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流域水文站网密度评价

2012-07-03 02:53封德光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2年1期
关键词:世界气象组织站网雨量站

□ 封德光

一、流域站点基本情况

东江流域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流域面积的4/5以上,集水面积2 7021km2。(广东省境内23 521km2)东江干流长523km,积水面积超过千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9条:贝岭水(原称安远水流域面积2 397 km2)浰江、新丰江、秋香江、公庄河、西枝江、石马河、沙河、和增江;二级支流有2条:淡水河及船塘河(原称合江)。流域内梯级开发较为严重,干流现有梯级电站5处。流域面积50km2以上的河流条数有158条。平均站点密度为1 230km2/站。除贝岭水外,干流及支流站点布控较为均匀,水文站网密度在1 160km2/站~1 944km2/站之间。按照世界气象组织(WMO)站网允许最稀密度(平均)300km2~2 500km2,干流及支流的站点布设合乎标准,满足要求,处于均值中。由于现阶段流域内的水利工程不断的开发建设,对目前现有的站网布设还需进行适当调整。

二、水文站网现状

流域内现有水文站15处、水位站9处、泥沙站3处,雨量站119处、蒸发站6处。流域内流量站密度为1 801km2/站,泥沙站密度9 007km2/站,降雨量站密度227km2/站,蒸发站密度4 504km2/站。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有关允许最稀站网密度的推荐意见,以及《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结合水资源二次评价划分的东江流域水文分区,对东江流域的各类水文站网进行站网密度分析评价。东江流域水文站网主要为丘陵区域,总流域面积27 021km2。

(一)水文站(流量站)

东江流域山区水文站15处,站网密度为1 801km2/站,远低于世界气象组织(WMO)山区(丘陵区)站水文网允许最稀密度300~1 000 km2/站的标准。按最低标准,站网数量缺少80%,需增加近12个站方能满足需要。

(二)雨量站

东江流域雨量站119处,站网密度为227km2/站,与世界气象组织(WMO)山区(丘陵区)雨量站网允许最稀密度的100~250km2/站的标准对比,接近最低标准。

(三)泥沙站

东江流域全区泥沙站2处,站网密度为9 007km2/站,不符合并远远低于世界气象组织(WMO)泥沙站网允许最稀密度90~300km2/站的标准,按最低标准,数量缺少约30倍。

(四) 蒸发站

东江流域蒸发站6处,站网密度为4 504km2/站,符合山区(丘陵区)世界气象组织(WMO)蒸发站网允许最稀密度的50 000km2/站的标准,SL34-92《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标准为2 500~5 000km2/站目前已满足需求。

三、 满足站网密度要求的评价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东江流域全区各类站网密度情况,水文、泥沙站网的密度低于标准。雨量和蒸发站网经与WMO 推荐的允许最稀密度指标对照分析,全区雨量、蒸发站能够满足允许最稀密度的要求,目前在满足标准的情况下近期可不作调整。各类站网密度及与标准比较情况见表。

东江流域各类站网密度(站网密度单位平方公里/站)站 网 标 准( km2/)站网密度( km2/)高于标准低于标准增设站数水文 300~1 000 1 801 √雨量 100 250 227 √泥沙 90~300 9 007 √蒸发 50 000 4 504 √

四、不满足站网密度要求的评价

从站网密度比较表看,东江流域水文、泥沙站网的密度均不符合标准,且低于标准幅度较大。单从站网密度标准比较看,水文站网按最低标准,站网密度为1 801km2/站,站网数量缺少约80%,需增加约12个站方能满足需要。泥沙站网密度9 007km2/站,按最低标90~300km2/站,按最低标准,数量缺少约30倍。从目前东江流域区内的情况看,由于区域内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扩大,河道内人为的过度开发,水利水电工程梯级开发建设,对各支、干流的水文、泥沙站网的密度还需适当的调整和增加。另外,东江流域的泥沙测验,三个站点均为悬移质泥沙(其中一个站点属江西省),仅广东省境内两站均有泥沙颗粒分析项目。按目前的站网密度还不能满足河道冲淤变化、水土保持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需求。因此,今后泥沙站网的调整不仅是增加数量,还应逐渐增设推移质及泥沙颗粒分析的测验项目。

区域内雨量站点密度接近最低标准100km2~250Km2/站,由于近年山区的山洪灾害时常发生,按现时的标准难于满足设计面雨量和点雨量的要求,需适当增设雨量站。

五、结语

东江流域水文站网的发展是随着社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从早年的第一处雨量站的建立,发展至今已有15处水文站。现在水文站网(流量站)的密度为5.5站/万km2,雨量站网的密度(按项目计为44.0站/万k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流量站3.8站/万km2,雨量站16.3站/万km2)。按照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及广东省的有关规定,区内各类测站每年进行着持续的测验和资料整编,积累并刊印出版了大量宝贵的水文资料。在历年防洪抗旱、水利规划工程设计、水利工程运行、枯水调度、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科学研究及相关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今后水文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水文站网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日益频繁,影响了水文资料的长期性、连续性和一致性。因此,为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必须做到:1.优化水文站网发挥水文站网的整体性功能,保持水文站网的可持续发展。2.加快站队结合,提高巡测质量。3.加强水资源、水质、墒情、水土流失的监测,更好的服务于社会。这将是水文行业今后一段时间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猜你喜欢
世界气象组织站网雨量站
世界气象组织:2021年全球大部分地区比往年更加干旱
云的识别指南
鲁北平原雨量站网分布与面雨量误差关系研究
信息熵方法在辽宁省不同分区雨量站网布设的应用研究
雨量站网布设对水文模型不确定性影响研究
有趣的气象
中小流域雨量站网密度规划与研究
雨量站网测量精度的评估
海河流域基本水文站网密度及布局评价
周口市水文站网密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