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之乡云南漾濞

2012-07-13 05:11
世纪人物 2012年5期
关键词:漾濞大理州县长

这里种植核桃有3500年的历史,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8%;这里生活着彝、白、回等17个民族,每平方公里仅居住52人;这里的核桃产业是全国唯一以立法形式保护的产业……这里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核桃之乡——云南漾濞。

漾濞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大理州中部,地处南方陆上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和滇缅公路要冲,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漾濞地处亚热带和温带高原季风气候交汇处,立体气候明显,有“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山”之说。特殊的自然条件和文化培养了漾濞人勇敢、敢闯的性格。漾濞彝族自治县县长毕才伟就是有着闯劲干劲的人。

1961年,毕才伟出生在云南省南涧县阿狄伍村,“阿狄伍”在彝语的意思是“梦想实现的地方”。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那个仅仅能吃“苞米饭”的年代,吃一颗新鲜的核桃是儿时的毕才伟最大的梦想。那时的他们家栽了一棵核桃树,肚子饿的时候毕才伟就在树下转悠,盼望着掉下一颗核桃,或许就在那时毕才伟就与核桃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学毕业后,毕才伟回到家乡云南大理州的南涧县当了一名临时工。虽然是一名临时工,毕才伟却没有“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他年轻勤快,赢得了同事的认可。在那年乡里组织的初中文化补课考试中,全县就他一个一次考过三门。他的优异成绩吸引了组织的注意,被提拔为干部,并推荐上了大学,人生的命运得以改变。

虽然梦想在不断地变换,但每一个梦想都体现着毕才伟要强的性格。他先后担任共青团云南南涧县委办公室主任、团县委书记,大理州信访局副局长。要强的性格使他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008年,47岁的毕才伟任云南漾濞彝族自治县县长。漾濞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98%以上的面积是山。漾濞主要种植核桃,产业结构单一,如何实现核桃产业的增值增效成为当务之急。

毕县长下乡检查工作的第一天就被漾濞的老乡来了个“下马威”。老乡第一句话就问毕才伟:“毕县长,咱们漾濞泡核桃的苗结出来的一定是漾濞泡核桃的果吗?”他回答漾濞泡核桃的苗肯定结漾濞泡核桃的果。老乡第一句话之所以这样问毕才伟,就是想试探他是不是真的懂核桃,因为核桃是漾濞县的主导产业,是县委县政府历来要考虑的头等大事。漾濞的父老乡亲希望能有个懂核桃、爱核桃的人来当他们的当家人。

毕才伟正是这样的人。在漾濞三年,他带领大家伙干出了名堂:2010年漾濞县核桃种植总面积达到82万亩,产量2.7万吨,产值达到5亿元,全国县级人均核桃占有量居全国第一;漾濞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核桃种植基地和核桃产品贸易集散地。人人都说云南美,那它究竟美在什么地方?云南之美在于它原生态的资源。现在,“现代化”是妇孺皆耳熟能详的口号。在大家认识中,现代化就意味着成功。可在进军现代化的道路上,很多时候我们失去了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失去了曾经夜空中随处可见的满天繁星。在漾濞,一切都是很纯粹的原生态,抬头可见繁星闪闪,随处郁郁葱葱、碧波荡漾。可千万不要以为漾濞是个还没有“开化”的地方。这里的老百姓都很富裕,家家户户住着300平方米以上的洋房别墅,大街上随处可见价值20万元以上的轿车。他们能拥有这样的生活靠什么?靠核桃。

当然,漾濞县核桃产业长足的发展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为了壮大核桃产业,漾濞县委县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提高核桃的品质,扩大核桃基地种植面积;延伸产业,进行核桃产品的深加工;注重包装,将核桃分等级包装;办核桃宣传推介会,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发展特色旅游。

漾濞百姓风采绽放,刻画了郁郁葱葱的核桃林中朴实却不普通的农家生活。他们的梦想和渴望就如同山川一样绚丽多彩。到漾濞游览万亩核桃林,看苍山西坡,品味脆嫩核桃,感受民族风情,别有一番风味!

中央电视台7套《乡约》栏目供稿

猜你喜欢
漾濞大理州县长
县长干过啥
漾濞书协抗震作品选
漾濞不会忘记你
——谨以献给漾濞5.21地震救援的消防指战员
漾濞书协作品选
我与漾濞
大理州湿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与建议
县长帮了一个忙
推动大理州现代奶业跨越发展的对策建议
大理州试验推广斑点金标免疫渗滤诊断技术
大理州转型升级做强核桃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