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婴儿用品洋品牌

2012-06-27 08:13李琳
大众标准化 2012年4期
关键词:洋品牌缺钙婴幼儿

□李琳

前一阵子笔者给孩子去做体内微量元素检查时发现,妇幼医院的儿保科很是“热闹”,一打听才知道,这些家长都是得知“金奇仕事件”后,担心孩子缺钙,带孩子来检查的。

因为总怕孩子缺钙,很多父母都会不惜重金给孩子买一些进口的钙剂和鱼肝油。“金奇仕”是在国内拥有很高知名度的洋品牌,前不久曝出了多名婴幼儿家长投诉,称孩子食用后还会出现佝偻病的情况。事实上根据国家质检部门检测,金奇仕鳕鱼肝油DHA的实际含量与包装盒上的标示含量的确有较大差距;维生素D的实际含量也与包装盒标示不一致。

被曝光后,金奇仕公司发表声明,声明中第1条就称:“金奇仕的产品是适合长期补充的营养食品而非保健品,更非药品。”该公司的工作人员也一再强调,金奇仕营养产品只是普通食用的产品,不能当药品用,只能作为日常饮食的“额外补充”。“如果儿童缺钙多的话,就不建议使用我们的产品。”

怎么这一直被家长们“倚重”且“信赖”的号称补钙专家的“金奇仕”一下子摇身一变就变成了可吃可不吃的“营养食品”了呢?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难道补钙只能算作是一种“额外补充”?还是按照该公司的声明所说,只有缺钙少的孩子才能食用其产品,缺钙多的孩子就得另作选择?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其“真实”的适用对象在包装上标示清楚呢?怕是真的标了,就没有人敢问津了吧,谁敢保证自家孩子是在这个缺钙少的范围之列?在我看来,其声明显然有推卸责任之嫌,其托词也是站不住脚的。

不得不承认,在中高端母婴市场,对购买婴幼儿产品的偏好,无论是奶粉、辅食、营养品、玩具、服装还是其他用品,国外品牌始终遥遥领先,特别是“三鹿奶粉事件”后,洋品牌几乎占据了母婴市场的多半壁江山。那么洋品牌究竟是否物有所值?质量是否值得我们信赖?

答案是,部分知名洋品牌的确辜负了消费者的信任。其质量与高昂的价格非常不相称。

曾经,进口儿童床上用品的抽检合格率最低只有39.3%,抽查中暴露出纤维含量和产品标志不合格,pH值不合格,甲醛、色牢度和气味不合格等诸多质量问题。再比如,占中国婴童塑料用品3成以上的日本第一品牌贝亲,其儿童餐勺产品在抽查中己烷溶出物居然超过我国国家标准4倍以上,是塑料用品抽查中超标最大的;英国新安怡奶瓶高锰酸钾消耗量超标2倍多;德国NUK婴儿爽身粉被发现含有1级致癌物质石棉……

许多人肯定会问,为什么在标准门槛较高的国际市场上,洋品牌却能够安然无恙?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某些洋品牌执行了双重标准。比如“贝亲”,其在日本有严格的产品标准,标准中对产品外形、功能、卫生性能有严格规定,在抗热性、溶出物容易产生卫生问题的环节上也有非常明确的生产要求。但在步入我国市场后,质量安全就大大缩水了。

那么为何洋品牌一出现问题,就立马会引发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消费者习惯性地认为,大品牌往往就代表高品质。当国人一旦发现这些包装得绚丽缤纷的大品牌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时,所引起的关注度自然就会比普通商品高得多。

洋品牌的“质量门”事件从本质上讲是盲目信任的产物。洋品牌的品牌价值中包含着无数中国消费者的信任在内。然而信任固然重要,但若过度信任,就会为对方滥用信任提供便利。

所以,面对层出不穷的婴幼儿产品问题,消费者应该逐渐成熟起来。对洋品牌要有个正确的心态,要知道,洋品牌并不是高品质的象征。不能盲目信任,更不能过度信任,一定要理性对待。

猜你喜欢
洋品牌缺钙婴幼儿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一个信号告诉准妈妈是否缺钙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肉吃多了容易缺钙
200例缺钙患儿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
隔姜灸治疗婴幼儿呕吐60例
净水产业国产货 披“洋”皮卖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