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下社会语境中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功用

2012-08-15 00:42于安记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南京210096
名作欣赏 2012年29期
关键词:门类艺术史美学

⊙于安记[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南京 210096]

作 者:于安记,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艺术理论。

“艺术”一词从20世纪初在西方被“命名”发展到在我国正式设置为“艺术学”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历经了百年的曲折发展。在充满着动荡和突变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交替的西方社会,社会的巨变导致了文化思想的变迁,把艺术作为独立的学科也在这次文化思想变迁中诞生了。19世纪末期,鉴于美学研究对象不能涵括所有的艺术现象,德国学者康拉德·费德勒主张把艺术学从美学当中划分出来。德国美学家和心理学家、柏林大学教授马克斯·德苏瓦尔于1906年出版的《美学与一般艺术学》一书中标明了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而在此以前,艺术研究主要是美学研究。马克斯·德苏瓦尔也指出: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和艺术活动仅仅部分重合,因此,研究艺术的学科应当同研究美和对美的直觉的学科区分开来。也就是说,应当建立一门独立的新的学科来专门研究艺术,它就是艺术学。而我国学者最早于20世纪初致力于该门学科的专门研究,代表人物为马采、宗白华、滕固等。艺术学从组织体制上得到确立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艺术学一级学科中增列作为二级学科的艺术学(与一级学科同名);200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再次启动了学科目录修订工作,并对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的机制进行改革;2011年,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十二五”规划编制》开局之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艺术学从文学门类中分离出来升格为独立的门类,含五个一级学科,即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新学科目录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艺术学科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不仅推动着我国教育学科、学术的发展,也是我国教育界、艺术界的一件大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让社会分工更加明确。

艺术学理论作为艺术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与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等四者并列,虽然相互之间差异性较大,但在表现形式上与音乐、舞蹈、戏剧及影视完全不同,比如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舞蹈则是用肢体动作的组合造型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式样;而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其表演形式有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等多种样式,但其并非相互孤立、毫无关联。恰恰相反,艺术学理论旨在寻找包括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等各艺术门类之间的共通之处,构建描述它们之间共性的宏观的理论体系,在当下社会语境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学科功用。以下,笔者将从其下设的艺术史、艺术原理、艺术批评史等三个二级学科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对其功用加以分析。

一、艺术史

作为艺术学理论这一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艺术史应当涵盖各个具体种类的艺术史,即中国艺术通史。艺术史以研究艺术的总体发展脉络为对象,如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形成、艺术的发展等,同时从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角度研究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也对艺术作品内容、意义的变化及其导致变化社会文化背景进行考察。与各门类艺术学研究艺术史有所不同的是,艺术学理论的艺术史的研究着眼于带有普遍性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形式的发展脉络,而其余各类一级学科的理论史的研究则仅局限于本学科领域内的研究,仅以音乐为例,音乐史的研究则以音乐的起源、发展为研究对象,研究与之密切相关的艺术形态变化轨迹,其与艺术史的关系则为被包含和包含的关系。故而,艺术史的研究则是对艺术学门类中各个学科涉及到的艺术形态历史的宏观把握,其培养的人才把握着对艺术总体发展的历史规律。同时,我们从该学科所开设的课程中也可以了解其所研究的内容及对其他学科建设的作用,如中国艺术史、外国艺术史、艺术史专题、艺术史方法论、艺术史学史、艺术思想史、艺术考古学等,这些课程中涉及的内容都包含着对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等同属于艺术范畴的各类艺术表现形式的研究,为这些艺术表现形式所对应的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学习提供着重要的理论指导。

二、艺术原理

英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罗宾·乔治·科林伍德在他的著作《艺术原理》中认为:真正的艺术是对情感的表现,是想象性活动;艺术通过感觉、意识、想象、情感、思维和语言等现象加以展示,艺术原理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而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艺术形式无不体现着人的感觉、意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艺术原理是艺术学理论的基础,它针对艺术的本质和共同规律进行理论探讨,主要研究艺术的本质、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接受、艺术传播等规律,其主要开设的课程有艺术学基础、比较艺术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艺术传播学、艺术教育学、艺术人类学、宗教艺术学、民俗艺术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原理专题等。而作为宏观艺术范畴之内的音乐和舞蹈、戏剧和影视、美术、设计等理论研究的基础都源于艺术学理论的研究,正如艺术先前属于文学门类,而文学则是人的意识形态的表现,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通过对艺术学门类中五个一级学科的相互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共通规律,形成艺术原理,对各个学科的具体的艺术理论进行宏观指导,同时培养艺术原理研究的专门人才,是艺术学理论在当下社会语境中的又一学科功用。

