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体育社团加强城区初中体育工作的实践研究

2012-08-15 00:52王德刚
运动 2012年18期
关键词:社团体育教师体育

王德刚

(杭州市萧山区高桥金帆实验学校,浙江 杭州 311202)

城区初中先进的办学理念、优势的体育器材资源、和谐的学校体育氛围、宽厚的学生体育基础,使得他们有条件开拓学校体育教育的新平台。学生体育社团,是学生依照共同的兴趣、爱好、特长在老师的指导下组成的、为满足学生的体育特长发展需要和终身体育习惯需要而建立的学生体育课外学习组织。学生体育社团特有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其必然成为城区初中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抓手。

1 实施策略

1.1 明确教育理念,确立社团目标

21世纪初,我国的学校教育正面临这样一个教育困境。学生正承受着过多几近沉重的关爱,他们要么不思进取,滞于溺爱,要么疲于招架,甚至逃避,但却不知道怎样更好地去关爱他人、回馈社会。教师正徘徊在教育体制变革的十字路口,他们有的仍沉迷于“铁饭碗”的过去时状态,安于现状、停滞不前,成为阻碍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消极因素。学校仍简单地扮演着教育流水线上的一环,接受学生、传授知识、输送学生,忽视了学生教育、学校功能和社会构成的整体性和宽泛性。

《教育法》第1章第5条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的目的应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即教育要使学习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并被称为学习的四大支柱。由此,我们可以明确学生体育社团既不是只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娱乐放松环境,更不是在减负呼声中为学生增加学习负担,而是为了我们的学生从初中开始从现在开始就着眼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付出、学会生存,以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期望营造这样一种学生社团模式:学生在初步了解各社团的基础上,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结合自己的需求选择加入相应的社团。学生在社团中通过校内教师、外聘教练、网络、书本、社员等来获取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来发展能力。大多数社员在达到一定层次和水平后都要担当相应的社团管理、服务和教练任务,部分骨干社员将参与对外宣传以交流活动,一些优秀的社员还将担任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培训活动的教练、服务及管理任务。这样的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还将做活、做大、做强学校体育工作全局。

1.2 出台规章制度,构建社团体系

为了确保学校体育社团工作的顺畅进行,学校修订并完善各项校内制度,进一步完善社团的组织机构。学校以校长室为中心,牵头抓体育教研组、体育社团学生干部工作的组织落实、指导监控、检查评估、总结鉴定、推荐推广等工作。以各项目组长为主体,负责各项目的学生选拔、申报、活动计划、组织参与。以校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组成的社团管理小组,负责学校社团的评估,确保社团工作的组织到位,促进社团工作的有效开展。

学校出台了《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对学生社团的成立、活动的开展以及业务指导单位和业务指导老师的聘请等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学校对学生社团活动开始实行项目申报制和责任制管理,由社团活动负责人填写《学生社团活动项目申报表》,并签署《学生社团活动责任书》,对活动的组织实施效果等提出明确要求。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学生社团工作的《考勤制度》《值日制度》《管理制度》《学生社团活动积极分子评比办法》《特长生的评价》等制度,促进了学校社团各项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开展,形成了良好的运作模式,使社团活动做到了6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任务、定人员(师生)、定标准、定考核。

1.3 围绕社团活动,建立评价体系

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的组成可以是同学、老师、家长或是其他教育见证人。自评、互评、他评,全面记录学生社团学习过程,并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对比中把握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帮助学生对自己的体育学习过程进行思考,激励学生不断地发展。

平时,鼓励学生展开自我评价,并记录下来。自我评价能使学生发现自身不足,激励自己追求进步。同时,同学间进行互相评议、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互评不仅让学生在阐述不同看法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还有利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也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是十分在意的,老师的评价必须言之有物,要有针对性,从而进一步激励学生刻苦练习。

初中阶段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强烈,体育比赛是激发学生热情与增强凝聚力的有效载体。为此,利用计分考核等办法来激发更多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例如,“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月”活动中的各项比赛,每一个获奖同学的成绩,都以相应的分数记入班级考核,这就大大地激发和带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校的星级评定办法共设五星级,达到评定条件,就上星级。“星级评定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使每一位学生都勇于展示自我、超越自我,人人有竞争意识、危机意识,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快速稳步发展。

总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建立切实可行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围绕学生体育社团,建立全体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体系,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足够的动力和勇气去接受挑战,获得最优发展。

