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雷锋——郭明义

2012-07-18 03:38根据中央电视台走基层蹲点日记重访郭明义改编汪曙光
连环画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小悦悦老郭小涵

根据中央电视台走基层·蹲点日记《重访郭明义》改编 吴 闯 徐 平 汪曙光 李 峻/记者

振 迪/改编 郭广辉 王秋霞/绘画

1 2011年3月25日,“当代雷锋”郭明义开通了自己以“鞍钢郭明义”为名的实名微博。不到3个月,粉丝数量就突破百万,而且每天的新增粉丝数都数以万计。老郭怎么也想不到,一个53岁的道德模范“织出”的微博会如此火爆。

2 2012年年初,中央电视台走基层·蹲点日记《重访郭明义》的记者们发现,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他的微博粉丝已经有500多万,在人气排行榜也一直排在前60名。无论是赞美的,还是“拍板砖”的,每天都在微博上保持着大量的网友留言和浏览次数。

3 春节过后,记者们在鞍钢齐大山铁矿找到郭明义。时隔一年多再次见面,他们发现老郭现在随身带着两个手机,旧手机打电话,新手机专门发微博。老郭的新手机是当地一家网站借给他专门发微博的,并且一再叮嘱他不能捐出去了。

4 通过微博,53岁的老郭逐渐意识到,在这个开放的空间里,交锋无处不在。粉丝越来越多,质疑也跟着来了。有些人不知道他手机的来历,追问他:为什么能用上这么贵的手机?是不是每次做好事都会被记者的镜头准确地捕捉到?对于这些质疑,老郭有自己的想法。

5 老郭说:“做好事不但要上微博,还要大张旗鼓宣传。就是要宣传好事。如果你要不宣传,坏事每天围绕你。没有事也整事,就编造。你编造那些有啥意思?你想做事对不对?好事这么多,大伙都知道就照这样做吧。”

6 每当到高校演讲时,微博是老郭和学生们交流最多的话题。通过微博,很多大学生都开始关注郭明义,经常有来自各地的学生到鞍钢找他,想通过亲身体验看看郭明义的事儿是真的还是假的。

7 刘睿是辽宁科技大学三年级学生,有一次他去鞍钢参观时,听说郭明义开了微博,他很吃惊,觉得郭老师挺有意思,就开始关注郭明义。他把微博名换成了自己的实名,加入了郭明义爱心团队,为当地两名贫困小学生做义务家教。

8 不到一年时间,郭明义累计发微博3600多条,平均每天12条,每条微博平均被转发150多次。老郭的微博像是一本道德日记,不管什么样的问题,老郭都不讲大道理,只说大实话,有时候,道理就在话里。他的一些回答,也经常引发讨论和争论。

9 2011年10月,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道德底线的追问与反思。郭明义在微博中只发了7个字:“小悦悦,一路走好。”虽然只有7个字,却引发了600多人的转发和评论。

10 事后有人问他对此事件的看法。他说,因为他不在场,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所以不宜说一些其他的。他总是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如果自己不是当事人,就不能够给别人准确声音。所以他就写了这么7个字,来传递比较清晰明确的声音:珍惜生命,珍惜小悦悦。

11 有人追问老郭到底怎么看小悦悦事件,老郭的回答是:“行动起来!保护千千万万小悦悦不受伤害!站出来,用眼睛去看,别让孩子跑到路中间,要是有车就拉一把,也许就避免一个生命消失。”他认为这样比去谩骂,去指责,去深刻地剖析会更好一些。

12 关于是见义勇为还是见死不救的讨论进行得愈发激烈,有人问他:“遇到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 他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遇到这样情况都要扶起。为啥?人都是爸爸妈妈生下来的。这属于人性的问题,纠结什么,纠结啥?”

13 2011年6月13日他在微博上发布的无偿献血倡议书被转发了4000多次,第二天就有2000多粉丝走上街头无偿献血。事后,老郭说:“这还是说社会倡导向上的力量是强大的,一些社会的怪现象,那种暗流,永远压不倒这种正义的力量。”

14 2012年2月10日,下午1点多,在辽宁鞍山的郭明义接到一个陌生男子的求救电话。求助者通话时带着哭腔,这让老郭有点着急。挂断电话,他赶紧发了一条微博:“一名临产孕妇大出血,婴儿恐怕保不住,急需血小板止血,请A型血爱心队员,到鞍山市中心血站,献A型血小板,救母子命!”

