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对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

2012-07-27 06:41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31期
关键词:扫查胆总管正确率

宋 璇

蒙自市红河博爱医院超声科,云南蒙自 661100

本文选取我院50例患者,对50例胆管结石患者采用B超声进行诊断,与手术诊断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超声诊断的意义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中2010年2月—2011年2月的50患有胆管结石的患者进行分析。男性患者为26例,女性患者为24例,年龄在25~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岁。在临床中的表现为患者的右上腹疼痛,且有不同程度的黄疸。

1.2 方法

利用超声诊断仪器进行诊断,3.5 MHz的凸阵探头。在对其进行诊断之前,要保证患者禁食8 h,保证患者的胆囊以及胆囊管中的胆汁充盈,进一步减少胃肠的气体干扰以及内容物,保证患者仰卧位,能够在患者深吸气的状态下实施,从胆囊管的颈部不断的向左移动,一直到右上腹的斜切面,在门静脉的周围扫查可疑发现腹侧以及与其平行的肝外胆管,应该沿着胆管的方向进行追踪,直至到胰头的地方,如果显示不是很清楚,则应该取右前的斜位。在仰卧之后,将患者的身体右侧垫高,能够使得身体与床之间形成30~45°的角度。腹壁与探头进行垂直检查,如果在扩张的胆管内部呈现一种球状患者是新月状的强光后方声影时,则为胆结石。

2 结果

在50例患者中,诊断为胆管结石者为45例,没有显示结石回声者为5例,其中存在2例误诊。B超进行诊断的正确率为90%。对漏诊的结石患者其结石均处于胆总管下段,其直径均<2 cm。将超声诊断与手术诊断的进行对比,其中对左右肝管以及胆总管上段的结石中,超声诊断的正确率为100%,但是对胆总管下段的结石来说,常伴有漏诊率,正确率仅为75%,详见表1。此外,结石的显示率与结石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对结石来说,其越小,则漏诊率就会越大。在本组中,漏诊例数为5例,均位于肝外的胆管下段见表2。在本组中,误诊2例,其中一例是肝外胆管的下段癌,另外一例是结石过小,在手术过程中,未发现结石。

3 讨论

正常的肝外胆管其B超显像的内径均<0.8 cm,在肝外的胆管发生一种梗阻时,会产生胆汁的排泄受阻,其内部的压力可能增高进而导致近端以及以上的胆管扩张,B超沿着肝内的胆管以及胆囊颈部进行追踪至扩张,肝外胆管到梗阻部位可能就会发现一种结石[1]。在本组中,扩张肝外胆管的内显示结石有45例,其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率占到90%,其与国相近的报道超声显像其对肝外胆管的结石其诊断率相近,为60%~90%。这也说明超声是对肝外胆管进行诊断的一个有效的诊断措施与方法。但是在本研究中,在发现胆管癌时,比如说,胆囊颈或者是胆囊管内部存在的结石,其肝门部的淋巴结肿,向官腔内部形成一种胆管近旁的结构以及强回声病变构成一种强回声的声像,进而造成一种假阳性的结果而沉声误诊情况,因此,应该鉴别诊断,尤其是应该留意管壁与肿块相连的部位,官腔的连续性中断,没有移动的特征,然而结石的管壁与强回声团之间会有较为明显的分界诶,有利于进行鉴别诊断[2]。

表2 胆管结石的超声大小与手术的对比(n=50)

在本研究中,未显示结石回声例数有5例,主要就是肝外胆管的下段,在上段的扩张中比较容易显示,而下段因为胃肠的气体其强回声的一种干扰而致使部分比较肥胖,进而导致肝外胆管的下段结石没有显示出来。这也说明超声下没有显示强回声的病例,仍会有下段的胆总管结石这种可能[3]。应该采取探头进行加压并扫查,采用十二指肠以及饮水充盈胃窦等措施与方法能够显著的提高显示率,并与ERCP、PTC等进行配合能够提高诊断的符合率,尤其是对胃肠气体的干扰要明显地优于B超。

总之,B超检查是一项快速的、无痛的、无损伤的诊断方法,能够多切面的进行动态的扫查,也可以观察<1 cm的病灶,而且具有方便、经济的优势,这种方法值得推广。

[1]田刚,尹思能,张诗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静脉胆道造影的价值[J].华西医学,2009(3):12-21.

[2]张挽华,周孝思,张自顺.肝内胆管结石150例病案分析和胆石形成的实验研究[J].北京医学,2008(6):18-25.

[3]白金铭.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取胆管结石[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9(3):25-28.

猜你喜欢
扫查胆总管正确率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钢板超声波自动扫查方式对探伤覆盖率的影响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TOFD检测中初始扫查面盲区高度确定方法分析
生意
生意
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穿孔术中护理配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