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探究

2012-08-15 00:46吴丽云韦庆昱
黑龙江史志 2012年10期
关键词:共青团大学生能力

吴丽云 韦庆昱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64)

一、研究的背景和概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包括青年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青年学生历来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和谐社会与和谐青年学生互为一体、相辅相成。高校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是共青团组织围绕和服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增强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团结教育青年核心作用的必然要求。

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方法,对当代大学生对构建和谐社会中与其相关的热点问题和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用的发挥进行了解和调查。本课题调查对象为常州科教城内五所高职院校的部分大学生。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82份,其中有效问卷973份。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召开学生座谈会3场,以了解大学生对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工作新要求。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是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全体社会人员的和谐。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课题组就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与广大大学生学习、生活、职业生涯发展等诸多相关因素,共举例十个相关问题供学生选择,以了解大学生视角中最关注的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因素。同时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座谈,以了解大学生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需求,从而明确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新对策。通过回收问卷统计,大学生对以下几个问题关注度较高。

(一)就业压力大

大学生就业是在校学生最关心的话题。问卷调查中87.2%的同学选择了此项。就业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其所形成的压力很大,涉及面也较广。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二)贫困学生增多

高校贫困生、特困生数量逐年呈上升态势。问卷调查中78.3%的同学选择了此项。越来越多的贫困生、特别是特困生面临越来越多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压力,这已成为影响社会不和谐的潜在因素并凸显出来。

(三)心理健康堪忧

调查显示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这表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共青团组织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四)生涯规划茫然

调查显示,目前只有20.7%的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有过比较系统的考虑和规划,缺乏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是当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显现出来的一个普遍问题,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原发性因素。

同时,学生对高校育人环境优化,学费标准降低等内容也有所反映,94.3%的大学生对常州科教城的总体育人环境持比较满意态度。而与老师的相处等问题关注程度则相对较少。

三、构建和谐社会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挑战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构建和谐社会大背景下的快速发展时期,社会化、综合化、国际化、市场化己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鲜明特征。在这样一个大发展、竞争激烈的机遇期、关键期,实现大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大学是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文化和技术的重要集散地,是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源头。

(一)针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需求,切实增强团组织的服务能力

大学生是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富于创造的群体,是国家宝贵的资源,就业关系于每个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实现自身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社会政治稳定的大事。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作为紧密联系学生的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从服务大局、从服务青年的角度出发,主动服务大学生就业,这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共青团组织提高服务能力的必然要求。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工作,就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针对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切实增强团组织的凝聚能力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高素质建设者,他们是否具备和谐社会价值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前景。其一,大学生树立和谐社会价值观,树立科学发展观,理解“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含义,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使自身理性、稳健、和谐地发展,这也是赋予未来社会建设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念。其二,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证,同时促进大学生生理、心理及精神状态的和谐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和谐观的坚定实践者。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而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党的哺育和培养。其三,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大学生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力量。其四,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文化条件。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是时代赋予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一项光荣和艰巨的任务,也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凝聚人心,带领青年、团结青年的重要思想保证。

(三)针对当代大学生成才的需求,切实增强团组织的学习能力

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要求建设者拥有丰富的相关知识储备,拥有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社会建设、管理与协调等工作实践的能力,以及根据情况的发展,与时俱进地、创造性地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自我更新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过程又是目标。教育引导青年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造活力。高校共青团组织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教育大学生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要树立“创新思维”理念。人类的发展靠创新,只有将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社会才能进步。大学生只有不断地学习,吸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文化,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才能不断创新。提高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学习,注重创新,激发活力。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带领大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活动中,为理论创新、技能创新、服务创新做出贡献,从而也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四)针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需求,切实增强团组织的合作能力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高校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本质要求。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统揽,其基本内容是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高校共青团组织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开展大量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大大加强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提高了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同时高校团组织还要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广泛联系和合作,拓展工作资源,发挥多方优势,切实提升大学生素质。

四、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发挥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充分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要充分发挥其职能和作用。切实推进团的组织建设,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强化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团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科学指导大学生学业职业规划,全面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培养构建和谐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

(一)以机构改革为重点,加强团的组织建设

团组织的自身建设是共青团工作的一项基本工作,建设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的团组织是提高共青团教育服务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加强团的组织建设,首先是团的组织创新,要在原有团建工作基础之上,深入研究和探索建立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基层组织制度,尝试公寓建团、社团建团的新模式。其次是加强团的制度建设,以制度创新落实新观念,以制度创新拓展新阵地。第三是加强团的作风建设。要求共青团干部真正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

(二)以德育为根本,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青团组织作为学校德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共青团组织发挥教育服务职能的关键在于如何结合高等教育和学生的特点,行之有效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这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也应加强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尤其要强化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其面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时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因此,高校共青团组织既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青年一代构筑起强大的精神支柱,又要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三)以校园文体活动为载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加强校园文体活动建设,积极构筑和谐社会的参与平台。着力打造校园精品文体活动,努力提升大学生参与文体活动的实际效果,促使大学生创造力竞相迸发,创新意识不断增强。要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取向和参与方式,尊重大学生的参与权和表达权,通过加强学生会、学生社团的工作,对校园文体活动中的大学生参与进行有效引导。要重视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在校园文体活动中建立既有主导性又有包容性的大学生评价机制,让各类人才都获得充分的展现机会,引导大学生培养宽容之心和关爱之情,和而不同,人尽其才,各得其所。高校共青团组织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文体活动建设中来,交流切磋、互动共进,形成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繁荣景象,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青年学生认识社会、让社会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提供创业机会的有效途径。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推行“就业”实践,拓展学生创业就业渠道时,在开展志愿服务、组织“三下乡”、“四进社区”为主要内容的暑期社会实践以及勤工助学等形式的实践活动中,要坚持以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宗旨,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围绕“就业为导向”的工作思路。学生的创业教育等可以通过学生在校期的“创业设计比赛”、“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创业社团”等形式开展。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尽可能地发挥其社会服务能力,整合现有资源,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训练学生的创业意识,培育创业氛围,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帮助高校学生探索自主创业的可行性,开辟学生就业的新途径。

(五)以职业规划为特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是指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对自身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进行系统筹划,对未来的职业选择、职业发展和素质培养进行科学设计的一个动态过程。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成立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的专业的指导机构;二是广泛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指导活动;三是开展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行动。为大学生职业规划提供经验指导、典型示范和社会平台。

[1]杨永红.论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进程中的作用.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7(1):75-77.

[2]周俊录,董艳.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初探.Public Science.人文科学版,188-189.

[3]何瑞强.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9-21.

[4]付红玲.试论共青团先进性、群众性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同一性.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5(5):35-36.

[5]郑春晔,许紫岳,汪杰.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5(3):18-20.

猜你喜欢
共青团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关于油田企业共青团建设的思考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