水平;KY株高的RS,D值最小,说明其株高比较稳定;ZY株高的RS,D值最大,其株高变化较大。茎径性状上,CY和KY对比ZY差异极显著;CY显著高于KY。叶片特征表现为CY叶片最长,KY叶片最宽,ZY叶宽变化幅度较小;叶长宽比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Y、ZY、KY,各类型间差异极显著。另外,调查期内平均根径、根长以KY和CY较大,二者均与ZY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图1 北柴胡柴胡皂苷HPLC图谱

表1 北柴胡各类型主要农艺性状

2.2 产量与品质性状动态比较

各类型的产量与品质性状见表2。各类型单根干质量在调查期内均呈增加趋势。CY和KY单根干质量增长较为迅速,9月中下旬单根干质量均达到2 g以上,二者差异不显著,宽叶型表现出良好的稳产性。ZY单根干质量增长缓慢,至9月中下旬单株根干质量在0.6 g左右。CY和KY对照ZY差异极显著,为ZY 的3.6~3.8倍。

CY和ZY的ssa、ssd及(ssa+ssd)质量分数在取样调查期内呈波动性变化,总体呈现先逐渐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KY则总体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至9月中旬达最低,而后有所增加。CY与KY的ssa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但对照ZY均达极显著差异,分别是ZY的1.7倍和1.5倍。ssd及(ssa+ssd)质量分数均以ZY最高,对照CY和KY均达极显著差异;ZY的ssd质量分数分别是CY和KY的2.2倍和4.3倍,(ssa+ssd)质量分数分别是CY和KY的1.6倍和2.5倍。同时,CY与KY的ssd及(ssa+ssd)质量分数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调查期内,各类型单根(ssa+ssd)收量(单根干质量×(ssa+ssd)质量分数)总体呈逐渐增加趋势,与根干质量变化趋势相对一致,仅KY和ZY在9月中旬微减。调查期始末单根(ssa+ssd)收量提高幅度以CY最大,增加178%;ZY次之,为98.5%;KY仅增加43.4%。对调查期内各类型单根(ssa+ssd)收量进行方差分析,CY和KY对照ZY分别达极显著和显著差异。9月末CY和KY单根(ssa+ssd)收量分别是ZY的2.2倍和1.5倍,各类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2 北柴胡各类型单根产量及品质性状动态变化

2.3 北柴胡根干质量及根径与柴胡皂苷质量分数和收量的相关性

北柴胡根干质量、根径与(ssa+ssd)质量分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01=0.641 1),与杨成民等[11]、张军[12]的研究结论相一致,相关系数分别为-0.854 9和-0.841 7;根干质量、根径与单根(ssa+ssd)收量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784 5和0.743 2(图2)。

图2 北柴胡根干质量及根径与柴胡皂苷质量分数和收量的相关性

3 结论与讨论

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是中药柴胡主要药效成分,其总量是判断药材优劣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不同类型北柴胡所含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总量均远超《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规定0.30%的最低标准。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类型柴胡药材中柴胡皂苷a和d总量变化较大,中间型显著高于其他2个新类型。另外,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各类型北柴胡乙醇浸出物均高于《中国药典》11%的标准,且中间型最高[7]。从有效成分质量分数角度看,中间型可以作为优良类型加以培育。

郑亭亭等[10]认为困扰柴胡生产的最重要因素是种植柴胡产量较低,其选育柴胡平均单根质量不超过1 g。本研究中间型北柴胡单根质量低于1 g,而2个新类型均达到2 g,新类型产量对比中间型差异显著。图2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北柴胡根部产量的增速要大于柴胡皂苷质量分数减速,使得柴胡皂苷的收量持续增加。宽叶型和长叶型可以作为高产类型加以培育。

药用植物作为一类具有医疗保健价值的特殊用途植物,其产量、有效成分质量分数和收量是评价药材质量、最佳采收期和筛选核心种质的主要依据[11,13-14]。北柴胡不同类型间农艺性状及有效成分差异显著,说明北柴胡表型变异已引起药材化学成分的变化。这为北柴胡品种选育工作提供了丰富材料,通过优良变异类型筛选,培育优质高产北柴胡栽培品种具有可行性。

本研究认为,北柴胡宽叶型和长叶型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柴胡皂苷收量,适宜以提取有效成分为主的现代中药生产;中间型产量低,但柴胡皂苷质量分数高,适宜以炮制柴胡饮片为主的传统中药生产。可以有针对性的选育北柴胡优良品种,以满足不同开发利用层次的需求。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1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63.

[2]于英,王秀全,包玉晓,等.北柴胡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3,25(5):523-527.

[3]于英,王秀全,张永刚,等.北柴胡生长关键期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及育种应用[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6,28(4):415-418.

[4]于英,王秀全,刘霞,等.摘花序、打顶对北柴胡生育性状及根部产量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3,25(3):303-306.

[5]朱再标,梁宗锁,杨东风,等.北柴胡药材质量分析与评价[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5):586-589.

[6]杨成民,崔璐莹,魏建和,等.3种柴胡种质花器外观形态与小孢子发育时期关系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7):2191-2193.

[7]韩梅,王少江,杨利民,等.柴胡变异类型主要遗传性状的比较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6,28(6):639-643.

[8]王秀全,李玉新,李会成,等.北柴胡种源道地性的RAPD分析[J].中药材,2003,26(12):855-856.

[9]杨志业,刘书芬,晁志,等.HPLC测定新疆柴胡属4种植物中柴胡皂苷 a、c、d 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4):460-461.

[10]郑亭亭,隋春,魏建和,等.北柴胡二代新品种“中柴2号”和“中柴3号”的选育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5):1931-1934.

[11]杨成民,魏建和,程惠珍,等.北柴胡皂苷含量动态变化[J].中药材,2006,29(4):316-318.

[12]张军.不同粗细北柴胡根部的柴胡皂苷含量比较[J].中药通报,1985,10(4):157-158.

[13]黄璐琳,胡尚钦,江怀仲,等.浅谈药用植物良种选育的目标和常规途径[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3,5(2):59-62.

[14]马小军,肖培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在药用植物开发中的重要意义[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10):579-581.

猜你喜欢
柴胡皂苷叶型单根
柴胡总皂苷的大鼠体内代谢特征谱研究
叶片前缘对吸力面边界层3维流动影响分析
仅吻合单根指动脉指尖再植的疗效分析
先进动叶平面叶栅试验和数值分析
楔形叶片旋转空化器叶型改进数值模拟研究
西宁盆地黄土区典型草本植物单根抗拉力学特性试验
HPLC-CAD法测定不同产地柴胡药材中柴胡皂苷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消癥微丸中4种柴胡皂苷
单根电力线接入的LED调光器与调光驱动电源
汽轮机叶型几何特性及机械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