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资金管理效益性审计探讨

2012-07-13 04:12刘华宇
经济师 2012年7期
关键词:效益性货币资金审计

刘华宇

摘 要:货币资金作为企业的发动机,如何管理得更加有效,对每个企业都很重要,尤其是货币资金持有量大、对财务杠杆依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传统审计对货币资金管理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完整性、安全性和内部控制有效性方面,对货币资金管理的效益性较少涉及,也缺乏相关理论和实务的研究。内部审计的定位是管理加效益,提高货币资金效益、提升货币资金管理水平是内部审计的职责。文章将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与审计实务相结合,就货币资金管理审计的内容、方法、技术、评价体系和标准提出思路,以期推进货币资金管理效益性审计的开展。

关键词:货币资金 效益性 审计

中图分类号:F8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162-03

一、绪论

1.研究背景和动机。原审计长李金华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五届二次理事会上指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经济增长的质量上,注重管理和效益,为管理层当好参谋和顾问。内部审计要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从效益审计出发,最后落实到管理审计。”讲话已过去五年,但效益审计在组织内部审计活动中比重仍不高:在企业仅占8.41%,在非营利性组织仅占0.8%。这种现状的产生,笔者从自身工作实践视角分析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内部审计根据审计需求开展审计项目,组织缺乏对效益审计的需求;第二,效益审计实务方面的研究较少,审计人员对效益审计如何开展存在疑惑,对效益审计能取得的效果存在顾虑。审计需求取决于审计效果,审计效果又取决于审计质量,而科学、实用、统一的审计模式是审计项目质量的重要保证。

效益审计的对象是各种组织可利用的资源,范畴很大。本文选择对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进行探讨,主要考虑:第一,无论组织的形式,货币资金都是组织最重要资源之一,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第二,货币资金管理受组织差异性影响较小,研究结果的适用范围广;第三,货币资金管理相对复杂,其效益性审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2.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研究企业货币资金管理效益性审计的内容、方法、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等,初步搭建一套货币资金管理效益性审计作业模式,指导审计人员实务操作,保证审计质量;有利于企业了解货币资金管理效益性审计的重要性和作用,牵引审计需求;实现内部审计帮助企业提高货币资金管理水平、提高货币资金管理效益的目标。

目前国内对效益审计重要性研究很丰富,但具体实务方面的研究较少。在重理论、轻实务的环境下,探讨货币资金管理效益性审计的模式,对推进货币资金管理效益性审计、促进效益审计实务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二、理论基础和意义

1.货币资金管理效益性审计的理论基础。(1)效益审计是对一个组织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的评价,目的是促进资源的管理者或经营者改进工作,更好地履行受托责任。(2)经济性是指组织经营活动过程中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及其他成果时所耗费的资源最少。(3)效率性是指组织经营活动过程中投入资源与产出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4)效果性是指组织从事经营活动时实际取得成果与预期成果之间的对比管理。(5)货币资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各种形式的银行存款和银行本票、银行汇票。

2.货币资金管理效益性审计的意义。内部审计的职能、地位、职责和权力赋予货币资金管理效益性审计具有其他任何管理形式都不具备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1)货币资金管理效益性审计具有“威慑作用”,可以提升货币资金受托管理者对货币资金的效益性的关注度,促进其自觉履职。(2)货币资金管理效益性审计通过监督货币资金管理的全过程,控制货币资金管理风险,减少损失,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3)货币资金管理效益性审计通过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受托管理者发现改善的机会,提出改善建议,提高企业货币资金管理效益。(4)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决定货币资金管理效益性审计站在企业大局角度进行评价,追求整体效益,避免局部的狭隘性,从而为企业决策者提供高质量信息。

三、目标和内容

1.货币资金管理效益性审计目标。除了审计的一般目标外,货币资金管理审计有类型审计的具体目标。目标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内容。确定目标可以为审计人员提供一个实施审计的框架。笔者认为货币资金管理效益性审计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证实筹资活动经济,达到预期效果,评估短缺风险程度。短缺风险,是指企业不能及时、足额地筹集到生产经营所需资金。(2)证实货币资金周转经济、效率高,达到预期效果,评估短缺风险程度。(3)证实闲散资金管理效率高,达到预期效果,评估短缺风险、安全风险和效率风险程度。安全风险主要是指闲散资金管理不善,造成规模缩水;效率风险是指闲散资金获得的收益低于贷款利率。

