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瓷里透出的宋文化

2012-07-07 11:37蔡森林
检察风云 2012年9期
关键词:名窑宋瓷白瓷

文·图 / 蔡森林

青白瓷里透出的宋文化

文·图 / 蔡森林

在我的收藏经历中,偏爱对宋瓷的寻觅,尤其爱戴青白瓷(亦称『影青』)。我的第一件藏品就是北宋青白釉花浇。可见一个人从事的第一步,往往会影响其一生。爱瓷及书,因此浏览和研究了不少宋代文史。竟然发现不少人对宋代的认识存在着一种误解,人们通常用『弱宋』二字来定论宋代,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标准,从经济、文化等方面看待历史,也许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宋代开国有『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总体来讲,以武力得国的宋太祖自恃忧患,为杜绝他人拥兵篡国,巩固皇权统治,以己为鉴,实行了『以文治国』的方针大略。纵观历史,宋太祖对文化的重视超过了其他历代的开国皇帝。著名学者邓广铭教授说:『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然而,我依据史料研究,了解宋代『以文治国』的基本国策,方才领略到青白瓷里透出的宋文化是什么。

北宋影青花浇

言论非罪 科举取士

不以言论治罪的宋朝是中国的骄傲。宋朝为什么值得国人骄傲?有一位外国著名学者说过,宋朝就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据史载,太祖立国之后,曾在太庙里刻下祖训:“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这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不朽的名言,难能可贵的是,太祖这几条中国历史上迄今最为开明的政策,被宋代历朝皇帝切实执行达三百年之久,可以说这是宋代三百多年的大宪章,也是同时代世界各国中最开明的大宪章,它从根本制度上保证了宋朝之所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文明的最高峰。

科举制度作为国家开科取士,在宋代实施得最彻底,唐代录取进士,每次最多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五六百人。促使宋代很快进入了士大夫时代。科举制度一个最大的优点:不论门第,公平竞争。哪怕你出身寒微,没有任何政治背景,都能凭才学进入国家的领导层、决策层,参与国家的管理和日常事务。如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等一大批出身贫寒、门第卑微的知识分子,在科举制度的“一视同仁”下,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功名、成就了文名。其实,最早的报考“公务员”热,就发端于宋代。宋朝文人政治也是最彻底的,文人执掌枢密院(相当于国防部长),是社会、政治体制的进步,比西方文官制度早了九百多年,无疑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

重视科教 育才兴国

科举制度的鼎盛,直接导致了学校教育的兴盛。宋代的教育是最完全的,范围涵盖了全国,从县学到州学(府学),再到太学和国子监,还有专业性很强的武学、律学、算学、画学、书学、医学等,层次分明,管理严明。一旦考上县学,国家能免费供你读书,并给予一定补贴,在这样的福利刺激下,老百姓对教育的需求大大增加,由于满足不了更多人的需要,书院(即“私立学校”)由此应运而生。教育的普及既是宋文化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宋文化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全民重视教育,力推科举制度,宋代才会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说,文化、科技在有宋一代,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我国古代震惊世界的“四大发明”中除了造纸术产生于汉朝,其他三项都是宋代发明的,有火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其他还有:兴修水利、实施水稻的双季栽植、茶叶种植面积扩大、棉花成为普及性农作物、算盘开始应用;在天文领域,宋代也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宋代也是成就卓著的。

经济繁华 崇文尚艺

再来看经济,据资料,宋朝的经济总量占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60%,工商业极度繁华,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亿万贯文,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其中农业税占30%,工商税占70%。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了。这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国家的综合实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宋朝都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国,宋朝已经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宋朝的对外贸易相当发达,尤其是瓷器的烧制水平、生产规模大幅提高,产品远销世界许多国家。南海一号沉船就是在瓷器远销南亚的途中沉没的,打捞出来的1万多件瓷器都是精品,宋代经济发达程度可见一斑。

