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山深处闪耀的贵州时代精神

2012-08-15 00:51杨正平
当代贵州 2012年13期
关键词:高梁乡干部时代精神

文Ⅰ杨正平

麻山深处闪耀的贵州时代精神

文Ⅰ杨正平

近年来,敦操乡干部转变工作作风,背着背篼进农家,以“不畏艰难、甘于奉献、践行宗旨、勤政为民”为宗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贵州时代精神,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背篼干部”。

2011年10月29日,贵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上明确了“开放创新、团结奋进”的贵州时代精神。要求全省干部群众大力弘扬贵州时代精神,凝聚建设美好贵州的强大力量,奏响贵州时代乐章“最强音”,吹响贵州跨越发展的“冲锋号”。

作为贵州省100个极贫乡镇之一,地处麻山腹地的长顺县敦操乡资源匮乏,环境恶劣,经济社会发展最为落后。然而落后不是理由,发展才是硬道理,越是落后,越需要艰苦奋斗。近年来,敦操乡干部转变工作作风,背着背篼进农家,以“不畏艰难、甘于奉献、践行宗旨、勤政为民”为宗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贵州时代精神,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背篼干部”。

不畏艰难

3月2日夜里,长顺响起了2012年的第一声春雷。“春雷响,万物长,明天得把高梁种子给岜拨组的8户群众送去,以免影响他们的农业生产。”敦操乡干部梁勇担忧地说。

清晨,梁勇用背篼装上40包高梁种子,骑上摩托车出发了。梁勇要骑过一条连续“Z”字形的湿滑山路。这路从山顶到山脚有数百米之深,路面全是从半山腰硬炸出来的,人一旦摔下,必然粉身碎骨。梁勇双手紧握车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地骑行。

骑行将近两个小时后,背篼里40多斤重的种子勒得梁勇双肩难受,但他腾不出手去拉一下背篼带,只能微微缩一下肩,缓解暂时的疼痛。就在梁勇缩肩缓解疼痛的一刹那,一块细小的滑石从后车轮飞出,摩托车失去平衡。梁勇意识到危险,立即借力向靠里的一方倒去。“哗哗哗”靠外的碎石朝山下滚去,梁勇回头看看,庆幸高梁种虽然摔出了背篼,但包装没破。与此同时,一阵钻心的疼从腿上传来,是滚烫的排气管压在了他的腿上。他站起身来,发现裤子已经被尖利的石头划破,小腿肚被烫了一块紫色的大疤。“爬完这个坡,就到岜拨了,等把种子送到群众手中,再休息。”

梁勇终于到了组上,村民们都惊讶:“路这么烂,你是怎么来的?”看到梁勇走路一瘸一拐地给大家发高梁种子,村民罗国忠激动地说:“就为了我们这8户人家能及时种上高梁,一年能多有1000块钱的收入,梁勇冒着危险给我们送来了高梁种。乡亲们,我们得好好种好这季高梁,不能辜负梁勇跑的这趟路呀!”

这就是“背篼干部”,他们宁可摔得遍体鳞伤,也要把群众所需政策、信息、物资及时送到。人心换人心,近年来,敦操乡在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技能培训等方面,让群众从“不理解”逐步走到了“理解”,从“理解”走向了“支持”。

2012年,长顺县安排敦操乡1000亩核桃种植和10000羽绿壳蛋鸡养殖指标,仅用了11天就全部完成。主动申请养殖绿壳蛋鸡的总数超过了10000羽,这是敦操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以来最顺利的一次。

青春无悔

石帮毕业于贵阳学院,黔南州三都自治县人,家庭条件比较富裕,2010年分配到敦操乡服务。起初,石帮极其不适应当地的生活,每天一有时间就看书,希望通过考公务员走出敦操,改变工作环境。2011年7月,石帮找到了团县委书记刘琳,软磨硬泡,希望调整到别的岗位。

余下在敦操的日子,他准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但没想到,在一次慰问的过程中他变了。当时,石帮到打召村新生组慰问,给村民韦老贵送去了一床棉被和一袋大米。韦老贵在石帮和自己谈话、记民情日记的间隙,叫家人背着石帮把家里唯一的一只鸡杀了。

