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2012-07-09 21:47魏东坡赵宏霞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2年4期
关键词:技能型岗位技能

魏东坡 赵宏霞

通过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结合近期国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并结合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基于“平台+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平台包括:公共课程平台+专业主干课程平台;模块包括:专业方向课模块+选修课模块+课外拓展模块。在保证学生就业能力的同时,也充分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高端技能型人才 平台 模块 课程体系

2011年11月3日,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举行的“海峡两岸应用性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透露,高职院校毕业生目前还存在岗位适应力不强、离职率较高、岗位迁移能力较差等问题,有跟踪数据表明,高职毕业生工作首年离职率达47%。与会专家建议,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识教育也应引入高职教育过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但要结合高职教育实际,不能盲目模仿和照搬普通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

我国高职院校在实际办学过程中,“职业性”倾向明显,过于强调岗位技能的培养和企业的需要,过度削减甚至取消必要的理论课程,忽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导致高职学生的知识积累过于简单化,思维和逻辑训练严重不足,缺少创新精神,高职教育的“高教性”体现不足。

一、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教育部2011年10月12日下发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明确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技能型人才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线性——工作岗位在生产、建设、服务的一线;

熟练性——技能熟练程度高;

实用性——所具备的技能属于实用技能;

职业性——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特征还表现在高超的技艺性、岗位的针对性、素质的全面性以及突出的创造性。

技能型人才可分为一般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人才。

一般技能型人才在技能等级上以中级为主,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在技能等级上位于高级工以上,主要由高等职业院校培养。

高端技能人才分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和知识技能型人才,企业对他们的需求规格分别是:

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在生产加工或服务一线中从事娴熟的技术操作,具有较高技能水平,能够解决操作难题。主要分布在加工、制造、服务等职业领域,如高级钳工、高级厨师等;

复合技能型人才——要求在生产加工或服务一线中掌握至少二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在生产中从事多工种、多岗位的复杂劳动,能解决生产操作难题,如数控加工中心技术师。

知识技能型人才——要求具备较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具备较高操作技能水平的人员,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开展工作。主要分布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职业领域,如网络管理员、信息安全员等。

高端技能人才“高”在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是“手脑并用”的知识技能型人才或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技术、技艺、创造、创新是知识经济社会高技能人才的时代特征,也是与其他人才的区别所在。

在界定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时,应考虑人才的高等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和一线性等。人才培养的岗位定位上,高职教育的“高”就高在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以及综合程度,目前高职教育应当培养岗位群适应性强、适应于技术密集型岗位的人,而非简单技能操作工、流水线上的操作员。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上应该满足以下的要求:

1.满足就业岗位(群)的技术能力(技能)与职业素质作为职业教育的特征体现,应成为培养学生就业谋生的必需;

2.满足合格的高等教育属性应是使学生具备一生职业发展与迁移所必需的相对完整的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

3.满足合格的高等教育属性应尽可能在人文素质、思维方法及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为学生成就其人生的事业打好一定的基础。

二、规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

建立常态化的专业调研制度。通过调研,确定面向工作岗位(包括核心岗位和拓展岗位);分析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通过工作过程转换为学习领域;确定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应该开设的课程和实践环节。

1.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开放性,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状况,及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面对日益变化的经济形势,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经济转型带来的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决定了必须以市场需求作为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准则。

2.人才培养方案要经过认真调研和充分讨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建立在认真调研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之上。

通过对政府、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毕业生的调研,同时通过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提交“专业调研报告”;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认真研讨,拿出初稿;吸收相关专家、行业企业人员参加,共同进行论证,形成专业设置论证意见。

3.将实践性融入每一个教学单元中。实践教学对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要突出职业性和应用性,就必须把实践性体现在每一个教学单元中,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三、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

高职的课程体系要摆脱学科型办学,要与普通高校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即学科—知识—课程有明显区别。高职课程体系也要改变以单纯技能为本位的质量观,体现“高教性”,树立能力与素质并重的质量观。

平台:公共(通识)课程平台+专业主干(职业领域)课程平台

模块:专业方向课模块+选修课模块(公共选修课、专业拓展选修课)+课外(拓展)学分模块

1.公共(通识)课程平台

是为专业服务和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文化素质需要而设置的全校性公共课程。包括国家规定的思想政治课,要求各专业通修的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等素质教育课程。

2.专业主干(职业领域)课程平台

根据行业岗位群需要的技术逻辑体系来科学设计,并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按“岗位—能力—课程”的顺序来设计,力求将专业理论与工程实际和职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

专业主干课程包括行业基础课程或称专业入门导论课程、专业核心课程。

行业基础课程要突出对学生行业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实用性,要求学生要“会”,如机械制造类专业中的金工和普通车工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是对应核心工作岗位开设的,体现高职学生就业岗位的不可替代性。

课程要求:对行业基础课程要“会”,对专业核心课程要“精”。

3.专业方向课模块

专业方向模块课是各个专业为增强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和个性培养而设置的课程,原则上每个专业设置2~3个专业方向模块。

方向模块课程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的要求灵活设置,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就业需求选择其中一个方向模块学习。

通过方向模块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保证专业基本规格的同时,在某一方向上有所特长或拓展,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多元化与今后工作岗位的多变性。

4.选修课模块

选修课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方案中将选修课的比例一般为总课时的20%~30%,分为专业拓展选修模块和公共选修模块两部分。

公共选修课,分为人文社会科学模块、自然科学模块、职业素质模块、创业创新模块等。各专业学生选修公共选修课学分统一规定,根据课程开设情况,应不断提高公选课的学分。

专业拓展选修课,专业拓展选修课是对专业主干必修课的拓展,对应专业拓展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修完专业主干课和专业方向模块课后,可以围绕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扩展知识面来选修课程。也可以根据今后就业的趋向、专升本或参加各种证书考试等的需要,自由选择课程进行学习。

专业拓展课程是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发展岗位打基础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此类课程只要求学生要“懂”,知方法、知怎么学即可。

5.课外(拓展)学分模块

课外拓展学分模块分为技能训练模块、学术发展模块、创新创业活动模块等。主要通过课外和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校可以根据专业培养规格的要求,设置多种拓展项目,包括社会实践、等级证书、技能大赛、科技活动、参加讲座等。统一规定各专业学生必须完成的学分,也可以设置一定的选修学分,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各专业要根据专业的特点,制定本专业课外学分的获取项目和管理细则。

公共通识课要处理好“基础性”和“应用性”的关系。

专业主干课程构成该专业的核心课程群;实训教学构成该专业学生必需具备的核心技术技能,以在校内实训基地实施为主,尽量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进行教学。

专业方向课程围绕学生就业岗位所需能力的专业基础与职业知识来构筑;实训实习教学以学生就业岗位所需技能证书的获得及顶岗工作为目标来安排并作为质量考核标准。主要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以企业顶岗实习为主、校内实训基地实训为辅的方式进行。

校企合作共建并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建立“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要求和应对就业市场的能力。“平台”为人才全面发展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扎实的基础;“模块”为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能力体系,提供较大选择空间。在保证学生就业能力的同时,也充分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参考文献:

[1]白星良.冶金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3).

[2]陈义.制约高职课程改革的原因分析与建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

[3]黄克坚.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04,(3).

[4]刘凤云.试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策略[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

[5]卢卓,陈平.职业教育模块式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4).

猜你喜欢
技能型岗位技能
高级技能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画唇技能轻松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