宋诗不仅继承了唐诗的辉煌,而且还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艺术成就和唐诗并峙并达到顶峰的就是宋词,宋词发展的关键依赖于都市文化、商业文化的发展,商业化城市的出现以及兴盛,集中反映了宋朝的经济发达。宋词雅俗共赏的特征更是社会文明化的标志,涵盖和流行于社会各界。唐宋八大家,有六家出在宋代绝非偶然,亦是尚文兴国的见证。宋代文化在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均取得了独具特色的成就。无怪乎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愿意生活在宋代”。

终究在中国历史上,瓷器的发展进程始终追随着文化发展的进程。宋代五大名窑是宋文化的典型产物,充分体现了宋文化的典雅、凝重、清秀、淡泊的时代风格。笔者认为,宋代六大窑系中景德镇窑系的青白瓷,是最能体现宋文化特质的,尤其是青白瓷兼具了宋文化“雅”与“俗”两级的韵味,上至宫廷内府、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平民百姓,无不受用备至。湖田窑青白瓷曾作为贡瓷,赢得宫廷青睐,景德镇定名于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就是印证。由于湖田窑青白瓷极具青白玉的特质,迎合了宋人爱玉的时尚,我国的玉文化发展到宋代呈现了从神坛到民间的转变,青白瓷顺应了这个转变,又弥补了玉材稀罕难得的不足,加之青白瓷价廉物美,南北窑口竞相仿效,其规模、其声望达到宋代六大窑系之首。

宋徽宗《写生珍禽图》

北宋影青托盏

宋词 宋画 宋瓷

这是宋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三座高峰,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是耀眼的、璀璨的巨星,青白瓷就是宋文化深厚底蕴土壤上盛开的奇葩。我之所以喜欢青白瓷:一是因为青白瓷重造型,典雅端庄,昭示出宋人尚文崇雅的风韵;二是青白瓷重釉色,冰清玉洁,昭示出宋代文人审美的情趣;三是青白瓷雅俗合流,兼容并蓄,昭示出宋人卓然大气的胸怀。

如果拿宋代瓷器和宋代书画比较,五大名窑就犹如宋徽宗毫端的《写生珍禽图》,典雅清素;青白瓷犹如张择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繁华脱俗。如果拿宋瓷和宋词比较,笔者以为,唯有青白瓷更堪比较。北宋前期的青白瓷,多光素无纹,釉质润洁如玉,可譬之于范仲淹边塞词的悲凉苍劲;中期之后,刻花、篦点、篦划纹饰大量出现,可譬之于柳永词的婉约、苏轼词的豪放、李清照词的凝练;南宋青白瓷以印花纹饰盛行,可譬之于南宋慷慨愤世的词家辛弃疾,感谓哀时的词人陆游。宋词尽显了雅俗共赏、文士雅集、勾栏弹唱、千古风流,早期词风大方自然,隽朗高秀;后期词风谨严凝练,绮密深沉,这些都对青白瓷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极具影响力。藏家在鉴赏、把玩青白瓷器时,不难体会青白瓷所涵盖的雅与俗、豪放与婉约诸多风采。宋瓷的美感长存不衰,概源于宋文化神韵的浸淫。

青白瓷除了具有宋瓷的总体风格,釉色平淡含蓄、温润细腻,素雅之中含有丰富的内涵,从美学角度看,它的艺术格调是高雅的。最紧要的是,即使精品青白瓷,也不似五大名窑那么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罕不可得。相对来说,青白瓷是存世量较大、出土机会较多的品种,在五大名窑因稀罕而难觅的情况下,收藏宋代青白瓷是最佳的选择,当然以精品为上。换句话说,五大名窑犹如“梦中情人”,可想而不可得,而影青器中不乏“可人”之品,可以亲近、能够亲近,此可谓“上得厅堂,下得书房”;雅而不贵,尽得风流。清末民初时期,曾有一件影青可换几件清代官窑器的说法。尽管近几年影青器的价格已上涨了多倍,但仍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和较大的收藏机会。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猜你喜欢
名窑宋瓷白瓷
逐梦汝窑
瓷心晚晚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宋瓷 低调中的高大上
市场瑰宝 宋代气质
王兴虎陶瓷艺术作品选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宋瓷,宋瓷
再论“官钧”瓷器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