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平县褚堂乡土地整治后的土地质量评价与分析

2012-07-13 09:02孟庆香张宏磊吴晶晶张扬扬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土地质量田块项目区

孟庆香,张宏磊,吴晶晶,张扬扬

(1.河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02;2.河南省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正在迅速减少,耕地保护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战略性问题[1].为了更好地解决“吃饭”与“建设”的矛盾,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国土资源部把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作为土地管理工作的首要战略目标,严格实行“占一补一”措施[2].然而实践表明,“占补平衡”制度只能保证数量不变,耕地的总体质量却有所下降,因此,中国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只有走内涵挖潜的道路,开展土地整治.土地整治正逐渐成为保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3].但是,国内各地土地开发整治普遍存在重视新增土地数量的现象,而土地质量,特别是耕地质量问题,一直是土地开发整治工作的薄弱环节.本研究选取河南省典型平原区遂平县褚堂乡土地整治项目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地整治对土地质量特别是耕地质量的影响,以期能够为土地整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地位概况

遂平县地处河南省南部,全县地形呈“一山、两岗、一平原”,即西部伏牛山余脉为山区,南部和北部为岗地,中部和东部为淮河冲积、湖积平原.项目区位于遂平县褚堂乡、文城乡,涉及褚堂乡八里刘村、岗关庄村、文城乡东马庄村和官庄村4个行政村,地理位置在东经 113°48'~ 113°58',北纬 33°02'~33°07',总面积 1 185.27 hm2.项目区属于平原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现坡降趋势.地面坡降为1/1000,海拔88~100 m,地块形状不规则较零碎,较为适宜整治.项目区属于淮河冲积平原,且靠近遂平县城,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能够满足灌溉需要,光热资源基本能够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的需要[4].

2 土地整治项目区的土地质量评价思路及方法

2.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2.1.1 科学性原则 本原则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最基本原则.在选取评价指标时应当遵照公认的科学理论,通过对描述对象的结构特点和要素进行分析,在综合效益评价目标和相关要素之间建立对应关系.根据有关的科学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指标的量化方法与评价准则,并确定评价目标的尺度,从而选择确定指标.

2.1.2 系统性原则 指标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能够全面反映评价区域的结构和特征.所以,在建立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当系统地对项目区状况进行分析,把土地整治项目区作为一个既相对独立又与其周边环境紧密相连的系统.

2.1.3 动态性原则 动态原则包含2方面含义,一方面是土地整治的评价体系必须着眼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上,需要考虑到若干年后对土地整治的不同投入,将会造成不同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果;另一方面则是针对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而言,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与城镇建设用地逐步扩展,进行内涵挖潜,土地整治活动将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6].

2.1.4 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该能够对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指标的描述应该简洁明了,避免指标之间的重复.在设置指标时要考虑指标数据能否获取,并且指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是否具有可比性和可测性.评价指标尽可能是可以在野外直接鉴别的,或者可以从已有的土地整治成果资料中查阅获取的.

2.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土地整治工程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工程,使田块得到平整,当地土壤得以改良,农田灌排能力充分提高,从而改善项目区生产条件和生态状况.

根据构建原则和分析,结合土地整治项目和土地质量评价的特点,本研究从微地形地貌、土壤因素、水分因素、景观因素4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从影响土地质量和农田生产能力的层面上进一步细化为11个指标(表1).第1层为目标层,即土地整治的土地质量影响评价;第2层为准则层,包括微地形地貌、土壤、水分、景观等4个方面[6];第3层为指标层,每个评价因素中所包含的各项指标.

表1 土地整治的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Table 1 Land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land improvemen

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确定土地质量评价因素的权重,应结合土地整治项目区的生产实际,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确定方法有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特尔斐法等方法.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7](表2).

2.4 评价指标分值的确定

本研究的评价指标中既包含定量评价指标,也包括定性评价指标.为了便于评价的开展,分别将评价指标赋予1~5区间内不同的分值,代表各评价指标的不同影响程度.具体见表3.

表2 土地整治的土地质量评价权重结果Table 2 Land improvement of the land quality assessment results of the weight

表3 指标评价标准与分值Table 3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score of indicator

续表continuing table

2.5 评价因素指标的标准化方法

研究土地整治对项目区土地质量影响,主要目的是揭示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对项目区土地质量的影响类型及影响程度[8].目前对土地整治的土地质量影响评价研究不多,没有标准的评价体系,而且,不同评价系统的评价指标标准化方法也不同.本研究标准化方法以土地整治前项目区各项指标值为基数(将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前的土地质量指标值设为1),对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后的指标值与实施前的指标值进行比较.

指标的标准化方法:F=X整理后/X整理前

指标值标准化后,F值大于1,说明土地质量指标值提高;F值等于1,说明土地质量指标值无变化;F值小于1,说明土地质量指标值降低.

