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为何在上党地区决战

2012-08-15 00:46王文龙郝建平
黑龙江史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白起长平上党

王文龙 郝建平

(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末期,当时军事实力最强的秦国和赵国在上党地区的长平进行了一场生死对决,双方争夺的是结束诸侯割据统一中国的主导权,在上党地区这个大决斗场上,双方展示了自己全部的力量和智慧,最终伴随着四十五万赵军士兵倒下,秦国胜利地拿到了统一中国的入场券,开始了统一中国的征程。在为长平四十五万赵军生命惋惜时,不禁要问:“秦赵决战的地方为什么会选在上党地区呢?”

一、上党地区优越军事地理因素

(一)上党地区位于今天山西省的东南部,是一个四周高中间低的高原盆地,海拔在800-1500米之间。东面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相连,西面太岳山与河东盆地相接,南面太行山、中条山与中原相临,北面五云山、八赋岭等山地与晋中盆地相近,中间主要是上党盆地。其居太行之巅,从中原和华北平原看上党地区,如在天上,故称上党。汉刘熙曰“:党,所也。在于山上,其所最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1](释周国第七“)杜佑曰:‘上党之地,据天下之肩脊。’”[2](P.1957)

(二)上党地区四面环山,通往外界的通道大都是穿越山地的关口。主要的关口有东面太行山的东阳关,即壶口故关,古称吾儿峪,属于太行八陉中第四陉,是通往华北平原和中原的重要通道;西面太岳山的上党关,是上党地区通往河东韩魏旧都平阳、安邑和秦关中平原的重要通道;南面的太行山天井关又名太行关,是太行山南端的重要要塞,属于太行八陉中第二陉,是上党地区通往中原周都洛阳、韩都新郑、魏都大梁的重要通道,也是韩上党郡和韩国都城新郑联系的唯一通道;北面太行山的石研关。位于井陉西侧,属于太行八陉中第五陉,是上党地区北出华北平原的重要通道。

(三)上党地区在上古时代神农氏在这里尝百草,商时有黎候国,商末文王勘黎,后又封舜的后代在黎国,春秋时期,上党地区为赤狄所占,其中最强的一支潞氏建潞子国,后潞子国灭黎,最后晋国又灭潞复黎,至此上党地区归晋国管辖,并建上党郡。三家分晋后,上党地区由于其地位的重要,三家都在上党地区占有土地,其中韩在上党郡设别都。

(四)关于上党郡辖县,《汉书·地理志(上)》说“领县十四”,即长子、屯留、余吾、铜、沾、涅氏、襄垣、壶关、泫氏、高都、潞、陭氏、阳阿、谷远。”[3](P.1553)

二、长平之战前诸侯国形势

战国时期,各国发动战争的目的不再是称霸,变为直接兼并。这样的结果是形成了魏、齐、秦、楚、赵、韩和燕战国七雄,并不断向着终极兼并——统一的大方向走去。

魏国继承了春秋霸主晋国,最好的土地和人才,实行李悝变法后,国力迅速增强。战国初期,魏国一家独霸。好景不长,公元前354年,秦国攻取魏河西之地少梁,公元前353年齐在桂陵大败魏军,公元前352年秦攻取魏安邑,公元前341年齐在马陵再次大败魏军。秦、齐两国从东西两个方向同时、连续对魏进行打击,魏国很快衰落下去,此后魏国在秦国的进攻下不断丢城失地,长平之战前,魏国位于韩国东面的领土消失殆尽。

齐国在桂陵和马陵大败头号强国魏国后声威大震,齐国称霸于东方。公元前336年和335年魏、韩二国国君两次阿朝见齐威王,同一时期秦国在西方称霸。齐威王之后齐国一直没有大的发展,直到公元前286年齐湣王灭宋。结果五国合纵攻齐,燕将乐毅攻入齐都临淄。齐湣王不但没有得到宋国,还差点亡国。

