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并安排周采芹女士回归祖国

2012-07-23 02:05周尔鎏
世纪 2012年5期
关键词:周信芳曹禺金山

周尔鎏

20世纪80年代,我在英国工作期间(驻英国大使馆担任文化参赞)曾收到时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金山的屡次来信或托他人传信委托办理一些对外文化交流事项。他曾托人带信给我,特别提到长期生活在海外的京剧大师周信芳的女儿周采芹女士,并附来曹禺、英若诚的推荐材料,希望我能帮助了解情况并提出意见,当由我们在国内外配合促成她及早返回祖国从事表演艺术和教学工作。我在接受金山的重托后,历经曲折,终于找到周采芹姐弟的下落,并最终促成周采芹顺利回国执教。周采芹女士在其自传《上海的女儿》(1988年首次在英国出版,2002年周采芹与何毅华合作推出修订后的中译本,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提到接受中国文化部的邀请于1981年9月回国到中央戏剧学院执教五个月,但对回国的前后经过并未提及,因此我将在下文中讲述我同金山合作设法寻找周采芹并妥善安排她回国这一鲜为人知的往事。

背负种种压力接受金山的重托

我1980年收到金山8月30日的来信,信中说:“麻烦你一件事:有一位周采芹女士,是已故著名京剧表演家周信芳同志的女儿,她是五十年代去英国学习戏剧的。听说她在这方面有一定成就。(附上我们所知道的她的简历)她愿意回国到我院作短期讲学。我们想知道她的具体情况,以便决定是否邀请她。拜托你较快地帮助我们了解一下有关她的情况,并来函告知。”金山信中讲附有周采芹的简历是这样写的:“曹禺同志和英若诚同志(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介绍,周采芹在五十年代即在英国成名,曾演歌舞剧,灌过唱片(流行歌曲),后入英国皇家戏剧学院学习,毕业后,演过较严肃的一些话剧,她得过表演奖,现在为英皇家戏剧学院的名誉董事。前不久,她在美国耶鲁大学进修表、导演。”

周采芹在上海的父亲雕像前

其实,当时接受金山的托付,我要担很大的风险。毕竟那个时候,海外对已经封闭了多年的中国还很隔阂,要干点事情,是很困难的。金山是背着文化部直接写信找我帮忙的,因为我当时是文化参赞。金山自己也是矛盾的,他是根据总理的教导,想批准受迫害的大艺术家周信芳的子女回国执教。因为他是中戏院长,而且他对周采芹也不了解,吃不准周采芹在海外有什么表现,因此他把了解周采芹的任务交给我。从某种意义上讲,担子都在我身上。我想,最后我拍板了顶多文化部批评我未经请示,自己先干起来再说。我当时根据形势判断,觉得周采芹回国还是站得住脚的,只要不出格。对我做这件事,使馆内部有人当时也有点意见,说这种找麻烦的事,别人不愿做交给你做。还有一个就是我还可能因此得罪素来敬重的老领导——当时管文化部的黄镇。如果我当时有一念之差的话,这事很可能不成功,周采芹也会因此难免失望或有所误解。

另一方面,我个人当时也是带着感情答应这件事。一是我本身家庭与周信芳有较深的渊源。我曾亲自聆听周总理对传承京剧艺术的期望,我父亲周恩霔也与周信芳有历史交往。 50年代中期,我应召由天津南开大学赴京陪同七爸周恩来在西花厅家中会见父亲周恩霔。七爸周恩来在同父亲谈话中曾涉及多位文学艺术大师,如梅兰芳、周信芳、老舍、阿英等人。今日回忆所及,周恩来、周恩霔两人谈及艺术大师与其后人时,均认为中华表演艺术还着重后人师承先辈这一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特色。当时他们还曾高度赞扬周信芳的艺术造诣和成就。我父亲周恩霔返沪后,曾任上海市政府的参事,长期同京剧界著名人士保持密切往来。他在家中曾保留有周信芳赠予的亲自题词的照片,我小时候也见过周信芳先生。

二是我同“姐夫”金山私交甚厚。金山和孙维世夫妇生前曾同我有多年交往,我遵照七爸周恩来七妈邓颖超的嘱咐称呼他们为“姐姐”“姐夫”。金山当年犯错误后,七爸曾同金山谈话并提出批评。鼓励他改过,讲了很多事情,让他改过立功,把我也叫去了。其中一条就是对梅兰芳、周信芳等艺术大师的后人应该给予关照,希望其子弟们能够对国宝级的先辈有所师承和发挥作用。记得姐姐孙维世当年身着布拉吉长裙颇有俄罗斯情调。虽已年近中年,却行动轻捷,举止端庄,犹如一位美貌出众的年轻女郎。金山长相英俊,言谈举止不失为大演员的神态。但不时低下头来,显得略有些惭愧不安的神情。维世姐姐在“文革”期间因惨遭江青等人的残酷迫害而过早逝世。金山继后就娶她的妹妹孙新世为妻,我又和他们多次交往,应邀在他们三里屯的家中甚至远在广州的国宾馆相会聚谈。时隔多年,金山仍谨记总理的教诲寻访周信芳的女儿,我从内心也是非常支持的。