2.货币资金管理效益性审计内容。要实现审计目标,货币资金管理效益性审计应从以下方面着手:筹资活动效益性、货币资金周转效益性和闲散资金管理效益性。

四、具体方法、技术、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1.筹资活动的效益性审计。筹资活动的效益性审计通过审核筹资规模是否适当、方法是否经济、资金到位是否及时,评估资金短缺风险,对比标准和预期目标,作出筹资活动效益性评价,根据审计发现提出优化建议。筹资活动的效益性前提是筹资动机的效益性,由于筹资动机属于企业决策的范畴,其效益性属于决策效益性的内容。故本文基于筹资动机具有效益性的假设,单纯地探讨筹资活动的效益性。

(1)筹资规模适当。规模适当的筹资既不会有资金的闲置,也不会因资金的不足影响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评价筹资规模是否适当,以下两种方法可以采用:

分析复核法——通过对预测筹资规模的过程进行分析、复核,作出筹资规模是否适当的评价。分析复核法的关键内容是:分析预测使用信息的准确性,判断预测依据的可靠性,评估预测技术选择的适当性,复核结论产生过程是否无误,审查预测过程的内部控制。

验证法——采取与筹资计划不同的方法预测筹资规模,再把两种不同方法计算的筹资规模进行比较。预测筹资规模的技术有:定性预测法、销售比率法、资金习性预测法。如果结果差异不大,基本可确认筹资规模基本适当。如果存在较大差异,审计人员应将情况及时反馈筹资计划编制方,共同分析差异产生原因,为选择适当的预测技术作出准确的预测提供审计服务。

(2)闲散资金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闲散资金也是资源,通过运营可以创造效益。闲散资金投向必须满足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条件,条件强度按顺序递减。

评价流动性主要审查转换响应的时效性和转换的速度。转换响应的时效性是指闲散资金只能投向有效期在闲置期内的项目。转换的速度是指从提出转换申请到重新转变为现金所需的时间,适合的转换时间不会改变转换响应的时效性。闲散资金投向流动性是根本,不满足流动性条件不能运营。

安全性的评价主要关注两方面。第一,资金投向是否安全,关注资金受托方的信用等级。第二,收益背后的风险。闲散资金本身就是防范风险的工具,不适合投向高风险的业务。还有关注收益的不确定性。

收益性的评价指标是闲散资金管理效率。在保证了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应追求收益最大化。

闲散资金管理效率=(闲散资金的利息和利得收入-交易成本)/闲散资金规模

4.评价标准。原审计长李金华曾讲过:“绩效审计不要受标准束缚。”笔者认为,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应当量体裁衣,应根据审计对象、审计环境、企业自身情况,根据职业判断,选择评价标准,不能一概而论。货币资金管理效益审计可选用的标准包括:制定企业自行确定的标准、专业机构研究或指定的标准、公认的实践标准或最佳实务标准、国家或行业的正式公布的标准、法律法规等。选用标准的原则是:相关性、客观性、全面性、明确性、权威性、可获得和计量等。

五、审计时机的选择

筹资活动的效益性审计最好采取事前审计,即在筹资计划未执行或执行过程中进行审计,因为审计本身包括对未来情况的分析、预测。筹资活动完成后审计,可以起到优化流程作用,但审计人员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建议的意义和价值会打折扣。

货币资金周转效益性和闲散资金效益性审计最好选择在会计年度中期进行。货币资金的效益性是时时的,可以选择任何时间进行审计,之所以建议在会计年度中期进行审计,主要因为一般这个时期企业对回收货币资金比较松懈,货币资金持有量较多,货币资金支出管理比较宽松,管理风险较大,进行审计效果会比较明显。

参考文献:

1.时现.不均衡性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显著特征——基于内部审计调查的结果.中国内部审计,2011(1):32-35

2.董大胜.审计技术方法.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财务成本管理.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中航工业航材院审计部 北京 100095)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效益性货币资金审计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研究
浅析货币资金审计的关键控制点
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公益与效益的平衡
试析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计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