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舅爷的“党性红军帽”

2012-07-12 16:19宋殿儒
民生周刊 2012年27期
关键词:临夏县舅爷村支书

□ 宋殿儒

老舅爷的“党性红军帽”

□ 宋殿儒

在我的记忆中,老舅爷是一名革命早期的老党员,他经常有事没事地让娃儿们看他的那个粗布八角帽。帽上有一颗五角红星,闪闪发光,是我童年时最羡慕的一件物品。老舅爷说,这是他的“党性红军帽”。

奶奶说,老舅爷14岁就离家走了,解放后才从部队里回来,在甘肃临夏县当了个粮食局长。奶奶说,老舅爷就是电影上打日本鬼子、打国民党反动派的八路军。老舅爷的八角帽是他在一次与日本鬼子作战中,一位老红军团长送给他的。

老舅爷不认几个字,任粮食局长时,还经常到街上帮助清洁工扫马路,捡垃圾。老舅爷不要秘书,不要身边的生活通讯员。老舅爷说,他们干的活儿他自个儿就干了,不能给国家浪费一个人一分钱。老舅爷当了粮食局局长,仍然和临夏县的老百姓吃一样的标准。老舅爷说,这是党性,党的干部什么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党员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来做老爷的。

老舅爷认死理儿,上头的领导说的不对了就会直顶,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老舅爷说,党的干部就得一是一,二是二。有问题就讲,有错误就改,没有什么和老百姓不一样的。

文化革命一开始,老舅爷就成了被批斗的第一批对象。可老舅爷就是不服气。一次批斗他的会上,一个红卫兵振臂高喊“邢三旺是反革命!”老舅爷听了很生气,就上去打了那红卫兵三个嘴巴。打人后就一气之下,回到了自己的河南老家,再也不去上班了。

老舅爷的老家是在豫西深山区里的一个深沟里。那里没有一条可以行车的道路。老舅爷安顿下生活后,就去找了村支书,说自己官不干了,可还是个党员。他没有党员介绍信,可是他有一本最早的竖版《毛泽东文选》。文选上有他在部队时领导写的一行字:“……邢三旺是一位党的好战士,特此鼓励……”村支书看了这本毛选书,就把他列入村党支部成员。

一年后,老舅爷主动开始干起一件事。每天扛着䦆头和铁锨去修一条通到山外的路,一修就是20余年。硬是凭着自己的那架老骨头,修通了村里到公社公路接洽处的一段十几里大山路。后来老舅爷又年年扩修,使这条路最终成为一条大车路。

老舅爷76岁时得到了平反,兰州来人请他回到临夏,让他安度晚年。可是,老舅爷不想回去了。没办法,兰州那边只好把离休金给他寄过来。老舅爷后来就干脆在他修的那条路边打了一个新窑洞住下来,每天就巡视路面。

老舅爷81岁去世了。去世前他嘱咐村支书:一定给他埋在路边,一定要让他带上老团长的那顶八角帽,他说死了也要当雷锋为人民服务……

老舅爷去世这么多年了,然而他却一直活在我们四乡五邻的乡亲们心里。虽说他身边没有了什么亲人,可是他的坟头总有人来祭奠,有村里的老党员新党员们,也有村里的老少乡亲和学生娃儿们……

猜你喜欢
临夏县舅爷村支书
村支书朋友圈里“带货” 村里“大久保”鲜桃售完
村支书
四位村支书:“我们的‘两山’实践”
认 亲
如何搞好临夏县天保工程二期中的森林管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