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演员应如何揭示人物的内心动机和情感状态

2012-08-15 00:42
戏剧之家 2012年6期
关键词:威风四爷二爷

戏剧要模仿现实生活中的动作,但生活中并非每个动作都具有深刻的心理动机。剧作家在选取了原材料之后,必须对其进行选择、加工,使动作显现出剧中人物深藏的心理内涵,这样,人物的动作才具有意义,主题思想也才能得以体现。“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动作应该是人物特定心理动机的产物。

动作既然是透视人物心灵的一面镜子,那么,剧作家、导演以至于演员都要探究如何寻找鲜明、准确的外部动作,通过动作由表及里地揭示人物的灵魂。在为人物设计外部动作时,必须认识到这个动作所包含的三要素: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做什么,指动作的任务;怎么做,是动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式;为什么做,则是动作所要达到的目的。

《茶馆》第一幕登场人物众多,为了使人物一出现就以鲜明的形象引起观众的注意,导演焦菊隐先生要求演员化用古典戏曲“亮相”的身段动作,为表现人物思想和性格塑型。戏开场不久,地痞二德子向常四爷抖威风,先是把盖碗搂下桌去摔碎,随后又要来抓常四爷的脖颈,情势紧要之时,在一个不惹人注意的角落里独自坐着喝茶的马五爷开口了:

马五爷(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呢?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

马五爷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

二德子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往后面走去)

常四爷(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马五爷(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

一开始“马五爷在不惹人注意的角落,独自坐着喝茶”,仿佛置身于纷扰之外,矜持自傲。欲扬先抑,这是为他后面的一鸣惊人作铺垫。当二德子欲与常四爷动手时,马五爷“并未立起”,只是有板有眼地说:“二德子,你威风啊!”二德子急忙去请安,足以衬托出马五爷的威风。接下去马五爷仍旧稳坐不动,看也不看对方一眼,慢条斯理地说了句:“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貌似公正合理,但是当常四爷要他“给评评理”时,马五爷“立起来”,称“我还有事,再见”,其傲慢的性格特点即刻暴露出来。吃洋饭的天主教徒马五爷,总共只有三句半台词,其中一句“你威风啊!”就压住恶霸打手二德子的威风而显出他自己的威风。最精彩的是接下来马五爷下场的动作处理更有深意。他立起身,戴上帽子,本可径直从中门走出茶馆,可偏偏从台前往后绕个大圈,而后神气凛然地面对观众从台中走来,走到中途,教堂祈祷的钟声响起,马五爷立刻止步,摘下头上西洋神父式的礼帽,虔诚恭敬地在胸前划了个十字,而后戴上帽子快步走出大门。这个“亮相”使茶馆四座震惊,马五爷的身份、地位及其奴性活灵活现地展露在观众面前。几个动作简洁地交待了人物自命非凡的优越感,形象有力,直观别致,观众一看就懂,印象深刻。出神入化的动作带给观众强烈的审美享受。

剧作家要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戏剧动作,实质上就是捕捉并放大内心动作和外部动作的微妙关系,从而勾勒出人物在某种情境下所具有的令观众咀嚼会意的微妙情态、不可重复的独特作为。人物的外部动作与具体的戏剧情境一遇合,则人物的内心隐秘、情感波澜便昭然若揭。戏剧美的张力产生于观众对演员表演的深刻领会之中。而人物的全部隐秘,产生于内外动作的张力之中。

《茶馆》中的秦二爷(秦仲义)是剧中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出场就很特别,骑着高头大马至茶馆门前,立即有人上前接过缰绳,秦二爷甩镫离鞍,满面春风,飘然人内。台步节奏鲜明,眼光四下一扫,活脱脱一个踌躇满志、自视不凡、年少气盛的实业家形象。

戏近尾声三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共话沧桑,一心救国、显赫半生的秦二爷走过半个世纪的动荡生涯,如今步履蹒跚,落魄不堪,悲愤地控诉腐败的政府,其间人物有一个令人难忘的动作,即头部痉挛性地持续颤动,使他在三人中最显老态。人物两次出场,利落地下马、无意识地敲桌、病态地摇头,三个对比鲜明的动作形象地刻画出秦二爷当年的少年壮志、而今的孤寂潦倒,由他的倾家荡产救国救民到一无所有满怀心酸,引发观众强烈的同情与共鸣。

戏剧动作的设置,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心理和性格;其次,戏剧动作必须符合戏剧的整体风格并显现艺术效果,悲剧主人公的动作要求庄重、典雅,喜剧主人公的动作就需要不同程度的夸张变形。

猜你喜欢
威风四爷二爷
四爷和他的马
“威风”的教训
不许出声
四爷,您在哪里?
杀猪二爷
李浩新作
肺结核
鸟玩
二爷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