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降抗合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2012-06-27 12:20于东平张军红
中国药业 2012年11期
关键词:本品滴度薄层

于东平,张军红,孙 建

六味降抗合剂是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生产的医院制剂(鲁药制字Z07080052),由茵陈、黄芩、大黄、益母草、白芍、木香6味药物组方,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调和气血的作用,用于既往有流产、死胎或新生儿溶血症的患者此次妊娠母儿血型不合者,血清血型抗体滴度大于1∶64,且有新生儿溶血症可能的孕妇,疗效较好。现将制备方法、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三用紫外分析仪(上海康华生化仪器制造厂);PHS-3F型数字显示式酸度计(上海电子光学技术研究所);TG-328A型分析天平(上海长江科学仪器厂);Waters486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六味降抗合剂(本院制剂科自制);黄芩苷对照品、绿原酸对照品、去氢木香内脂对照品、木香烃内脂对照品、芍药苷对照品、大黄对照药材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分别为110715-200514,110753-200413,111525-200505,111524-200503,110736-200629,120984);其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处方与制备

处方:茵陈 84 g,黄芩84 g,大黄61 g,益母草 169 g,白芍68 g,木香34 g,制成1 000 mL。

制备:以上6味药,加水浸泡1h,煎煮3次,每次1h,合并煎液,静置24 h,取上清液浓缩至近1 000 mL,过滤,加水至1 000 mL,灌装,灭菌,即得。

2.2 质量控制

2.2.1 性状

本品为深棕色液体,味微苦,微有沉淀。

2.2.2 TLC 鉴别

益母草[1]:取本品30 mL蒸至稠膏,加80%乙醇50 mL,加热回流30 min,滤过。取滤液20 mL,蒸至稠膏,残渣加1%盐酸溶液5 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分置于3支试管中,每支1 mL,一支加碘化铋钾试液1~2滴,产生橙红色沉淀;一支加碘化汞钾试液1~2滴,产生黄白色沉淀;另一支加硅钨酸试液1~2滴,产生灰白色沉淀。取滤液1 mL,加醋酸铅试液2~3滴,即产生桔黄色沉淀;另取滤液1 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4滴,显红色。

黄芩[1,3]:取本品1 mL,加75%乙醇溶液5 mL,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苷对照品,加75%乙醇制成每1 mL含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按处方除去黄芩制成阴性样品,按供试品溶液方法制备阴性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丁酮-醋酸-水(10∶7∶5∶3)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见图1 A。

茵陈[1]:取本品20 mL,加枸椽酸调pH至3.0以下,用醋酸乙酯萃取4次,每次20 mL,合并醋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乙醇5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绿原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1 mL含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按处方除去茵陈制成阴性样品,按供试品溶液方法制备阴性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试验,吸取上述2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水(10∶2∶1)为展开剂,展开,展距为8~9 cm,取出,晾干,在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见图1 B。

大黄[2,3]:取本品 20 mL,加盐酸 2 mL,置水浴上加热 30 min,放冷,用乙醚振摇提取两次,每次20 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氯仿2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按处方除去大黄制成阴性样品,按供试品溶液方法制备阴性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纳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溶液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5个橙黄色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日光下检视,斑点变为红色。见图1 C。

图1 薄层色谱图

木香[2]:取本品5 mL,加三氯甲烷10 mL,超声处理30 min,取三氯甲烷层,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去氢木香内脂对照品、木香烃内脂对照品,分别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 mL含0.5 mg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按处方除去木香制成阴性样品,按供试品溶液方法制备阴性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试验,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纳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环己烷(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见图1 D。

白芍[2-3]:取本品 5 mL,加乙醇 10 mL,振摇 5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 mL含1 mg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按处方除去白芍制成阴性样品,按供试品溶液方法制备阴性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0 ∶5 ∶10 ∶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见图1 E。

2.2.3 检查

相对密度:应为 1.02~1.12[2]。

pH:应为 4.5 ~6.0[2]。

其他:应符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合剂项下的各项规定[2]。

2.2.4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测定。色谱条件和系统适应性试验:色谱柱 C18(250 mm ×4.6 mm,5μm)柱;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7 ∶53 ∶0.2);流 速:1.0 mL/min;柱温:25 ℃;检测波长:280 nm。按色谱条件,分别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阴性对照品溶液各5μL进样检测。结果黄芩苷色谱峰峰形对称,与基线分离,阴性对照品溶液对黄芩苷色谱峰无干扰。高效液相色谱图见图2。

图2 高效液相色谱图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黄芩苷对照品6 mg,置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适量,水浴中振摇使其溶解,放置至室温,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吸取上述溶液1 mL,置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 mL含黄芩苷0.06 m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本品10 mL,烘干,加70%乙醇40 mL,加热回流30 min,放冷,滤过,滤液置100 mL量瓶中,用少量70%乙醇分次洗涤残渣和容器,洗液滤入同一量瓶中,加70%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 mL,置10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阴性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处方中除黄芩外的其他药材,按制剂工艺制备,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得阴性对照品溶液。

