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模式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探讨

2012-07-06 13:25邹颖赵明蕊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17期
关键词:骨科人性化护理人员

邹颖 赵明蕊

骨科住院患者中大多数需要长期卧床治疗,因而对生活护理与临床护理的需求较高,导致临床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大,护理任务繁重,造成护患纠纷的发生率较高[1]。人性化管理是一种基于科学的、人性观基础上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它以人性为出发点,把人作为管理的主体,在尊重人的个性的前提下,充分激发起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达到个人和集体均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模式[2]。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模式,以及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人性化管理正逐步深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越来越渗透到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工作中[3]。作者在骨科护理管理中采取人性化管理模式,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选择本科室1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年龄20~31岁,平均年龄25.6 ±4.1岁,同时将实行人性化管理前以上护理人员护理的48例骨科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29 ~62 岁,平均年龄(47.3 ±11.6)岁,平均住院时间(24.3±6.4)天,股骨颈骨折17例、胫腓骨骨折12例、肱骨骨折12例、其他部位骨折7例;将实行人性化管理后以上护理人员护理的48例骨科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49.5 ±12.7)岁,平均住院时间(26.5±6.8)天,股骨颈骨折15例、胫腓骨骨折15例、肱骨骨折10例、其他部位骨折8例。两组入选的患者在年龄及性别组成、平均住院时间、病变构成及严重程度、治疗措施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入选的两组患者具有临床可比性。

2.人性化管理方法 实行以下人性化管理措施:⑴人性化行政管理:结合患者及护理人员的具体特点,合理分工,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性格特点、年龄结构进行分组,同时明确各自责任;合理排班制度,在允许的情况下采取连续性排班,排班时结合护理人员自身和家庭因素;严格执行科内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分明;⑵人性化业务指导:在日常的护理查房中结合“三基”的要求,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好年轻护理人员的传教工作,由年龄较高、业务能力较好的护理人员做好传帮教工作;充分调动年轻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⑶人性化沟通协调:定期主动与护理人员沟通,了解护理人员的想法,积极开导护理人员,消除其不良情绪;定期听取护理人员的建议和意见,并努力解决落实,培养护理人员主人翁意识。

3.临床观察内容及评价方法 以上入选的12名骨科护理人员,在实行人性化管理前与人性化管理后,采用中国医科大学制定的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进行评分[4],包括:职业自身、个人与专业发展、工作中人际关系、被表扬与认可、成就感、家庭与工作平衡、排班与工作条件、管理的政策、工资与补贴几项,每项均为5分制,得分越高则提示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越高;出院前1天,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评价住院期间对临床护理的满意情况(100分计):⑴非常满意为>90分;⑵基本满意为60~80分;⑶满意为80~90分;⑷不满意为<60分。

结 果

1.护理人员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分析 实行人性化管理前后护理人员职业自身、个人与专业发展、工作中人际关系、被表扬与认可、成就感、排班与工作条件和管理的政策贴几项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个性化管理后显著优于个性化管理前;个性化管理后家庭与工作平衡和工资与补贴两项评分高于个性化管理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行人性化管理后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见图1。

表1 护理人员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分析(±s)

表1 护理人员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分析(±s)

评分项目 人性化管理前 人性化管理后 t值 P值<0.05个人与专业发展 3.11 ±0.37 3.93 ±0.50 2.153 P <0.05工作中人际关系 2.98 ±0.30 3.76 ±0.42 2.206 P <0.05被表扬与认可 2.81 ±0.27 3.45 ±0.37 2.215 P <0.05成就感 3.01 ±0.32 3.38 ±0.34 2.174 P <0.05家庭与工作平衡 3.06 ±0.31 3.18 ±0.32 0.618 P >0.05排班与工作条件 3.14 ±0.38 3.79 ±0.46 2.094 P <0.05管理的政策 3.07 ±0.34 3.68 ±0.35 2.223 P <0.05工资与补贴 3.11 ±0.28 3.16 ±0.31 0.338 P>0.05职业自身 3.03 ±0.34 3.82 ±0.47 2.117 P

2.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基本满意率分别为16.7%和4.2%,基本满意病例数比较,χ2=4.019,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临床护理非常满意率分别为52.1%和 72.9%,非常满意病例数比较,χ2=4.44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n,%]

讨 论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性是这种管理模式的第一要素,同时运用理解、尊重及激励的措施,最大限度的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达到完善管理的目的[5]。从本质上讲,人性化管理是针对被管理者的思想稳定与变化下所进行的新型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以以被管理者思维方式从线性到非线性的转变为前提,这种管理模式是由现代行为科学演变过来的人性管理学[6]。人性化管理的优势在于[7]:⑴人性化管理由于强调了人性因素,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被充分的发挥,将人性化管理运用到临床护理管理中时,能够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质量与效率,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这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显得非常必要;⑵将人性化管理运用到临床护理管理过程中,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激发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为患者进行护理时更加耐心细致与积极主动,遇到护患纠纷时能够更加沉着冷静,有效减少了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⑶人性化护理管理能够显著改善护理人员间的人际关系,可在护士长与护理人员间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使她们工作中相处融洽,有效提高了科室的凝聚力;将人性化管理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增加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医疗卫生领域行风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通过临床观察证实,实行人性化管理前后护理人员职业自身、个人与专业发展、工作中人际关系、被表扬与认可、成就感、排班与工作条件和管理的政策贴几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化管理后显著优于个性化管理前;个性化管理后家庭与工作平衡和工资与补贴两项评分高于个性化管理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行人性化管理后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前后,患者对临床护理基本满意和非常满意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性化护理管理后均显著优于人性化护理管理前。因此,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应积极推广人性化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1 李艳静.护士长人性化管理在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5):125.

2 王艳红.人性化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124 -125.

3 王宏,王思暖,陈芳.人性化护理在骨科病房的应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5):716 -717.

4 叶敏霞.人性化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8):77 -79.

5 宋玲.国内护士长人性化管理理念的应用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6):109 -111.

6 寇贺荣.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1):130 -131.

7 吴玉美,余庭霞.人性化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1,17(24):108-109.

猜你喜欢
骨科人性化护理人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POSSUM系统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