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2012-07-10 10:50编文叶毓中绘画
连环画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全相罗贯中说书人

任 洪/编文 叶毓中/绘画

1 提到《三国演义》,刘备、关公、张飞、诸葛亮、曹操等一系列人物就会立即在我们的脑海中闪现出来。三国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2 早在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中就有“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的句子,可见三国故事在那时已经流传。到了宋代,三国故事已成为讲史的说书人的专门科目,还出现了演三国故事的皮影戏。

3到元代,三国故事又被编成戏曲,到舞台上演出。当时常见的有《赤壁鏖兵》《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战吕布》等,而且已表现出明显的“尊刘贬曹”的正统观念。

4元至治年间,说书人用的底本《全相三国志平话》问世。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从桃园结义讲起,至晋统一天下终止。从内容和结构看,它已初具《三国演义》的规模,只是文字粗糙。

5元末明初,民族矛盾尖锐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大约就生活在这个时期。他是太原人,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他性格孤僻,不喜与人交往。

6 他没做过官,比较接近下层,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斗争经验。据传,罗贯中与张士诚有交往,曾想建立王业。事败,则以文字形式来表达自己和民众的愿望。

7 罗贯中在《全相三国志·平话》的基础上,修改增加了文字,提高了语言艺术水平,充实了内容,以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动人的故事情节,表现了积极的主题,加进了正统观念,增强了历史性。

8 《三国演义》说的是魏、蜀、吴的兴亡史,它深刻而真实地描写了三国时代复杂的阶级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贪得无厌、残暴虚伪的本质,反映了下层人民痛苦的生活,充满了鲜明的爱憎,表达了人民要求和平的愿望。

9 作者笔下的曹操,是个权谋机诈、无比凶残的人物,“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他的生活准则。这个典型化的曹操,对帮助历代人民认清统治阶级奸伪的本质,起了巨大的作用。

10 刘备则是一个贤德爱民的好皇帝。他宽厚仁义,不愿“乘人之危”,能礼贤下士、知人善任,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他是人民心目中理想的仁君。

11 作者塑造的诸葛亮,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才智过人,不仅能呼风唤雨,而且会巧制木牛流马;他对蜀汉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位忠臣贤相的代表、人类智慧的化身。

12 在关公身上,作者则表现了他的忠君思想。关羽对刘备一片忠心,在曹营不为金钱美色所动,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寻奔盟兄刘备,实在感人。他的忠义勇猛深受历代人们的爱戴。

13 莽张飞嫉恶如仇,不畏权贵。鞭打督邮、大闹长板桥、古城聚义等,都充分表现了他这种勇猛、耿直、忠厚的英雄本色。几百年来,人们也一直喜爱张飞这种可爱的性格。

14《三国演义》也有一些缺点,如宣扬正统观念,有一些封建迷信思想,但不失为一部出类拔萃的历史小说。它丰富了我国的文学宝库,成为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成书至今流传六百年,对社会和文学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全相罗贯中说书人
三国演义(六)捉放曹
三国演义(二)乱世出英雄
铁山变220kV断路器非全相保护存在的隐患及处理
Max讲故事——说书人
一起220 kV断路器本体非全相保护误动故障分析
变与不变中看“说书人”
变与不变中看《说书人》
在卑微与高大中穿行的说书人——师陀《说书人》解读
聪明的罗贯中
罗贯中与施耐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