周采芹与时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的金山(左)在一起

曹禺1980年1月作为中国戏剧家代表团团长访问英国,曾参观皇家戏剧学院,试图通过皇家戏剧学院与周采芹取得联系,未能成功。时隔数月后,曹禺在英若诚陪同下赴美国讲学,周采芹曾到纽约主动与曹禺见面。这些在周采芹的自传中也有相关叙述。

周采芹不负众望的回国历程与贡献

我经过一番努力,甚至波折,终于找到了他们姐弟。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海外,再加上周信芳先生在“文革”期间遭受迫害含冤死去,因此,他们对和祖国恢复联系既期盼又有顾虑。周信芳先生的儿子周英华是一个经营非常成功的Mr. Chow餐厅老板,长相英俊。他的夫人是日、美混血儿,世界有名的美人,《时代周刊》封面女郎,他们夫妇在海外颇有人气。我们首次见到他们,就通过他们了解到其姐周采芹情况,虽然她不是京剧传人却是一位出色的电影艺术家。

我同夫人王章丽与周英华夫妇首次会面时,他们夫妇特意安排在Ritz一家古典式大饭店的最豪华套间,按西方第一流的招待水准和我们见面。事后,他们感到我们夫妇虽有感谢主人的盛情,但多少有些“等闲视之”,出乎意料。因为我们所重视的是人间真情、诚恳的友情和对祖国深厚的感情。他们同一些与会者颇有感触地说:“在商场和外事场合看惯了,我们很少见到像你们这样的学者式官员。我们感到高兴,为中国有这样的人才高兴。”当时我们感到一些侨胞在海外生活太久了,他们对远隔万里的祖国已经很陌生了。虽然周英华等家人因父亲的遭遇对祖国有伤感或有意见,但他们对故土仍有着深厚的感情。其中不少人期盼和祖国保持联系。

周采芹生于1933年。她在16岁时,周信芳将其送到英国皇家戏剧学院学习,成为该校的首位华裔学生。1960年,她是伦敦西区和百老汇的“中国娃娃”。 在伦敦戏剧圈的另外一个诨名是“身高一米五的炸弹”。 在《苏丝黄的世界》中演一位名为苏丝黄的香港妓女而名噪一时。1972年,在英国出演《斗争对象》让周采芹享受到她从艺以来最大的成功。然而次年,她的人生从波峰跌入谷底,因做地产生意而赔光了所有的积蓄,一度从星光灿烂的女明星转业成为弟弟餐馆里的女领班。此后幸而觅得机会在美国波士顿剑桥剧社从业三年,曾在《奥瑞斯特亚》和《红字》里演女主角,人到中年的周采芹,此后又到塔夫茨大学进修戏剧学,拿到硕士学位。人生重新出发的周采芹,也力图为“再生”的中国做点什么。

我和王章丽对他们姐弟两人的遭遇是很同情的,他们的父亲周信芳是著名的爱国艺术家,同我们的父辈彼此相识长期有所往来,却不幸受尽折磨而较早去世。他们姐弟浪迹海外,为图生存求发展,历尽艰辛,尤其是姐姐。所以他们对我们的工作“使命”非常重视和感谢,周采芹后来终于与金山取得联系,开始了首次返回祖国之行。

我要说明的是,最近我与周采芹的通信中,她说周英华当年并没有转告过我找她这件事。事隔多年,对于此,我也只能凭记忆叙述往事。

后来我安排曹禺、英若诚会见欧洲文化代表团时,他们也曾提起周采芹回国这件事,都很感谢我。可以说,正是金山、曹禺、英若诚、我与夫人王章丽(时任使馆文化处二秘)五个人的共同努力,促成了周采芹回国这件事的成功。

周采芹1981年9月回国在中央戏剧学院执教五个月,成为继苏联专家撤回后第一个到该校执教的“回归”专家。她还在中戏执导了话剧《暴风雨》。后来她一直活跃于美国影视界,曾出演电影《喜福会》、百老汇话剧《金孩子》等。2008年,周采芹年过七旬时,还在新版《红楼梦》中扮演贾母而成为众所瞩目的表演艺术家。她最近来信同我讲,她人生有两件大事:一是回国搞教学,“我感谢周先生的贡献,因为这是我一生履行工作之一”,二是出演贾母,“这两份任务使我觉得接近我的父亲。”

金山致周尔鎏的信(1980年8月30日)

猜你喜欢
周信芳曹禺金山
金山农民画
佐渡金山祭三
大师排练也不含糊
曹禺与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成立始末
曹禺与一出没有鲁大海的《雷雨》
从《日出》看曹禺怎样处理戏剧结构的矛盾
“戏子”和名媛的传奇恋歌
周信芳旧藏反响热烈
周信芳坚持拍背影戏
曹禺三下“鸡毛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