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行手术治疗的效果

2012-07-27 06:41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31期
关键词:级者癌栓下腔

刘 云

新余市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江西新余 338000

目前在临床上肾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相对比较复杂,且多变,该病症的预后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对于肾肿瘤存在侵犯血管的生物学特性,对肾静脉造成侵犯后会继续发展生长从而累及到下腔静脉以及肝静脉直至右心房。手术治疗的成功与否会对静脉壁瘤栓患者预后产生直接影响,特别是对下腔静脉瘤栓的处理。对肾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瘤栓的患者实施肾肿瘤加瘤栓根治性切除术进行治疗为目前首选的治疗手段,对于泌尿外科而言为一大难点与挑战,一般能够实现相对理想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肾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该院收治的肾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展开分组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该院收治的肾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病例,共抽取28例,再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后,每组14例。对照组中有男9例,女5例,年龄15~67岁,平均(42.4±13.1)岁;对照组中有男10例,女4例,年龄13~65岁,平均(41.6±13.7)岁。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抽取的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进行分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对其采取传统保守疗法进行治疗;另外一组为观察组,对其采取相应的手术疗法进行治疗。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2.2 分型方法 本次研究中下腔静脉瘤栓采用美国梅约医学中心的五级分类法进行分类:Ⅰ级:瘤栓浸入到下腔静脉之内,瘤栓顶端与肾静脉开口处的距离不大于2 cm;Ⅱ级:瘤栓浸入到肝静脉水平之下的下腔静脉之中,瘤栓顶端与肾静脉开口处的距离大于2 cm;Ⅲ级:癌栓生长到达肝内下腔静脉的水平,处在横膈以下;Ⅳ级:癌栓浸入到膈肌以上的下腔静脉之内[1]。

1.2.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传统保守疗法。观察组:手术疗法。本组患者分型为Ⅰ级者2例,分型为Ⅱ级者6例,分型为Ⅲ级者4例,分型为Ⅳ级者2例。实施肾全切伴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者11例,实施肾全切伴下腔静脉瘤段切除加人工血管重建术者3例。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得知,观察组有效11例,病情进展1例,死亡2例,有效率为78.57%;对照组有效8例,病情进展2例,死亡4例,有效率为57.14%。显然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临床上肾肿瘤为血管性肿瘤,会直接经肾静脉发生转移,同时会在下腔静脉内产生癌栓子,然目前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价的因素不是瘤栓延伸的部位,而是肿瘤的分期以及分级。相关临床研究表明,静脉内癌栓不是对肾肿瘤预后产生影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但是静脉壁遭到侵犯的情况和程度却会对患者生存率产生严重影响。所以下腔静脉壁受侵的肾肿瘤患者需要对其采取合理的手术疗法进行治疗。若有必要可对其展开腔静脉重建,能够获得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一度被视为肾肿瘤预后差的一种临床表现,决定预后的关键为肿瘤瘤栓切除的成功与否。然曾有相关报道显示,由于人工血管替代以及自体组织的重建,腔静脉重建术的临床效果越发显著,诸多存在瘤栓的患者均能够利用外科手术的方法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2]。

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按照不同的分型实施了相应的手术治疗,其中行肾全切伴下腔静脉瘤栓取出术者11例,行肾全切伴下腔静脉瘤段切除加人工血管重建术者3例。并且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显示,对肾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实施合理的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死亡率,因此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

[1]南勋义.肾癌伴腔静脉癌栓的诊治现状[J].现代泌尿外科学,2008,10(6):249-251.

[2]曾祥福,朱宏建,陈湘龙,等.肾细胞癌伴静脉癌栓的诊治[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0,15(26):205-209.

猜你喜欢
级者癌栓下腔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18F-FDG PET/CT预测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侵及下腔静脉壁
0.1%环孢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不同类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及心脏结构变化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乙型肝炎相关肝癌合并门静脉左支与右支癌栓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研究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