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

2012-07-13 09:03
太空探索 2012年2期
关键词:外空中国航天载人

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创建50周年

7月8日,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创建50周年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六院建院5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吴邦国、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分别发来贺电、贺信或作出批示,热烈祝贺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5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绩,希望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50年来,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固体动力创新发展之路,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多个“第一”: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研究、生产、试验基地;独立自主研制了我国第一代潜地固体战略导弹及第一代陆基固体战略导弹的大型固体发动机;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代地地、地空、岸舰等战术导弹固体发动机,为我国“两弹一星”、国家重点任务和载人航天工程的顺利实施,为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作出了重要贡献。(航讯)

中国主张实现外太空包容性发展

中国政府代表6日6日在维也纳表示,中国主张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并努力实现外空包容性发展。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外空委)第55届会议6月6日至15日在维也纳举行,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成竞业大使作为与会中国代表团团长在会议上发言。他说,中方提出的外空包容性发展理念包括对环境资源的包容、对各国的包容和对全人类的包容三方面。外空活动的长期可持续性是当前外空领域的焦点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外空的包容性发展。他表示,中国恪守包容性发展理念,以负责任的方式开展外空活动,以实际行动为实现外空活动的长期可持续性作出贡献。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开展载人航天合作,愿意为更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参与中国空间站建设与科研的机会,共享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机遇和成果。(航讯)

上半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全球第一

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2012年上半年,中国航天机构共完成了10次发射,超越美俄发射数量,居世界第一。上半年,俄罗斯共完成发射9次,位居第二;美国共发射8次,位居第三。欧洲阿里安空间公司进行了3次发射。日本、印度、伊朗、朝鲜和海上发射公司各进行了1次发射。全球在此阶段共进行了35次航天发射。

航天发射次数是衡量一个航天大国实力的基本标准,长期以来,都是美俄两国在航天发射数量上居于世界前列,中国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航天发射次数一直呈稳定增长态势。(杭文)

中国载人航天20年投入390亿元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6月2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实施了20年,中央财政安排了390亿元。这些经费主要用在技术研发、样品研制、飞行产品的生产,试验设施设备的建设以及大量的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的消耗。

他表示,通过10次飞行试验,我国已经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载人航天的三大基本技术——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空间出舱、交会对接技术,我国还建成了较为配套的载人航天研制生产试验、测试发射、测量控制的体系,取得了900余项国家级发明专利和科技进步成果,加强了国家航天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我国航天产业的整体能力,带动了相关的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的研究。

王兆耀表示,载人航天工程是展现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性工程。在经济效益方面,载人航天的投入对经济拉动作用显著。据多家研究机构测算,载人航天的产出比是1∶10到1∶12。我国已有400余项载人航天技术成果在转化推广应用,在科普教育、矿业安全、健康医疗等方面有了具体的应用。(杭文)

“神九”返回舱开舱搭载物品亮相

7月1日上午,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北京航天城内的“娘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开舱,伴随“神九”3名航天员飞天返回的搭载物品一一亮相。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当天举行“神九”返回舱开舱仪式,共同迎接神舟九号返回舱回“家”,并见证搭载物品移交。随着一声“开舱”指令的下达,现场工作人员使用开舱“钥匙”打开返回舱,陆续取出搭载的物品,包括青少年科普活动搭载实验种子、科学实验搭载微生物菌种及农作物种子、“来自太空的祝福”邮政物品等。随后,“神九”搭载物品在开舱仪式现场正式移交给各搭载单位。北京市方圆公证处对开舱仪式进行了现场公证。(航讯)

新型等离子体点火技术试验获成功

近日,新型等离子体点火器首次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11所某试验台点火成功,验证了等离子体点火技术在火箭发动机发生器上应用的可行性和重复使用的可靠性。

据悉,该点火器产生的等离子体流具有高温、高焓、化学活性强的优点,并具备多次启动的功能。(航讯)

中国与老挝达成卫星项目合作意向

6月13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会见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邮电部部长谢姆·蓬马占一行。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并初步达成卫星项目合作意向。

马兴瑞指出,集团公司有多颗卫星在轨运行,可向老方提供服务,双方可充分利用资源进行广泛合作。集团公司有能力按时交付老方所需要的卫星产品,并希望双方能不断扩大在卫星发射及其他领域的更多合作。老方希望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帮助下,能于2015年12月2日前发射一颗通信卫星,向老挝建国40周年献礼,并且希望今后在更多领域、以更多形式与中国航天展开务实合作。(杭文)

航天科技集团与中科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7月2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空间科学及其前沿,空间技术及其前沿,载人航天、月球与深空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重大空间计划,以及对地观测卫星地面应用研究等领域开展战略性科技合作。(航讯)

新一代运载火箭一级发动机通过验收

近日,新一代大中小型运载火箭一级发动机顺利通过立项验收,标志着新一代大中小型运载火箭一级发动机专项研制任务圆满结束,开始转入产品交付及可靠性增长阶段工作。

随着新一代运载火箭一级发动机立项验收工作的顺利结束,新一代运载火箭液氧煤油发动机即将开始新的研制征程,无毒环保推进系统在不远的将来正式进入我国航天发射领域。(航讯)

航天科工与江西战略合作启动

6月21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南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工业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和江西省在经济、产业发展等领域的综合优势,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就“智慧城市”建设、产业项目发展、资本层面以及人才交流等四个方面在科技应用和产业发展中加强合作。(杭文)

航天科技集团与北京产权交易所签署合作协议

7月5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北京产权交易所签署《中央企业全要素综合服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加强产权管理、加快改革步伐、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协议》,双方将本着“平等、信任、互利”的原则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集团公司及所属单位均可作为委托方,与北交所建立委托关系。北交所依托集团化专业力量,发挥产权市场平台优势,为集团公司提供包括投资服务、融资服务、流转服务、顾问服务在内的全要素服务;集团公司依托系统内专业力量,发挥在卫星应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为北交所及其所属单位提供相关技术产品和服务。同时,双方将积极研究在资本层面的合作,形成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并携手推进再投资服务、融资服务、流转服务及顾问服务等多项合作。(杭文)

猜你喜欢
外空中国航天载人
论外空活动跨界损害责任的法律规制
“新谢泼德”亚轨道运载器载人首飞成功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外空安全概念的再探讨
“联盟”MS02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
载人大戏再开场
中国航天
载人火星何日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