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至2010年医院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

2012-06-27 12:20张金彦
中国药业 2012年11期
关键词:鲍曼青霉革兰

马 霞,张金彦,王 怡

随着抗菌药物应用的日益广泛,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几率也不断增大,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蔓延,已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中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医院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笔者对北京市第二医院2009年至2010年常见革兰阴性分离菌株的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09年至2010年该院检验科每季度公示的“细菌敏感性统计”资料,其中包括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情况,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两年间医院常见革兰阴性分离菌株和临床标本来源分布见表1和表2。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主要菌种。产ESBLs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从2009年50.60%(168/332)上升到2010年的54.33%(185/335);产ESBLs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从24.26%(49/202)上升到 35.43%(79/223)。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见表3。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药物如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90%以上,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也在70%左右。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有所增加,对妥布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增长明显,2010年已达60%以上。鲍曼不动杆菌极易产生获得性耐药,对常用抗菌药物都呈现出较高水平的耐药率。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率较高(大于98%),其次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也维持相对较高的敏感性,均在90%左右。

3 讨论

根据该院细菌敏感性统计资料来看,临床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与目前国内细菌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一致[1-2]。

铜绿假单胞菌是最常见的细菌,两年的菌株数量均居该院革兰阴性菌首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复杂,如细菌外膜低通透性、外膜蛋白D2丢失、药物主动外排系统、细菌生物膜、产生β-内酰胺酶和氨基糖苷类钝化酶、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等[3],使其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在该院,2010年仅对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87.8%),对其他抗菌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均不理想,其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由2009年的61.4%下降至2010年的50.4%。在经验性治疗铜绿假单孢菌感染时,可考虑联合用药以增强药物的协同或相加作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表1 2009年至2010年常见革兰阴性分离菌株[株(%)]

表2 2009年至2010年常见革兰阴性菌株标本来源分布(2009/2010,株)

表3 2009年至2010年该院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变化(敏感/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较低,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敏感率比前一年下降均超过10%以上,低于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药物已不再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最有效的抗菌药物。产β-内酰胺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OXA-23是目前报道最多的β内酰胺酶,可引起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多种抗生素耐药,可被舒巴坦、克拉维酸等抑制[4]。因此,可考虑将头孢哌酮舒巴坦作为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首选。对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应根据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或药效动力学特点,设计合理的个体化给药方案或采取联合用药。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十分相似,ESBLs是介导这两种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因素。两年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均较前一年有所增长,但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始终保持高度敏感性,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也较高,ESBLs产酶株对头霉素类药物如头孢西丁的敏感率大多在80%以上,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两种细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2009年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中要求医疗机构要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故2010年的耐药率已有所下降。

综上所述,该院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目前,治疗耐药革兰阳性菌(如MRSA)感染的新药除传统的糖肽类药物之外,夫西地酸、利奈唑胺、达托霉素等药物不断问世,为临床治疗感染提供了多种选择。然而,对于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治疗,继碳青霉烯类药物之后鲜有强效、低毒的药物出现,使临床医生选择受限。但是,对于耐药菌感染的控制并不能仅依赖于高效新药,只有严格掌握适应证、根据病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有针对性地选用敏感抗菌药物、监测细菌耐药性等综合措施的实施,才能及时控制感染,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1]崔艳芳,朱 敏,刘 瑾,等.常见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变迁临床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3):114 - 117.

[2]刘成伟,李文桂,贾 蓓,等.临床常见革兰阴性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8,3(7):481-484.

[3]宋玉兰,赵 丽,申子路,等.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现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6):898-890.

[4]侯盼飞,应春妹,汪雅萍,等.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产β内酰胺酶研究[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4):285-289.

猜你喜欢
鲍曼青霉革兰
鲍曼不动杆菌双组份调控系统研究进展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1起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什么是革兰阴性杆菌
2014-2017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1例羊感染猪链球菌的诊断》图版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防控现状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