“我家穷,只有这只鸡,我早就想用这只鸡来招待我们的干部。这几年,乡里的干部为了让我们过上好日子,没少往村组跑,没少受罪,虽然平时我们都不讲,但心里清楚得很,老百姓都感谢你们呀……”韦老贵的话句句像刺扎进了石帮的心里。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回到乡里,石帮反复地听着这首歌。

“老百姓知道我是谁,知道我为了谁;但我却不知道我是谁,我为了谁?”石帮一夜未眠。第二天,他打通了团县委书记刘琳的电话:“刘书记,我不想调整岗位了,这边的群众需要我。”

这就是“背篼干部”,舍小家,为大家。敦操乡34名乡、村干部,长期坚持在贫困边远地区服务群众,在服务中奉献自己的青春。

践行宗旨

斗麻村岜洞组和达海组是两个比较边远的村寨,村民们一直盼望着修一条好路。村民们在“背篼干部”梁小韦捎带东西的时候找到了他:“小韦呀,我们能不能修一条斗麻通达海的路,这样寨里的20多个孩子读书不用从岜洞寨前的陡坡爬上爬下,大家拉肥料、种庄稼也方便。”梁小韦觉得村民们的诉求合理,但一下又不能答复,于是掏出《民情日记》作了详细的记录。

回到乡里,梁小韦向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作了汇报。乡党委、政府专题研究后,决定利用“一事一议”项目,满足两个组群众的需求,同时联系团县委,协调4.5万元一并解决这个问题。

修路开工的那天,两个组59户人家上至八旬老人,下至十岁孩童全部到齐。问到大伙儿为什么这么积极时,村民说:“政府关心我们,帮我们解决了实际困难,我们能不积极吗?”

2011年,敦操乡“背篼干部”进村入组走访群众2500多次,梳理民情日记900余条,办好事实事220件,解决了许多群众生产生活难题,群众满意率达100%。

勤政为民

花万周来到敦操村瓜吉组梁小吉家,梁小吉正在用高梁秆扎扫帚,他家的高梁秆还可以扎100多把扫帚。“快开学了,附近的学校都要买扫帚,卖一把10块钱,100多把就1000多块钱,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呢!”2011年,梁小吉种了1.2亩的高梁,收了1000多斤,乡政府以每斤1.80元的价格进行了回收,让他大呼:“早知道就多种点!”

一年前,当时乡包点干部花万周动员梁小吉种高梁,梁小吉却非要种传统的包谷。后来,花万周好说歹说,总算动员他种下了1.2亩高梁。为了帮助梁小吉取得好收成,花万周三天两头往他地里跑,手把手指导他栽种、施肥和田间管理。春去冬来,梁小吉的1.2亩地居然收了1000多斤高梁籽,加上高梁秆扎成扫帚卖,一共就有3000块钱的收入,比往年种包谷只收入500多元强多了。梁小吉高兴地说:“没有乡干部的动员和热心帮助,我哪有那么多收入?今年我要把家里的5亩地全部拿出来种高梁!”

这就是“背篼干部”,在他们心里,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发展是大事。他们带着感情做事,用热情影响群众。因为“行”,才有“信”,“背篼干部”用自己的行动换来了老百姓的信任。(作者系长顺县新闻中心主任责任编辑/王一丁)

【编后】

敦操“背篼干部”是长顺县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实现“三化同步”,弘扬贵州时代精神的一个缩影。“背篼干部”背出了作风转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打牢了党建根基。在贵州时代精神的鼓舞下,长顺县广大干部群众发扬“抢抓机遇、务实拼搏、突破常规、勇于跨越”的新时代长顺精神,奏响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最强音”,吹响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冲锋号”。

猜你喜欢
高梁乡干部时代精神
试论毛泽东在通道转兵会议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足球抓小偷
现代艺术的盛宴彰显“一带一路”时代精神
良心的宽度
良心的宽度
高梁红了
向日葵的秘密
为传统诗词注入时代精神
市政府里的“乡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