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痘一例

2012-07-12 06:01祝守敏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大疱腕部羊痘

祝守敏,高 琳,王 刚

临床资料

患者,女,45岁。因双手腕部丘疹、结节、水疱伴疼痛1周,于2010年8月10日就诊。患者系牧羊人,5天前给病羊“挤奶”后,右手腕部出现一麦粒大小的红色丘疹,质硬,略痒,无糜烂、破溃,当时未予重视。2天后,丘疹逐渐增大并演变为水疱,疼痛,且左手腕部也出现类似皮损。在当地诊所求治,诊断为“疱疹”,予以药物静滴(具体不详),病情仍进行性加重,水疱增大演变为大疱,伴发热症状,体温最高达39℃,遂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双臂红肿,握拳困难,手背皮肤重度肿胀,非凹陷性,皮温高,双上肢淋巴结肿大,直径约0.5cm~1.0cm,质硬,压痛明显。皮肤科情况:左手腕部可见数个大疱及结节,直径约3.0cm~5.0cm,大疱疱壁紧张,疱液浑浊,尼氏征阴性(图1),结节中心可见脐凹和结痂,周围红晕,右手腕部可见类似损害。左腕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网篮状角化过度,局灶性细胞内水肿,气球样变性,表皮下水疱形成,疱内为淋巴细胞、浆细胞,真皮乳头水肿,真皮全层散在单一核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少许中性粒细胞(图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3.19×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1.2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0.852;血沉 51mm/hr(0~20mm/hr)。诊断:羊痘。治疗:更昔洛韦注射液0.5g静滴,1次/d,注射用头孢呋辛钠2g静滴,2次/d,0.02%呋喃西林溶液湿敷双手腕,2次/d,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及红光照射促进愈合,2次/d,治疗1周后皮损开始好转,治疗15天后患者皮损及肿大淋巴结基本消退(图3)。

图3 羊痘患者左腕部皮损治疗15天后

讨论

羊痘病毒主要侵犯绵羊和山羊,人可因直接接触病羊污染的物质而被感染。皮损多发生于直接接触部位,也可通过自身接种而发生于身体其他部位[1]。潜伏期5~6天,皮损单个或多个,好发于手指、手背或前臂。初期表现为红色或紫红色小丘疹,质地坚硬,逐渐增大成扁平的出血性脓疱或大疱,中心有脐凹和结痂,痂周有特征性的灰白色或紫色晕,其外再绕以红晕,以后痂皮脱落,变成乳头瘤样结节,最后变平、干燥、结痂而自愈。无瘢痕形成,病程一般3~6周,常伴有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病程自限性。组织病理表现为棘细胞内有明显的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空泡形成,以及气球样变性,真皮内有致密的炎细胞浸润,皮损内小血管数增加,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及增生[2]。本例患者发病前有病羊接触史,皮损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均符合羊痘特点,诊断明确。本病需与接触性皮炎相鉴别,通过病史及组织病理可将两者鉴别。本例患者给予抗病毒,预防继发感染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郝震锋. 具有多部位皮损表现的羊痘1例.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0, 3(3):182.

[2]赵辨, 徐文严, 毕志刚.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 1版.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408-409.

猜你喜欢
大疱腕部羊痘
体检发现肺大疱,需要做手术切掉吗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高级篇)
大学生腕管综合征发病危险因素的调查统计及其与电子产品使用的相关性分析
孕妇分娩遗传性营养不良性大疱表皮松解症患儿1例
一例群发性山羊痘的诊断与防治
引进小尾寒羊暴发羊痘病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
羊痘的危害及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