2.6 评价方法的确定

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聚类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神经网络模型等[9].由于本次评价的评价因素众多,需要一种能够将各种因素有机综合在一起的评价方法,因此选择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公式为

式中:E为土地质量的综合评价值;Fi为指标i的标准值;Wi为指标i的权重.

3 评价结果与分析

褚堂乡地处平原地区,微地形起伏不大,地势基本平坦,但地表水资源严重缺乏.项目区田块零散分布,标准田块极少,道路泥泞,有些田块无道路相通.项目区主要土壤类型为砂姜黑土,土壤结构一般,土壤贫瘠.当地灌溉系统不完善,多数经年久失修而且无配套设施,排水系统不完善.项目区林地不集中连片,部分田块间还存在杂草.

依据前文所述方法,通过对项目区进行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对项目区的土地质量指标进行赋值和标准化,并对不同的指标赋权重,计算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3.1 遂平县项目区土地整治的土地质量影响评价指标分值

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及分析,对指标进行赋分,具体整治前、后指标分值见表4.

微地形地貌因素:遂平县褚堂乡土地整治项目区,整体上为平原地区,其微地势起伏不大.土地整治工程主要对田块进行平整,对田块布局重新规划调整.整治前,褚堂乡地面平整度高但有一定坡度,道路较为通达,田块分布散乱.整治后,土地整治土方量2 000 m3,田块规模和布局度提高25%,利于田间作物的采光,方便农业机械化操作和灌溉排水,也提高了农田的防风效果.

土壤因素:项目区整治前有效土层厚度92 cm,土壤养分中等,地表砾石度2% ~8%不等.而土地平整工程后土壤的耕层厚度增加为102 cm,有效地提高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土壤有机质含量得到提高.同时,土地整治对地表砾石进行清除,将项目区的砖瓦窑、废弃坑塘等整治成耕地,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提高了项目区的土地利用强度,从整体上提高了项目区的土地质量.

表4 土地质量指标分值及比较Table 4 Land quality index score and comparison

水分因素:项目区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补给充分.通过整治,农业生产用水有充分的保障,主要通过机井抽水、软管输水的方式进行灌溉,动力采用0.4 kV低压电,井深50 m;配套水泵161台,开挖斗沟9.96 km,农沟10.85 km共同构成排灌系统;项目区新建小型生产桥32座,新建涵洞105个.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有效提高了项目区的水源保证程度,农田灌溉保证率提高至100%,防洪能力也得到增强.

景观因素:通过整治,项目区建设成为土地平整度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机械化水平高、田块规模适度、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效、优质农田,提高了项目区耕地的单位粮食生产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田块的科学规划、农田道路的合理布局以及农田防护林的建设,使得田块平整,渠相通、路相连、林成网.

表5 土地整治后的土地质量综合评价结果Table 5 Land quality evaluation results after land improvement

3.2 综合评价结果

从表5可以看出,土地整治后,项目区土地质量各项因素均表现出提高趋势,尤其是水分和景观两大因素,分别高达37.16%和38.89%.土地综合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提高程度达29.66%,说明土地整治对项目区的土地质量产生了积极效应,且效果明显.

4 结论

本研究以遂平县褚堂乡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进行土地整治后的土地质量评价.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项目区土地生产能力.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及对各影响因素的分析,项目区内的土地质量明显提高,土地质量各因素均表现出提高趋势.在项目区内,以景观因素尤为突出,提高达38.89%,水分因素提高37.16%,综合提高了29.66%.据此可得出土地质量各因素均表现出提高趋势的结论,证明土地整治项目对于提高土地质量有着巨大作用,本研究采用的评价方法所得出的评价结果也基本符合实际情况.但由于土地整治项目对土地质量影响指标甚多,本研究所选择指标定性指标居多,在日后研究中,应更多引进定量指标,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使评价更为科学合理.

[1] 赵玉领,苏强,吴克宁,等.河南嵩县土地整理的数量质量潜力[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9):73 -78.

[2] 金晓斌,何立恒,王慎敏,等.基于农用地分等土地整理项目的土地质量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4):93 -96.

[3] 邓劲松,王 珂,李 君,等.乡镇耕地整理对耕地景观破碎度的影响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41-44.

[4] 王智勇,土地整理的土地质量和景观格局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9:24-28.

[5] 於忠祥.基于土壤学理论的土地整理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34(1):129 -133.

[6] 胡贤辉,谢炳庚.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效益评价体系研究[C]//深圳:统筹城乡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2009.

[7] 刘耀林,焦利民.土地评价理论、方法与系统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80.

[8] 杨怡鑫,吴荣涛.土地整理项目对土地质量的影响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6282 -6284.

[9] 赵小敏,郭 熙.区域土地质量评价[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10.

猜你喜欢
土地质量田块项目区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判定土壤盐渍化、沙化中的应用
田块尺度上的农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性*
关于土地质量调查评价工作的几点思考
土地整治项目中土地平整设计技术研究
宁夏玉泉营酿酒葡萄产区土地质量研究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土地质量评价研究的简要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