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归』

2012-08-15 00:42文/孔
中华魂 2012年17期
关键词:开房孟郊文王

文/孔 见

偶得闲暇,信手翻阅《孟东野诗集》,顿生爱不释手之感。东野,是唐代诗人孟郊的字。 他的诗多伤感自己怀才不遇的遭际,诗显寒苦之音。他长于五律,诗的风格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孟郊题为《古兴》的一首诗:“楚血未干衣, 荆虹尚埋辉。 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归。 ”读后引起了我的许多遐想。 诗人在这里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 楚人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玉璞, 即还裹着石质的玉, 他先后将玉璞献给厉王、武王,都被懂玉的人诬为石,故以欺诳之罪,两度受到残酷的刖刑,被砍去了双脚。及至文王即位,卞和乃抱玉璞哭于楚山之下, 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文王闻知,使人问道:“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他答道:“吾非悲刖也, 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于是,文王使人剖去裹石,果得美玉,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和氏璧”。 诗人借用这个故事,写出了“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归”这样的佳句,用以比喻一个人对真理要坚贞不渝,当真理受到歪曲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维护真理。 我很喜欢这首诗,它讲出了人生应有的理想追求,做人做事应有的品格。

是的,一个人、一个社会,都应该有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一个失去美好理想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堕落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推翻旧制度的斗争中,也同时创造了一个充满光明希望、朝气蓬勃的全新的社会。毛泽东当年在延安就无比自豪地说,在解放区,“一无贪官污吏,二无土豪劣绅,三无赌博,四无娼妓,五无小老婆,六无叫化子,七无结党营私之徒,八无萎靡不振之气,九无人吃摩擦饭,十无人发国难财”。在重庆的蒋介石就不敢说这样的话, 因为他们那里太脏了。全国解放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涤荡了旧社会遗留的污泥浊水,风清气正,廉洁奉公,上下一致,团结奋进,成为社会风气的主流,至今令人神往。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在党风和社会风气方面也出现了种种令人担忧的尖锐问题。一面是广大劳动者、建设者庄严地工作, 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一面是沉渣泛起,腐败成风,诚信扫地,道德滑坡。 我基本上是一个与闹市无缘, 即使幽静的公园也很少涉足, 而在自家的小天地里,也隔三差五接到这样的电话:你在香港中奖啦, 中级法院有你的传票啦,甚至介绍卖淫嫖娼的广告,等等。 如此世风,令人叹息。 据不久前报道,湖南省在大学职称评定时,某评委(当然是一位教授)竟堂而皇之在宾馆“开房收钱”,创造了公开索贿的新纪录。 此人所以敢于如此明目张胆, 至少说明在这个地方这种伤风败俗之举已成风气。据说,此人已被取消评委资格,这当然是对的,但那些未开房已收钱者呢?! 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事件, 但其性质之恶劣和严重,是值得高度重视的。

这使我想起“五四”时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 他愤于北洋军阀统治下社会风气的败坏, 殷切地对学生说:在道德败坏、世风日下的社会中,“必有卓越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 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唯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者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 他寄希望以学术活动来改变社会不良风气, 勉励具有高文化素质的大学生担当起力挽狂澜的重任。 但蔡元培未曾料到,在一向被视为神圣的学术殿堂里,却有这样为人师表的教授突破了人格和学术道德的底线, 这使社会将何以堪?

我们的社会应当有“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归”的精神追求,要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 每一个真正的人,对自己所选择的理想、情操和品德,要像玉一样保持它的纯洁、美好和光彩,决不能被玷污、被蒙羞。也希望每一个共产党员, 特别是党的领导能够时时问一下自己:对改变这种状况应担负起什么样的责任,应当做什么样的工作?

猜你喜欢
开房孟郊文王
游子吟
读典
孟郊的“得意”与“失意”
文王《诗经·大雅》
微信上
双语话中国历史名人:姜子牙
门头沟冬季温暖你的心
你的隐私我做主
开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