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唱法的形成与发展

2012-08-15 00:42
戏剧之家 2012年6期
关键词:唱法声乐时期

中国民族声乐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生存发展了五千多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国古代传统声乐时期:第二阶段(1911-1978):近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声乐诞生与成长时期;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繁荣发展期。

一、中国古代传统声乐时期

中国民族声乐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据考证,我国最古老的诗歌《弹歌》就是出于那个时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又出现了《诗经》、《九歌》、《楚辞》、《成相篇》等作品,在这个时期除了大量的民歌、歌舞、乐舞的艺术形式外,说唱艺术开始出现,它使民族声乐的艺术形式又有了新的发展,并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歌唱的深受人民喜爱的民间歌手,如秦青、薛潭、韩秦娥、沈右之、石存等,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民族声乐艺术已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秦汉时期,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繁荣昌盛时期,民族声乐艺术在此时得到较大的进步与发展,设立了两个专门的音乐机构——“太乐署”和“乐府”,使民间的歌唱艺术走向专业化。“相和歌”、“相和大曲”等民间说唱音乐也相继诞生和发展。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都繁荣昌盛的朝代,由于唐统治者对艺术的喜爱,民族声乐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大型的歌舞形式“唐大曲”出现,其中的声乐艺术已达到相当高度,对推动唐朝的民族声乐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中国古代传统民族声乐到宋、元、明、清时期,戏曲、曲艺、民歌诸种形式快速发展,特别是戏曲艺术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宋词、元曲以及明清的昆曲、京剧、梆子腔和说唱艺术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我国古代文化艺术上的又一个高峰。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许多关于歌唱的理论著述。在这些著述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传统民族声乐在其唱法上,对唱词的吐字发音要求相当严格,要求歌唱者吐字清晰、发音标准、语言准确以求达到声韵与音韵紧密结合的精致美感。

二、近现代民族声乐的诞生与成长时期

辛亥革命以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西方音乐也随之进入中国,并不断影响着中国的民族声乐。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学堂乐歌应运而生。早期的学堂乐歌以旧曲填新词为主,用中国民歌、小调的曲调或欧美歌曲的曲调填进创作的新词。学堂乐歌是具有启蒙意义的音乐运动,它为西方音乐,包括西方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迈出了第一步,为打造一种有别于古代的、中西融合的新唱法做了心理上的准备,为后来中国民族声乐借鉴西洋美声唱法创立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学派奠定了基础。五四运动之后出现了一些从事专业音乐创作的群体。他们更多地把西洋音乐文化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融合起来,创造了一批艺术歌曲、学校歌曲。如萧友梅的《问》、《五四纪念国歌》,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等,这些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民族歌曲朝两方面发展。一方面,黄自、青主等音乐家创作了一批艺术价值较高的艺术歌曲,如黄自的《玫瑰三愿》、青主的《我住长江头》等。另一方面,在抗日救国、战火纷飞的时代背景下,音乐家们创作出了一批充满时代感、民族性的救亡群众歌曲,如聂耳的《铁蹄下的歌女》、冼星海的《救国军歌》、黄自的《抗敌歌》等。值得一提的是,1945年在延安上演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和秧歌剧《兄妹开荒》,在剧中担当主要角色的郭兰英、王昆两位歌唱家成功地运用了戏曲和民歌演唱为基础的民族唱法,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又走过了一条曲折漫长、错综复杂的道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文革”时期,在党的“双百”方针的指引下,全国的地方文艺团体、各省的音乐院系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音乐家们在充分吸收丰富的民族音乐营养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民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和民族语言等特点,借鉴西方作曲技法、西洋唱法对新民族声乐的创作、发声方法、演唱风格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发展了民族声乐的民族风格。

三、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繁荣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迎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百家争鸣的新气象。思想的解放使民族声乐艺术又获得了青春。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是民族声乐的复苏期,那么,90年代至今可谓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繁荣期。其间,全国各大音乐学院与师范院校音乐系都相继建立了民族声乐专业,在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风格、教学管理等方面日趋完善。这时期的民族声乐艺术不论是在作品创作的难度、深度,还是对演唱声音的认识、技巧发挥上,以及演唱作品的个性、风度、艺术表现上都突出了民族性、时代性和科学性。民族声乐演唱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声乐人才,如阎维文、彭丽媛、殷秀梅、张也、宋祖英、吴碧霞、雷佳等。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萌芽、形成、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艺术特色,这些特色的形成离不开当时的时代精神和文化背景。民族声乐的发展,是一个自身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外学习借鉴的过程。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民族声乐才得以创新和发展。事实证明,任何成功的民族声乐艺术都必须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科学的技术方法和强烈的时代气息。在民族声乐蓬勃发展的今天,要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民族声乐事业,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认真总结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规律,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对立统一,弘扬“传统”,振兴“现代”,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必将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

猜你喜欢
唱法声乐时期
清代时期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手舞足蹈”破难点——谈“划唱法”在歌唱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