线性关系考察:分别精密量取黄芩苷对照品溶液2.0,4.0,6.0,8.0,10.0 μL,进样检测。记录色谱峰面积,以进样量为横坐峰,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 Y=233 437.8X-27 943.84,r=0.999 9,结果表明,黄芩苷进样量在 0.12 ~0.6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

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黄芩苷对照品溶液,进样6次,每次进样5μL,测得色谱峰面积 RSD为0.5%,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稳定性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分别于 0,2,4,6,12,24 h时进样10μL,测得峰面积的 RSD为0.5%,说明黄芩苷在室温条件下24 h内稳定。

重复性试验:取供试品5份(批号为090107),分别制备供试品溶液,测定峰面积,结果黄芩苷的 RSD为1.02。说明本办法重复性良好。

回收率试验:取已知黄芩苷含量的供试品6份(批号为090107,黄芩苷含量为 0.102 5 g/L),各精密量取 1 mL,烘干,再分别精密加入一定量的黄芩苷对照品溶液,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加样回收供试品溶液,分次精密吸取5μL,进样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黄芩苷加样回收试验结果(n=6)

样品含量测定:精密量取3批样品各10 mL,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得,精密吸取5μL,进样,按上述色谱条件检测。记录峰面积,由回归方程计算黄芩苷的含量(本品黄芩苷含量不得低于 0.075 6 g/L),结果见表 2。

表2 黄芩苷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2.3 临床应用

2.3.1 病例选择标准

1)孕妇既往有流产、死胎及新生儿溶血症分娩史,此次妊娠母儿血型不合者。2)夫妇Rh血型不合,孕妇为Rh阴性,丈夫为Rh阳性。3)孕妇血清免疫学检查符合下列标准:部分中和定量commbs试验不小于1∶64;溶血素不小于1∶8;抗体滴度胶体法IgG抗D或抗E不小于1∶64。符合以上标准的30名孕妇服药前共妊娠91次,其中人工流产15次,自然流产6次,分娩71次,娩出新生儿患溶血症64次(90%),新生儿死亡57例(89.1%)。

2.3.2 治疗方法

孕妇自妊娠16周起口服六味降抗合剂至分娩,每次50 mL,早、晚各1次。

2.3.3 结果

血清免疫性抗体滴度的变化:治疗前抗体滴度1∶64者4例,1∶128者 10例,1∶256者 8例,1∶512者 6例,1∶1 024者 2例。治疗后抗体滴度1∶64者11例,1∶128者13例,1∶256者6例。用药后免疫性抗体滴度的动态变化上升者1例,无变化者11例,下降者17例,无变化和下降者占93%。

新生儿发病情况:共娩出新生儿溶血症患儿17名,发病率为56.6%,死亡率为0,与服药前发病率(90%)及死亡率(89.1%)相比,P <0.01,有显著性差异。

新生儿72 h内血清胆红素含量比较:经药物治疗的30名孕妇娩出的新生儿72 h内血清胆红素不大于205μmol/L者12例(正常范围),大于205μmol/L者 18例,大于340μmol/L者4例,最高者为350μmol/L。30例中有既往新生儿情况记载的21名,新生儿72 h内血清胆红素全部大于340μmol/L,最高者达750μmol/L,对治疗前后娩出的新生儿72 h内血清胆红素含量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性差异。

孕妇血清免疫性抗体滴度与新生儿发病的关系:新生儿患病组18例,其抗体滴度为1∶64者2例,1∶128者10例,1∶256者6例;非患病组12例,抗体滴度为1∶64者8例,1∶128者4例,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妊娠母儿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现象,中医认为是热毒侵袭,湿热内蕴、气血紊乱所致,以清热泻火解毒、利湿退黄、调和气血为治疗大法。方中用茵陈、黄芩、大黄清热泻火、利湿退黄为主药,益母草、白芍、木香调合气血,使气机畅达、血脉调合为辅佐之药。

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证明,茵陈、黄芩等含有A(B)血型物质,可在胎儿体内与红细胞竞争抗体,降低A(B)抗体对A(B)红细胞的凝聚力,从而保护胎儿[3]。茵陈、黄芩、大黄、益母草、大黄均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对降低孕妇血清血型抗体效价有良好作用。对预防和治疗胎儿和新生儿溶血症及新生儿核黄疸有较好的疗效。

[1]苗明三.现代中药质量控制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69,741.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82,附录 9,34,36.

[3]王 莉,马金秋,韩秀梅.排石通口服液的制备、质量控制与稳定性考察[J].中国药业,2011,20(9):33.

[4]赵 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四黄泻火片中黄芩苷含量[J].中国药业,2011,20(6):37.

[5]韩金兰,郭敬明.ABO血型不合引起早期流产的中药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1):13.

猜你喜欢
本品滴度薄层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叮!这有一份“颈椎使用说明书”,请查收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红花续断胶囊中当归、川芎及大黄的薄层鉴别
抗核抗体荧光模型与滴度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分析
18F-FDG PET/CT结合薄层螺旋CT、增强CT和临床资料在孤立性肺空洞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仙鹤草:止血 止咳 补气力
产品说明书里的无用忠告
产品说明书里的无用忠告
SiN_x:H膜沉积压强与扩散薄层电阻的匹配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