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回顾性分析

2012-08-04 04:55李启芝胡晓芳袁传翔湖北省潜江市妇幼保健院4331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3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硬膜外

李启芝 胡晓芳 袁传翔 李 杰 湖北省潜江市妇幼保健院 433100

目前,分娩镇痛备受社会关注,更是产科和麻醉领域研究的热点,镇痛方法很多,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是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但是,由于基层的医护人员和孕产妇对分娩镇痛认识不足,在基层单位普遍实施还有一定的困难。我院开展了罗哌卡因配伍小剂量芬太尼硬膜外阻止用于分娩镇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年龄18~33岁,孕次1~4次,孕周36~42周,均为足月、单胎、头位,且无产科或内外科合并症。以临产后宫口开至3cm因疼痛难以忍受而自愿选择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所有产妇71例为观察组,另选择与上述条件类似未采取任何镇痛措施已经自然分娩的产妇71例作为对照组。

1.2 硬膜外阻滞镇痛方法 观察组均无阴道分娩和硬膜外阻滞禁忌证,在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3cm)后,于L2~3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向头端置管,硬膜外给予1%利多卡因5ml试验剂量确定置管在硬膜外腔,5min测试平面存在后硬膜外追加0.10% ~0.15%罗哌卡因和2μg/ml芬太尼混合液6~10ml硬膜外镇痛,第一产程如产妇疼痛由麻醉师给药,每隔1h左右追加剂量为6~10ml,至宫口接近开全时停止镇痛,待胎儿娩出,行会阴缝合时重新给药,结束后拔管。镇痛时间2~4.5h,用药总量在20~40ml之间。

1.3 监护仪器及步骤 两组产妇在宫口开至≥3cm进入产房后,使用胎儿电子监护仪和心电监护仪进行入室连续监测,监护项目包括胎心率曲线、宫缩曲线、胎动和母体血氧饱和度、脉搏、血压等。

1.4 观察项目 (1)分别在镇痛前(即宫口开大2~3cm)、镇痛后10min、30min、宫口开全、缝合会阴时进行镇痛效果评估。疼痛的判定标准(参照WHO疼痛分级标准):0级:无痛,腰酸,稍感不适;Ⅰ级(轻度):腰酸痛,可忍受,微汗或不出汗,能正常生活,睡眠基本不影响;Ⅱ级(中度):明显腰酸痛伴出汗、呼吸急促仍可忍受;Ⅲ级(重度):强烈腰腹痛,不能忍受,叫喊,辗转翻身,不能睡眠。(2)记录产程、分娩方式。(3)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诊断标准: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产后出血,1min评分Apgar≤7分诊断为新生儿窒息。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DPS V6.55数据处理系统处理,两组平均数Student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71例均有满意的镇痛效果,有效率100%,69例自然分娩,成功率97.18%,分别有1例因胎儿宫内窘迫和持续性枕后位行剖宫产,无社会因素剖宫产。

2.1 两组孕妇一般情况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一般情况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

表1 两组孕妇一般情况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

组别 年龄(岁) 孕次(次) 孕周(周) 新生儿体重(g)0.223168.8±44.05对照组 22.63±0.351.49±0.0839.35±0.123064.4±72.70均值P 值 0.46 0.12 0.48观察组 22.97±0.301.31±0.0839.23±0.12

2.2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 观察组镇痛前均为Ⅱ~Ⅲ级疼痛,镇痛后0~Ⅰ级疼痛占100%;对照组0~Ⅰ级疼痛占8.45%;两组有显著差异。

2.3 产程进展情况 观察组第一产程较对照组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孕妇产程比较(,min)

表2 两组孕妇产程比较(,min)

0.34组别 n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6.48±0.35对照组 71492.3±23.1937.7±3.016.04±0.29均值P 值 0.00 0.74第三产程观察组 69607.7±28.2839.1±2.69

2.4 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 两组均无产后出血发生,产后2h出血及新生儿出生1min内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和孕妇产后出血量比较

2.5 观察组人数与同期分娩产妇的比例及同期剖宫产率的比较 观察组71例占同期分娩产妇的2.80%,占同期自然分娩产妇的6.57%;观察组剖宫产率2.82%,无社会因素剖宫产。同期我院剖宫产率57.28%,其中社会因素占23.34%,社会因素剖宫产率13.37%。

3 讨论

产痛是女性一生都难以忘却的疼痛经历。统计显示,50%左右的产妇产痛难忍,35%为中等疼痛,可以忍受[1]。临床上很多产妇因惧怕疼痛而早早选择了剖宫产,使剖宫产率居高不下。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第一产程较长并非镇痛药物引起,因为有大量文献报道罗哌卡因镇痛效果好,可缩短产程[2],对照组的第一产程明显低于观察组,远远低于正常第一程的时间(11~12h)[3]。说明了很多产妇,尤其是产程较长的产妇因惧怕疼痛而过早选择了剖宫产,分娩镇痛可以减轻产妇的痛苦,使产程较长的产妇得以顺利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近年来分娩镇痛的方法很多,其中持续硬膜外阻滞镇痛既能解除分娩疼痛,又能保障母婴安全,是目前公认的较好的镇痛方法。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对心脏毒性小,对子宫及胎盘血流无明显影响和具有高度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离等特性[4]。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选择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联合用药,能以低浓度、小剂量获得良好镇痛效果。本报道中除观察组第一产程较对照组长,但也在正常产程范围内,其他各项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也证明了其安全性。

本报道中观察组71例占同期分娩产妇的2.80%,占同期自然分娩产妇的6.57%,略高于近年我国不足1%的椎管内阻滞的分娩镇痛率,无法与发达国家60%以上的分娩镇痛率相比。但此差距不仅仅是我国医务人员掌握专业镇痛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更是涉及观念、体制、价格、利益以及就医环境等诸多因素[5],这就需要全社会都要关注分娩镇痛问题。我院作为基层医疗单位,开展了罗哌卡因配伍小剂量芬太尼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试验和研究,在活跃期开始镇痛,安全有效,操作简单,适宜在基层单位推广。

[1]陈倩.产程中的麻醉镇痛〔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11):827.

[2]马美红.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镇痛用于无痛分娩的490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6(13):2058.

[3]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8.

[4]宋爽.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分娩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6(6):950.

[5]曲元.分娩镇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医刊,2000,43(9):34.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硬膜外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产妇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国产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对行TURP术老年病人硬膜外置管成功率的影响
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硬膜外血肿“T”管引流效果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