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发展乡镇文化工作——淮南市贺疃乡文化工作纪实

2012-08-15 00:42
戏剧之家 2012年6期
关键词:龙灯马戏淮南市

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给贺疃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人们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变化,意思形态、精神支柱、世界观的变化。如今的淮南市贺疃乡是人人积极向上,思想进步。全乡计划生育走在全区前列,尊老爱幼慰成风气,雷锋精神到处可见,见义勇为时有表现,讲贡献讲奉献的精神在人们的思想深处牢牢扎根。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

同时给贺疃人民的物质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丰富。当然这与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及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分不开的。总之,没有文化的引领,任何事业都难以成功。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一切成就,都必须靠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做保证。否则,文化落后,人们的素质低下,已经取得的再好成就也难保持长久。因此,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把它提到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

一、三十多年如一日,千方百计为农民创造精神食粮

这个乡地处淮南市最西北部,西与凤台,北与蒙城、怀远县为邻,是鸡鸣狗叫听三县之地。由于远离城区,群众文化生活十分贫乏,为了改变农民苦闷乏味的生活,我想方设法立志改变这一状况,为此我流了不少汗水。

早在1976年贺疃乡成立文化站,由于本人在文化方面有一技之长,被上级组织把我从本乡杨祠学校选调到文化站工作,本着对文化事业的酷爱,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

为了尽快改变农民的苦闷乏味生活,我征得乡领导的同意后,首先从办剧团入手,因当地群众喜爱戏剧,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且影响广泛,感召力强,最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如演《包铡美》剧目,就教育人们不能喜新厌旧。陈世美喜新厌旧,杀妻灭子丧尽天良,最后落得人头落地,全体观众拍手称快。

1980年我组织成立了贺疃乡豫剧团,并担任团长。吸收豫剧名师和学员共40人,经过培训,剧团编排上演了《打金枝》、《包铡美》、《红灯记》等多出节目,在周边地区巡回演出,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1982年又成立了贺疃乡曲艺队,共吸收当地曲艺爱好者8人,农闲时他们被派往村里演出,其中比较著名的王永开老艺人后来被潘集区文化馆聘用。

1983年成立了贺疃乡四支锣鼓队,每逢重大节庆日,他们均自发地开展活动,同时乡文化站还定期组织他们开展“三下乡”活动及文化踩街活动,以使更多的人群得到娱乐,一直延续至今。

为了响应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号召,本人于1984年挖掘整理出了本乡杨祠村的“马戏灯”,这种马戏灯发起于清朝年间,距今有170年的历史。其间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该剧被当成“四旧”清除。本人多次深入找老艺人采访、座谈、收集整理,才恢复了“马戏灯”的演出。“马戏灯”是我市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报审批之中。2010年在淮南市首届文化艺术节上演出,被央视七套节目组录制。同时活跃在每年的淮南市文化豆腐节上,为淮南文艺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

1995年,本人又挖掘整理了本乡贺疃集“龙灯”。龙灯在全国居多,但贺疃龙灯解放前就名声在外,当年(解放前)参加凤台县“九连灯”大赛,战胜了全县十八班灯,摘得九连灯冠军。现在贺疃龙灯虽不能一展当年雄风,但每年参加淮南市文化豆腐节及文化艺术节上,我乡龙灯都远远超出其它乡镇龙灯水平。他们能站立玩、蹲下玩、坐下玩、站在板凳上玩、跑着玩等各种动作娴熟无比。

2006年我们又对贺疃乡“马戏灯”和“龙灯”队伍进行了整编,新添置了两套大狮子,添置了道具,调整了队伍,使得班子更加完整,更年轻,每次参加区市踩街和演出都十分抢眼,受到广大群众喜爱。

二、创办节会,繁荣农村文化

作为文化工作者,时刻思考的问题应该是如何繁荣文化市场,如何丰富当地农民的文化生活。经过多方努力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本站于1990年举办了“贺疃乡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参演的节目形式多样,有传统的马戏灯、龙灯、狮子舞、戏剧、小品、歌舞、相声、杂技、口技、魔术、诗朗颂,另外还有书法、绘画。各村的锣鼓队,各学校的腰鼓队助阵,节目丰富多彩。至今已举办七届,每届的观众达2万人之多,深受各级领导的好评。本站还于1992年发起并举办了一年一度的“贺疃乡农民歌咏比赛”。该项活动深受广大年轻人喜爱,每年都有很多人报名参加,繁荣了文化市场,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近年来,由于农闲时大多数农民都出门打工去了,使得很多活动的开展遇到些困难。

除了抓好办节,我还注重办会。贺疃是个古老集镇,因仙鹤落此而得名“鹤滩”,后来取其谐音叫“贺疃”。贺疃集从清朝年间就兴起农历十月初七古会,又叫“骡马会”,一直延续至今。为了更好地利用古会繁荣当地文化市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每年古会到来期间,我们都积极筹备,认真组织文化节目。请来著名的戏班子、歌舞团、杂技表演团。他们的表演精彩热闹,吸引了方圆几十里地的群众前来观赏。为群众的生活增添了精神食粮,同时也刺激了当地经济发展。

到了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经过多方征求意见,一个秋会很难适应快速经济发展的需求,决定发起农历三月初十春会。经过多年的实践,贺疃春会远远超过了传统古会的热闹程度。赶会的人超过古会的一倍以上。因春天气候宜人,鸟语花香,又正逢农闲,年轻人踏青赶会当然更为时尚了。春会的开展又大大丰富了贺疃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大增了经济效益。抓好一年的“一节两会”工作已经是我站的常规工作。、

三、普及基础,创新提高,为区、乡文体发展添光彩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大发展,各级政府都重视文化体育的发展建设,因此,我们要加倍努力,力争为实现文体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做更多的事。首先政府加大对文化的投入。如“马戏灯”投资10万余元,添置了服装道具,组织培训了一批新演员,演员平均年龄从40岁降到30岁,节目内容形式都进行了整编,更具观赏价值。“龙灯”,投资添置了新龙两套,购置了新服装,表演队伍也壮大了,应邀参加了淮南市文化艺术节表演。另外贺疃锣鼓队也克服了种种困难,争取了活动资金,队伍更年轻,平均年龄三十多岁,新加入了一批女锣鼓手,现在全队8男8女共16人组成,节目也丰富了许多,2009年参加淮南市文化豆腐节表演赛,荣获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

在抓好文艺发展的同时,更注重体育事业的发展。我站每年都开展群众体育活动10次以上,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拔河、跳绳等比赛。多年来我乡体育名列全区前列。第四届潘集区农民运动会,我乡荣获拔河第一名、篮球第二名的好成绩。多年来我们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参加市区比赛共荣获奖项40余次。

作为最基层文化工作者,本人的心愿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发展当地文体事业,繁荣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要以苦为荣,始终认识到自己的工作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要做的事还很多很多,虽然我年龄偏大,但要永葆青春活力,树立高昂的斗志。像雷锋同志那样,做一名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自己的岗位上闪闪发光。

猜你喜欢
龙灯马戏淮南市
舞龙灯
雨中即景
马戏团来啦
弟弟看过马戏回来
舞龙灯
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以淮南市为例
马戏大篷制作
正月初十舞龙灯
淮南市3~6岁幼儿各项身体形态分析
元宵,到磐安迎龙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