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云南省商品油菜籽品质分析

2012-07-30 07:37张美华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5期
关键词:含油量菜籽油菜

刘 丽,张美华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205)

油菜是云南省乃至全国的主要油料作物和重要经济作物,菜籽油是中国第一大自给食用植物油品。目前,每年国产食用油仅950万t左右,食用油对外依存度超过60%,自产总量严重不足。近年来,从国家到各主产省市均加大了投入力度,努力扩大油菜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尽量保障食用油脂安全。

同时,为提高菜籽油的食用价值和附产品菜籽饼粕的利用价值,各育种单位在重视品种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改良。近年来,中国在油菜育种能力,油菜产量、品质和重要亲本改良和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冬油菜新品种平均芥酸和硫甙含量显著下降,含油量逐渐上升。2001年至2009年参加国家区域试验的品种,含油量从39.94%增加至42.14%,增幅达5.51%;芥酸达标 (芥酸含量<1%)材料的年均比例达91.47%。虽然近年来的审定品种均达到了双低标准,但商品菜籽的品质仍然不容乐观。

云南油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依托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从全省10个油菜主要生产县 (区)采集了包括各种种植方式的35个主要栽培品种的121份商品菜籽样品进行品质分析,以全面了解云南商品油菜籽品质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商品油菜籽委托云南省各主要油菜产区农技部门采集,共收集了来自罗平、泸西、玉溪、玉龙、临沧、腾冲、德宏、昆明、富宁、禄丰、隆阳10个县 (市、区)的121份样本,具有育苗移栽和直播种植2种不同生产方式,包括了云南省内推广应用的各主要品种。

1.2 分析方法

商品菜籽样品统一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云南省油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应用NTR Systems型近红外品质分析仪分析。检测指标包括含油量、芥酸含量、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和蛋白质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含油量分析

图1显示,2011年云南商品菜籽含油量普遍较高,121份样本含油量在38.64%~52.86%,平均含油量为44.26%。其中32.2%的样本含油量超过45%,仅5.0%的样本含油量低于40%。罗平 (旱地油菜)和富宁 (南部早熟油菜)产区比其余产区含油量低2~3个百分点。

图1 2011年云南商品菜籽含油量分布情况

2.2 芥酸、硫甙葡萄糖苷(硫苷)含量

芥酸和硫苷含量是衡量食用油菜籽品质的主要指标, “双低”优质油菜即指 “低芥酸 (低于5%)、低硫苷 (低于40 umol/g饼)”油菜。其中,芥酸是难以消化吸收的饱和脂肪酸,影响菜籽油的食用价值;硫苷在酶的作用下会生成有毒物质,影响油菜籽饼粕的饲用价值。

121份商品菜籽芥酸含量在0%~55.87%,平均含量为14.30%。芥酸达标的商品菜籽仅占31.4% (图2)。而硫苷含量在21.58~117.44 umol/g饼,平均含量54.58 umol/g饼。硫苷达标 (含量低于40 umol/g饼)的商品菜籽仅占23.1% (图3)。此结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国家农产品质量检验与监测中心)对全国主要产区的商品油菜籽品质抽测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数据来源于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内部通报资料),说明云南省商品油菜籽品质处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2 2011年云南商品菜籽芥酸含量分布情况

图3 2011年云南商品菜籽硫苷含量分布情况

2.3 蛋白质含量

121份商品菜籽样本蛋白质含量在18.6%~29.55%,平均含量为25.05%。除腾冲种植的四川品种绵油14号蛋白质含量较低外,其余样本蛋白质含量均超过20%,是畜牧业发展良好的蛋白饲料。

图4 2011年云南商品菜籽蛋白质含量分布情况

3 讨论

商品菜籽品质分析结果显示,目前云南省推广的油菜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和含油量均较高,具有较好的加工价值和饲用饼粕价值,芥酸和硫苷含量与达标率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当。

据调查,造成商品油菜籽芥酸和硫苷含量偏高、导致品质降低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品种。如腾冲等产区从四川引进的杂交油菜绵油14号、绵油15号、种都油998、科乐521等品种,芥酸含量 (普遍超过40%)和硫苷含量 (普遍超过50 umol/g饼)严重超标。临沧种植的地方国庆25、保山种植的花叶油菜、陇川种植的浠水白油菜及罗平等地种植的2-4-3等老品种,硫苷含量也严重超标;二是栽培。主要是云南省仍然大面积推广应用常规油菜品种,农户换种积极性不高,加之优质和非优质品种插花种植,加剧了品质退化速度;三是种子生产销售。目前推广的优质常规品种绝大多数均未进行品种保护,很多种子公司甚至个人都在繁种销售。部分生产基地隔离条件和管理水平达不到种子生产要求,田间管理粗放,去杂去劣不及时,生产销售的种子质量得不到保障。

基于上述结果,建议双低油菜种植应区域化,做到统种统收,尽快扩大杂交种的应用面积,避免农户自留种;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力度,特别是严把外引品种质量关;大力推广应用保优栽培技术;加强 “原原种-原种-良种”的油菜种子繁育体系建设,确保良种供给;加大优质新品种展示筛选力度,尽快替代老品种。

[1]沈金雄,傅廷栋.我国油菜生产、改良与食用油供给安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13(1):1~8.

[2]王汉中.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29(3):347~349.

[3]祝利霞,张冬晓,傅廷栋,等.近年来我国冬油菜新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5):905~930.

[4]李丹,刘凤兰,伍晓明,等.2001-2009年国家冬油菜区域试验参试材料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1,33(1):33~38,47.

[5]符明联,原小燕,汪铭,等.云南杂交油菜适宜种植密度及化肥用法用量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2):455~460.

猜你喜欢
含油量菜籽油菜
The 2022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清明书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春天时蔬菜籽头
互相考一考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棉子含油量的遗传特性分析
含油污泥的固化实验研究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