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浮躁的世界里坚持着一份心的宁静——关于储福金短篇小说的一点随想

2012-08-15 00:52
扬子江评论 2012年6期
关键词:气质现实作家

●木 弓

储福金的作品读起来并不难,品味其间的妙处也不难。但要说出点更深的道道就不那么容易了。好作品总是让人无法一下子望到头,总是让人不断能读出新内涵。储福金的小说就是这样。多年来,我也一直有关注,却总是被一种不自信的担心所困扰:我真的读懂了储福金吗?他那些看上去那么平淡从容却韵味十足的小说,我真的品出什么了吗?这次,集中精力读了他的两部中短篇小说集《桃红床的故事》、《储福金小说精品集》,突然有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感悟。当然,这两本中短篇小说集只收入了作家多年创作的一小部分,还无法全面概括作家的创作。好在这些作品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跨度较大,反映了作家不同时期的创作心态以及作品的风貌。这样的编选方式,支持了我更准确认识作家的信心。

读储福金这些中短篇,我非常惊讶。作家的平稳宁静、从容不迫的心态居然保持了那么多年,从他早年比较单纯的作品如《绿井》、《婚姻锣鼓》到近年成熟期的作品如《心之门之陈菁》、《心之门之冯曾高》、《棋语》系列等,都是这样稳步扎实地前行,保持着一种宽厚的叙事以及创作心态。几乎所有的评论家,在喜爱他那诗一般的充满韵律的作品时,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他为什么那样安静宽容,而且能够保持那么多年,穿过我们这个时代那么多动荡不安的日子。一般说来,作家的创作心态会随着现实观念的变化在作调整。在经济社会变化较剧烈的时代,这种调整经常会有较大的幅度。储福金就处于这样的时代。可是,我们从他的情节安排以及人物关系里,很少能直接触及这些看起来很深刻的社会现实的矛盾冲突。社会那种破坏性的文化冲突,似乎没有在他创作心态里造成多少波澜和苦痛,似乎没有影响他在写实小说里的闲庭信步,也似乎不会带来什么叙事上的风险与挑战。我们照样不时会读到他那些精美的小说故事。我们会很想知道,这是他的艺术气质,还是他的文学思想。也许,是他的艺术气质,也是他的文学思想。

他的艺术气质很值得一提。尽管他的早期作品,已经体现的很突出,但在他后期的作品中,则更为鲜明。我以为,在《心之门之冯曾高》里,对一个风尘女子的描述与感受,那样地单纯,那样地静泊,那样地唯美,真的把叙事者的个性气质表达得非常完整。这是天生的、天然的气质。多少有对现实的回避,透过现实的浮物,看到生活深层的动人之处。他是一个写实功底很深的作家,却常常会更多地描写神秘的个人情感,让写实小故事带有淡淡的非写实的韵味。他真的不想直面那样惨痛的人生,而宁可多一点人生梦幻。在《棋语》系列这些精美的短篇里,又展现了作家气质里的另一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感悟力。看得出,作家对人生对艺术有一种超常的与佛相通的悟性。不知是他的气质孕育了他的悟性,还是他的感悟力催生了他的艺术气质。读他的作品,我们不得不为之折服,也感受到他作品与众不同的味道,也许,这就是从他气质中散发出来的一缕清香。储福金小说的独特风格也许就是在这样的个性气质里奠定的。

他的文学思想更需要我们去认识。一些更追求风格化的作家,通常会被认为是他的作品思想性不够强大。他所热心风格化,是对思想不占优势的弥补。我们确实读到过不少这样的作品。但是,读储福金,如果还是按这样的评价思路,就可能走入对作家严重误解的思想误区,而让我们与一位最优秀的作家擦肩而过。

我们肯定注意到,多少年来,储福金的作品就是顽强地坚持自己的思想基调,坚持自己独有的叙事风格。他的长篇创作也许有更多层次的思想基调,但他的这两部中短篇小说集里的大多数作品,都看到了这种坚持。从这种顽强与坚持中,我们实际上会更加注意到,这是作家有意的创作意图。储福金是一个成熟的作家,他的人生际遇一定很丰富,现实中他不会不直面惨痛的人生,然而他在创作中却有意不直接描写这些苦痛的体验。他笔下的人物多为小人物,一定有着许许多多生存的压力和不幸,可是作家总是让他们逆来顺受,被动于命运的安排和作弄。他更偏爱于让人物有一种消解痛苦与不幸的能力。如《桃红床的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平平淡淡对待几个男人,也就平平淡淡地对待不幸福的人生。我们有时会很受不了,希望作家能够增加人物性格关系中的冲突感,使人物有一种冲击力。不过,当我们读作家下一部作品时,便会发现,这样的期待并没有实现。作家顽强地告诉我们他笔下的人物就是这样的人生。透过人物性格的处理方式,我们确实体会到作家的艺术构思,他要把现实过程和小说故事剥离开去,通过作家的个性处理,形成间接折射的互动关系。也就是说,现实是现实,故事是故事。现实的人生可能充满矛盾冲突,但故事的人生却要消解矛盾冲突。渐渐地,我们会注意到,作家的社会文化思想正在浮出水面,那就是,他要在这纷繁复杂的浮躁的现实中寻找到一块心灵的静土,安放一颗被现实打磨得非常粗糙的心灵。这块静土,就是他的小说,他设计的故事。这样的文学思考也许不算深刻,却也很有作家的个性,并且打上自己的思想烙印。

实际上,要实现储福金的艺术理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说,他早期的小说更接近他的个性本色的话,那么,他后来成熟期的小说则更显示出作家的文化自觉。他的风格化方式并不是对现实的回避,而是对现实的一种文学的回应,对人生的一种文学表达。他用几十年不懈的努力来证明他的文学思考终有一天能够成为一种文学的主流表达——用单纯不变的文学表达来处理复杂多变的现实材料。他成功了。仅这一点而言,我们可以说,他的文学思想是独特的,也是深刻的。只是这种深刻我们要花很长时间,从他的顽强与持中才能认识到。

我们还会注意到,储福金的小说可能给我们习惯了的文学观念一点重要提醒,让我们认识到,作家的任何劳动,只要持下来,都是有价值的,都应该得到尊重。多少年前,我们可能更倾向于那些直接反映现实矛盾冲突的小说故事,认为在社会生活矛盾冲突的直面表现中让文学把握时代精神,冲击时代精神的制高点。现在看来,像储福金这样的非急功近利的作品,同样也是文学反映现实的重要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表现方式更曲折,更文化,可能更难。作家不可能靠一两部作品或靠一个时期的努力就能实现成功。必须要付出艰苦的劳动与执著的追求才有可能会实现。很多时候,这种执著伴随着作家一生的创作。从这个意义上,我们高度评价储福金的文学成就。

猜你喜欢
气质现实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AUDI Q7 无畏,是我一贯的气质!
漫画:现实背后(下)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西海岸新气质
What’s InsideDoesn’t Count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