1.4 搭建活动平台,提供发展空间

体育社团首先依靠培养体育骨干生来带动学生社团的发展,让骨干生通过锻炼、竞选形成学生社团的学生干部,自己管理体育社团,以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良性互动,帮助学校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例如,组织篮球赛、乒乓球赛等小型体育比赛。这些活动,不仅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而且教师通过这一途径可以更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对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大有益处。通过帮助学生组织体育活动,避免了以往由学校、班主任、体育教研组发动的老路子,而是由社团的团长和团员牵头组织,也响应了学校“放手让学生去做”的号召。社团成员团结协作,从制定活动方案到策划活动的开展,整个过程锻炼了学生,提升了他们的能力。为了促进特长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让特长生自己组织或举办体育欣赏、体育知识讲座(如体育项目起源和裁判法学习),以提高特长生的体育素养。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有的专业性强,本校教师不能辅导的,如花样轮滑、跆拳道等,我们可以向学校申请聘请校外专业教师来校指导,这样既加强了教师的力量,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有了可能和保障。

2 实施效果

2.1 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增强

终身体育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体育锻炼活动,在一定时期固定一定的体育兴趣和项目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应倡导多元的校园文化,尊重个性差异。在教育中,要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创设每一个学生个性需要和良好个性形成的空间。这是因为学生的体质状况、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身体素质的提高。重视和加强学校的体育教育、健康教育,帮助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在体育社团活动中,学生可以是一个开心快乐的参与者,也可以是一个热心负责的组织者,更可以是一个体育活动的指导者。在这里,压抑的身心得到了释放,不足之处得到了弥补,一技之长得到了发扬。要培养学生具有在未来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得到提升

体育教师是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的具体实施者,作为学校教育工作中最特殊的一个群体,承载着历史使命、学校期望、家长嘱托、学生前途,同时也承受着压力、误会和不理解,甚至是偏见。这一局面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体育教师自身的因素,体育教师只有通过积极的努力才能更好地体现价值、塑造形象。社团宽松而又富于挑战的环境,体育教师对项目的了解和热爱,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这些因素都能够激发教师更高的教育热情,对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项水平,预防教师职业倦怠,起到积极作用。

外聘教练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部分体育教师对自己运动训练能力的信心,坚定了体育教师努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决心,加快了他们的学习脚步。在这样的心理准备下,体育教师会通过积极、努力的学习,不断缩小自身业务能力与学校对运动训练水平期望之间的差距,来博得自身价值和地位的更大认可。而直接从外聘教练那里学习自己最迫切需求的运动训练理念和方法,无疑是最直接、最便利的方式之一。从实施学生体育社团模式以来,本校共有5位体育教师评聘了高一级的教师职称,有2人被评选为区级优秀教练员,有3人次被评选为校级先进,有多人论文获奖和发表,全体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2.3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模式和大课间活动载体得到丰富

课余体育训练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单调枯燥的训练模式,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热情,学生对学校课余体育锻炼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学生体育社团的存在理顺了课余训练的多方需求,为拓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模式提供了有效载体。体育大课间活动是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的有效载体,是激发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有效途径。学生体育社团为体育大课间等群体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基础培训,并且社团活动本身也是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社团项目的设置既要能够满足学生体育爱好的宽度和深度,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校体育竞赛的需求。社团活动的开展应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为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学生体育社团模式促使学校的体育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在萧山区中小学生体育比赛中,本校学生表现突出,成绩令人刮目。学生在市级、省级乃至全国的竞赛中均有收获,尤其在跆拳道、象棋、田径、乒乓球等方面表现突出。在2004-2008年的5年里,学校共有31位学生因体育特长被保送省一级重点中学,有近20位学生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同时,连续6年被评为区级体育先进单位,2009年被认定为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了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优越性。

2.4 学校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服务得到强化

学生体育社团已成为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学生体育社团无疑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选择,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一方面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依然具有灵活性的选择,完全可以和个性相结合;另一方面社团通过对成员情感和志趣的聚合,使他们的集体归属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学校的评价与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相挂钩,为学生在社团的素质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社团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举行不同层次和各种形式的活动和比赛等,使学生在活泼、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学生成员的体育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以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为平台,强化学校的服务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通过体育锻炼来获得自身的身心健康和愉悦。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省市区制定了相应的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政策和细则。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为广大群众的体育锻炼提供了资源,同时学校的场地设施也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发动和指导学生参与到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社会体育指导工作中来,使学生由单纯的教育接收者成为学校体育文化的传播者,既锻炼了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又充分发挥了学校教育的服务功能。

3 小 结

实践证明,学生体育社团对于促进城区初中学校体育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体育社团,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增强;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得到提升;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模式和大课间活动载体得到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服务得到强化。

[ 1 ]王德刚.学校外聘体育教练员的二元思考[ J ].体育师友,2011(1).

[ 2 ]王德刚.新课程背景下体育特色学校的发展困惑及对策探讨[ J ].体育教学,2010(2).

猜你喜欢
社团体育教师体育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我们的“体育梦”
社团少年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谈体育教师训练观念的转变
文学社团简介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