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声歌唱早期的声乐教育

2012-08-15 00:42
戏剧之家 2012年6期
关键词:花腔歌唱家歌唱

美声歌唱起源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盛行于17、18世纪,随着意大利歌剧的发展而完善起来。“美声学派”最早的创始人之一卡契尼在1602年出版了一本《新音乐》,在序言中谈及了他对美声歌唱的美学思想,这是声乐史上最早的有关美声歌唱的美学原则,其中大都仍具有现实意义。主要内容如下:

(一)美声歌唱的含义及早期的美学原则

(1)硬起音和软起音。硬起音时“声音发出之后立即减弱转柔”,他称此为“咏叹式”起音。软起音时“马上唱出第一个音,再逐渐加强声音”。软起音中包含“渐强、渐弱练习”,这是“美声学派”重要的训练声音的手段之一。(2)强调整个音域内的音准,音色要柔美、动听,声音要均匀。(3)歌唱采用胸式呼吸,但应注意放松。(4)字要清楚,词义的表达要准确。(5)强调元音练习的重要性,认为女高音用“u"母音、男高音用“i”母音练习较好。认为开放的元音动听,a、e、o适合唱花腔。(6)花腔装饰不应破坏内容。允许在适当的地方用装饰音和花腔乐句。认为“长的花腔乐句只适用于不需强烈表情的地方,只适宜于用在长音和结束时的华彩尾声上”。(7)首次强调声乐专业教学必须传授“科学知识”。

(二)美声歌唱训练体系的初步形成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意大利美声歌唱的技术已初步形成较完整的训练体系。德国音乐理论家多默尔在他所著的《音乐史》中,记述了1616年左右教会歌唱学校的训练情况:

每天上午,学生用一小时练唱歌,另一小时做颤音练习;一个小时到教师那里去纠正发音,每人对着镜子,务必不能让面孔在歌唱时因肌肉紧张而显得难看。然后再研究歌唱表情与文学。

下午有半小时的声乐理论课;半小时的简单对位法学习;一小时作曲;剩下来的时间去弹羽管键琴和练习颂歌、经文歌的写作,以及各人所喜爱的课程。

有时,他们到教堂去演唱,或听教师的歌唱,回来后,要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告诉教师。他们还常常到山谷里听清晰的回声,因此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唱歌的缺点。

在波坦皮(G.A.Bomtempi,1624-1705.歌唱家、作家)所著的《音乐史》(1695)中也记述了马佐契(VM,1590-1650)所领导的罗马歌唱学校相类似的学习情况。

在波伦亚、罗马、米兰、威尼斯、那不勒斯、佛罗伦萨等意大利的城市相继出现了许多歌唱学校,其训练程序和内容与前所述大同小异。

学生们经过这些全面而严格的训练,不仅使他们成为训练有素的歌手,而且都具有较强的作曲能力。经过这种教育,使意大利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歌唱家、声乐教师,促进了歌唱艺术的发展与提高。

(三)美声歌唱的“黄金时代”及阉人歌手的声乐训练

1.美声歌唱的“黄金时代”。阉人歌手兴起于中世纪,中世纪用男声替代女声,但男童到了青春发育期声音变粗就不能再唱了。为了保持悦耳的童声,将男童阉割,使他们成人后既保持男童的音域,又有成人的威力和能量,演唱装饰音、快速乐句以及花腔技巧复杂的华彩段十分轻巧,灵便。17、18世纪阉人歌手盛行,在演唱上的重要特点是演员们在舞台上争奇斗艳,大量使用装饰性很多的花腔演唱,以取得观众的喝彩。由于在演唱中听众对嗓音的反应,比对戏剧和音乐本身的兴趣大得多,致使歌手们发展到放肆地使用歌唱技巧与华彩的演唱风格。

2.阉人歌手的声乐训练。这一时期声乐教学的对象主要是阉人歌手。当时在意大利的许多城市都有培养阉人歌手的歌唱学校,这些学校多为慈善性质(即孤儿院性质)的。阉人歌手在手术前后,一般要从师学唱,被送到歌唱学校学习。学生很少出身富贵之家,即使有出身富贵之家的,也是为了要在艺术上做出成绩,为家族争光。如法瑞奈里和卡法瑞里,他们都是音乐学校训练出来的优秀典范,他们的演唱技巧已经达到了出神人化的地步,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著名阉人歌唱家。

最著名的音乐学校在意大利的那波利,那波利是歌曲与歌唱家之乡。1771年音乐理论家伯尔尼曾参观过那里的“圣·奥诺费欧”音乐学校,他记述了这所著名的音乐学校学生上课学习的情况。他写道:“那里的学校不仅训练了很多卓越的歌手,而且还有很多优秀的作曲家。”在音乐学校,学生上午要进行三个小时的练唱,练吐字发音,下午除了半个小时的读谱外,大部分都用于练羽管键琴和学习作曲。阉人歌手通过音乐学校的训练,不仅能演唱大段的装饰乐段,而且还能即兴作曲。

阉人歌手在学习中若嗓音发展顺利,一般在15-16岁时,老师给他们安排登台演出的机会,如果在演出中能得到青睐的话,就可能成为歌唱明星。年轻时,身材苗条,一般先演唱女角,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发胖以后改唱男角色。如果不适合做歌剧演员,可找到教堂歌手的职位。如果训练后还不能唱,后果将不堪设想,只能做苦工,并忍受人间的歧视。

由此可见,音乐创作的繁荣和发展,歌曲创作手法的革新和开拓,对音乐表演和声乐演唱以及音乐教育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20世纪的声乐舞台,可谓百花齐放,各领风骚,多种演唱风格与流派并存。他们的竞争带来了多种多样的演唱方法,同时也是美声唱法日臻科学和完善的表现。

猜你喜欢
花腔歌唱家歌唱
美学视角下的民族声乐花腔技法研究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小歌唱家
浅谈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审美
歌唱家与报晓员
歌唱十月
相逢在海边(花腔女高音独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