15 1个小时后,郭明义发出的求救微博已经被粉丝转发100多次。“行动起来”,“有血的献血,没有的转发”……一条条微博在这一刻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异样的温度。

16 在当地一家啤酒厂工作的28岁志愿者刘东博在微博上看到了消息。40分钟后,刘东博就最先赶到了鞍山市中心血站,经过检验,他符合捐献标准。就在他捐献血小板的过程中,还有A型血的志愿者不断来到血站献血。

17 血小板有了着落,老郭的心也踏实了。这个时候他才想起来还得再发条微博:“爱心团队成员刘东博已赶到,正在捐献。大家放心,不必继续往这赶。”

18 老郭现在已经习惯了用手机拍下把每一次爱心行动发到自己的微博上,这些文字和图片会被粉丝大量转发。在老郭的微博里,《爱心团队在行动》也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标题。

19 现在给郭明义汇款的人有很多,其中很多人都没有和老郭见过面,但他们相信只要把钱交到他手里,这份爱心就肯定有着落。每笔钱从哪儿来的,给谁用了,老郭都会做好记录发到微博上。

20 有一次,爱心团队成员把外来务工人员赵玉斌一家人的现状告诉老郭,老郭坐不住了,决定从捐款中拿出2000元钱去看望他们。

21 郭明义爱心团队注意到这家人,是因为家里的3个孩子。儿子小康双耳先天性残疾,出生14天就被父母遗弃,赵玉斌夫妇发现他后,一养就是18年。为了给孩子治病,夫妇俩拼命打工,攒下的两万多元钱也只能让儿子左耳恢复微弱的听力。

22 今年已经25岁的大女儿,一出生就被确诊为脑瘫。赵玉斌腿上患有囊肿,妻子也有严重的风湿,为了省钱,两口子一直拖着不治。4年前,他们在村口收废品又发现了一个被遗弃在路边的女婴,犹豫之后两个人还是把孩子抱回了家,给孩子起了个名儿——小月儿。

23 “收养弃儿,相依为命不离不弃。”老郭给赵玉斌一家拍了照片,发了微博。微博上,温暖的故事在迅速地“发酵”。人们分享着这间小小出租屋里的感动。一天之后,当记者再次来到了赵玉斌家,发现微博上的倡议已经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米面和衣物。

24 铁西区新城街道办事处和北地号村委会专门开会讨论,决定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帮助外来务工的赵玉斌一家。有一家企业为赵玉斌的儿子小康安排了工作,有一家幼儿园主动接收小月儿入园。这些基本解决了赵玉斌家的困难。

25 小涵宝是老郭的工友严会春的女儿,10个月大的时候就被查出患上了白血病。2010年8月,老郭见到了当时病危中的小涵宝。连续几个病危通知单,让严会春一家人近乎崩溃。

26 郭明义知道后一起和小涵宝的爸爸上了电视,呼吁广大富有爱心的市民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并开始关注小涵宝。在一笔又一笔爱心捐款的资助下,小涵宝去了上海接受治疗。

27 在小涵宝在上海接受治疗的1年多时间里,郭明义和自己的爱心团队,通过微博不仅找到了适配的造血干细胞,还陆续筹集到近80万元善款,帮助小涵宝成功地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

28 小涵宝今年两岁,学会了走路,也学会了背歌谣。小涵宝学会了画画,在小涵宝的画中,有一张画了一间有些特别的房间,接近无菌状态下的10来平米的房间,就是她成长记忆的全部天地。小涵宝的妈妈说:“要是没有郭明义,就不可能有今天,孩子也不可能活到今天。”

29 如今,严会春和妻子已经在郭明义那儿报名参加了爱心团队。他说,孩子一旦过上正常人生活,他们会尽最大努力,参加到公益活动当中。因为受到了帮助,他们知道了爱的传递,所以他们自己也必须加入到里面。

30 如今,忙碌了1年多的老郭和他的爱心团队,继续用微博传递着爱心。“爱”的力量从微博里向现实转发扩散,很快、很强、很温暖……

猜你喜欢
小悦悦老郭小涵
鹞子和天鹅
小景和小涵
井匠老郭
The Keywords and Trends in IELTS Reading
机器人与我
老郭和他的红色收藏
道具
戏迷老郭
纽约地铁致死案成美版“小悦悦”
上流并下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