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演“丑”

2012-08-15 00:42
戏剧之家 2012年6期
关键词:丑角剧目京剧

丑是戏曲行当:生、旦、净、丑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丑虽然只排在末尾,但却是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喜剧人物。

丑角艺术是笑的艺术,丑角扮演的都是逗人发笑的滑稽人物,其中以小人物居多。我国戏曲中的丑角大都扮相丑陋,鼻梁上涂着一块白粉,表演夸张可笑,再加之历来汉字的“丑”、“醜”两字常不分家,不少大学生以为“丑角”就是“醜角”,根本谈不上美。中国认为美丑对立只是相对的,丑既非从属,也非陪衬。儒家观念里只有德丑才是真正的丑,而在道家那里美丑几乎混同,丑就是美,甚至“陋劣之中有至好”,“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丑行(又称小花脸或三花脸)又分文丑和武丑。评剧文丑居多,文丑又分为:方中丑、袍带丑、茶衣丑等,在服装、表演上各有不同的程式和特点。

丑虽然在化妆上有些夸张,但不等于心灵丑恶。有很多容貌长得丑,可心地善良。如《豆汁记》中的金松,为人正直的徐久经,除暴安良、刚正不阿的唐知县等,他们大都是聪明机智、风趣幽默、大家喜欢的人物形象。

丑角在唱念上要口齿流利清楚,多采用一些快板、数板,要清脆、明亮,唱腔也采用一些“楼上楼”(踩板),如《徐九经升官记》的一段“当官难”广为传唱。

丑在表演上能控制演出节奏,调动观众情绪。还有丑角演员要掌握一定的绝活,有很多难度较大的动作,如走矮子步,像《小上坟》中刘禄景除繁难的舞蹈动作以外,还要边舞边唱,《小放牛》也如此,很见功力。又如《春草闯堂》中的胡进,在唱念之外还要完成坐轿、上山、下山等表演技巧。另有纱帽翘、髯口功等。武戏中的丑角更要掌握非凡的武功技巧,《打爪园》中的陶洪,及《杨香武三盗九龙杯》中的扬香武、《时迁偷鸡》中的时迁等,不再详述。

丑角能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丰富故事情节、制造戏剧高潮。丑角的表演,使人物更真实、更亲切、更有趣,观众不仅喜欢丑角的搞笑作用,更喜欢他能站在观众的角度说话,说实话、说真话,替观众表达情感愿望,如《七品芝麻官》的唐成,就表现出观众的意愿。

丑的表演不应媚俗,切记“耍活宝”,应提高文化品格,强化寓教于乐。丑角艺术在妙趣横生戏谑幽默之间讽刺时弊,惩恶扬恶,拨动观众的心弦,使其在笑声中感悟世态炎凉与人生冷暖。

我喜欢演丑。

然而,喜欢演丑却不一定就能演好丑。而要想演好丑,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艺术修养,要集中对“丑角艺术”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求领悟其真髓。

丑行在我国戏曲中历史十分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司马迁在其所著的《史记·滑稽列传》中,就有关于“滑稽”演员进行喜剧表演的记载,其实,还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优”的表演,那也是喜剧表演。所以,先秦时期的“优”与汉代的“滑稽”演员,都可以看作是“丑”的雏形。到了唐代“参军戏”中的“参军”,也是喜剧演员。而到了元杂剧中,“丑”行便正式有了名号,并与生、旦、净、末行齐名了。

从美学特征而论,丑角是美的另一种形态,是以丑寓美,以丑达美。在戏曲中,丑角具有塑造人物、调节气氛、抖包袱、提精神、补缺陷、增效果、添色彩等多种艺术功能。尤其是评剧,素以“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著称,所以丑与生、旦共同构成“鼎足三分”之势。

其次,要广收博采,丰富技艺,特别是要向京剧的丑角学习,因为京剧丑行成就很高,经验十分丰富。京剧最早的丑角演员是刘赶三,清朝人,系票友出身,初学老生,后改丑角,以擅演彩旦戏著称,擅演的剧目有《探亲家》等。稍后一点的丑角是王长林,近代人,文武丑皆能,嗓音清脆流利,念白爽朗有力,武功灵活,擅演剧目有《时迁偷鸡》、《九龙杯》、《打瓜园》、《小放牛》、《问樵闹府》、《胭脂褶》、《祥梅寺》等,并与谭鑫培合演过《天雷报》。再晚一些的,就是“丑行泰斗”萧长华了,他幼年时曾学过昆曲小生、老生、老旦等行,18岁改学京剧丑行,尤长于方巾丑,他擅演的剧目有《审头刺汤》、《连升店》、《法门寺》等,并与梅兰芳大师合作演出《女起解》、《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凤还巢》、《太真外传》等戏。解放以后,武丑以张云溪最为著名,擅演剧目有《三岔口》、《武松打虎》、《四杰村》等,身段边式,手脚利落。最近,京剧武丑石晓亮成为一大亮点,他不仅武功扎实,而且可以反串旦角,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丑角演员。

同时,也要向其他戏曲剧种的丑角学习,如豫剧的牛得草等人,也都身手不凡。还要向曲艺丑角学习,如二人转的丑角赵本山、魏三、孙小宝等,也都各有绝技。总之,要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才能演好丑角。

猜你喜欢
丑角剧目京剧
丑角的“通知”
舞台剧目
京剧表演开始了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国家优秀院团丑角专场演出暨丑角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
优秀剧目进校园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