三、艺术批评史

一直以来,对于“批评”一词有多种理解,一为评论、评判,如清代李渔在《慎鸾交心归》中说:“你辨美恶,目光如镜,谁高下,早赐批评。”鲁迅先生在《而已集 读书杂谈》中也提到“说几句关于批评的事……”另有对“批评”两字解释为对书籍、文章加以批点评注,如清代孔尚任在《桃花扇 逮社》中曰:“俺小店乃坊间首领,只得聘请几家名手,另选新篇。今日正在里边删改批评,待俺早些贴起封面来。”此外,“批评”还可解释为指出所认为的缺点和错误。那么,艺术批评史中的“批评”两字具体为何意?主要是前面两种含义。通过对艺术的实践层面如艺术鉴赏、艺术价值、艺术思潮、艺术创作、艺术风格、艺术影响等进行鉴赏和评论,从实践层面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指导艺术实践,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相辅相成。这种艺术批评一方面针对存在于各个学科中的普遍现象确立评价标准、进行评论;另一方面将普遍现象与各个艺术学科中的具体现象有机结合进行批评,为各个艺术学科批评提供方法论。通过这一二级学科的建设,我们也培养了对各种艺术创作和其他实践现象进行批评的专门人才,促进了艺术形态的多元化发展和艺术学理论研究更向纵深发展。

从以上三个艺术学理论的二级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向中,我们可以基本看出艺术学理论在当下社会语境中的学科功用,诚如艾布拉姆斯(M.H.Abrams)在《镜与灯》一书中指出:以作品、艺术家、世界和欣赏者这四个要素的关系构成的参照系,来概括西方美学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个四要素中,他将艺术品放置在中心位置来讨论西方美学的问题。同样可以说,艺术品是研究艺术理论最重要的要素,如果艺术理论脱离艺术品,它将只是一个空中楼阁。那么,不管是音乐作品、舞蹈作品还是戏剧作品亦或是影视作品、美术作品,我们都可以把他们当做艺术品来研究,运用艺术理论的基本方法,揭示社会的内在本质而不是只抓住一些表面的、局部的和破碎的想象,揭示这些表象之下的内在结构和关系。此也正体现了艺术学理论对其他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贡献。当然,在追求“内在结构和关系”深度和广度的同时,则需要多种学科的交叉研究如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文艺学等。美学属于哲学范畴,艺术学理论与美学交叉的内容为对于艺术美感的研究。艺术学理论涉猎美学,但不止于美学。艺术学理论与美学的关系为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学理论与文艺学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其交叉之处主要体现在方法论方面。文艺学主要针对语言艺术进行研究,艺术学理论则针对造型艺术、表演艺术以及与现代媒介相关联的新兴艺术进行研究。我们通过多种方法对学科间的交叉研究就会不断对艺术提出新的问题,扩展研究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并被代代学者所归纳和梳理。

综上所述,艺术学从文学门类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对于艺术学科的发展意义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立足国情,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意识形态的日趋多元化,加强艺术学理论这一学科的建设,有助于满足社会对宏观艺术理论人才的基本需求;克服艺术学重“技”轻“学”的倾向;加强不同艺术门类之间贯通性规律的研究;加强艺术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社会形态之间的对话,增强国家的内涵建设,充分彰显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全民族的艺术人文修养,形成既多元又鲜明的民族个性,构建真正和谐的社会。但在学科独立性得到加强的同时,学术性也更加专一,分工亦更加明确,学科的品质也需要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其所担负的任务也更艰巨。因此,我们应该始终以人文学科为广泛背景,以自然科学研究的思路和理论为指导,在艺术学理论研究中既注重与其他学科的关联研究,使艺术理论在作为我们文化软实力的强化表现的同时,更注重艺术文化创意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和渗透作用,使其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及生产力发展、加速经济发展的隐性动力。

[1]王廷信:《关于艺术学升级为门类的缘起、争议和一致意见的达成》,《艺术百家》2010年第4期,第34—38页,第133页。

[2]徐子方主编:《美学与一般艺术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周宪主编:《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英]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艺术原理》,王至元、陈华中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5][德]玛克斯·德索:《美学与艺术理论》,兰金仁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猜你喜欢
门类艺术史美学
艺术史研究的锚点与视角
——《艺术史导论》评介
《对立之美:西方艺术500年》
梁潮印风得意忘象篇
盘中的意式美学
李欣:小众门类征集反而更占优势
外婆的美学
误读的“艺术史”
艺术史上最贵的武器
千奇百怪的动物
纯白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