楚国在春秋末曾被吴国攻破都城,其颓势一直没转过来,在秦国对三晋的进攻告一段落后,秦把兵锋转向南方这个庞大的邻居。公元前312年秦在丹阳战胜楚国,攻取楚汉中。公元前279年秦白起夺取楚国的鄢、邓、西陵。公元前278年秦白起攻破楚都鄢郢,建立南郡,楚迁都到陈。公元前277年秦攻取楚巫郡、黔中郡。这一系列打击决定了楚灭亡的命运。

赵国从三晋分出后由于领土与北游牧民族国家接壤,并常常受到他们的攻击。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后,军事实力大增。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并击败林胡、楼烦。赵武灵王之后赵国国君都是泛泛之辈,但赵国军事力量依然很强,是当时唯一能与秦相抗衡的国家。

秦国自春秋时秦穆公东出受阻,转而西向称霸西戎后,直至秦孝公推行商鞅变法的这段漫长的时间里一直局限于崤山以西。商鞅变法后,秦国力大增,开始走上了开疆拓土的征程。长平之战前在北方,攻取了上党到洛阳一线以西的原属韩魏两国的土地;在南方,拥有巴蜀之地,并于楚国故地设立了汉中、南阳、南郡、黔中四郡。

韩国和燕国,一直是七雄中最弱的两个国家,在大国的夹缝中生存,韩国紧邻秦国,范雎曾指出:“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秦之有韩也,譬如木之有蠢也,人之有心腹之病也。天下无变则已,天下有变,其为秦患者,孰大于韩乎?”[4]P2410(《范雎蔡泽列传第十九》)所以韩不断受到秦的进攻,国土面积不断减少。燕国地处偏远之地,并不断受到赵国的打压,燕昭王时,乐毅率领五国合众攻破齐国,盛极一时。但之后便很快衰落下去。

三、决战前上党地区的局势

三家对上党地区的争夺,最后韩国占有上党地区西部,赵国占有上党地区西北部,魏国占有上党地区东南部。上党地区是赵都邯郸西面,韩国北面,魏国西北方向坚实的防御壁垒。

长平之战前秦国已占据上党西面的河东,公元前262年,秦国攻取了韩国的野王邑,这样上党地区的东面和南面就完全暴露在秦军面前。关于上党地区对三晋和秦的意义《战国策》里有所记载,对秦、韩、魏三国而言,“苏代为齐献书穰侯曰:‘……秦得安邑,善齐以安之,亦必无患矣。秦有安邑,则韩、魏必无上党哉。’”[5](卷4,《秦二》P.165);对秦、赵两国而言,“秦尽韩、魏之上党太原,西止秦之有已”[5](卷1,《东周》P.19)另外“秦尽韩、魏之上党,则地与国都邦属而壤挈者七百里;秦以三军强弩坐羊唐(羊肠阪)之上,即地去邯郸百二十里。且秦以三军攻王之上党而危其北,则句注(雁门县西北)之西,非王之有也。”[5](卷18,《赵一》P.608);对韩、赵两国而言,《西周策》:“韩兼两上党以临赵,即赵羊肠(上党壶关羊肠坂)以上危。”[5](卷2,《西周》P.67)

攻取野王后,秦国断绝了韩、魏与上党地区的联系,情况似乎正朝着秦的设想发展,第一步占据安邑,第二步占领韩魏上党,第三步据韩魏上党西北取太原,东下攻邯郸。这样一来再没有国家能阻挡秦国的统一步伐。

上党地区对三晋而言生死攸关,在韩王决定把韩上党郡献给秦国的时候,韩上党郡守冯亭却把韩上党送给了赵国。这样把秦国的矛头引向赵国,同时促使韩赵共同抗秦。这对三晋都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三晋中只有赵国有实力和秦抗衡;上党地区也只有控制在三晋手中,三晋才能免除被秦灭亡的命运;赵接受韩上党,秦赵必有一战,赵国国力一定会受到削弱,赵就不会对韩魏构成威胁。秦昭襄王震怒,马上发兵攻赵。

四、决战长平

公元前262年七月,赵军退守丹河,秦赵隔河相峙。战争相持三年,秦赵两国都已不堪重负。载白起言“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4](2337)《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而赵国处境“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5](卷9,《齐二》P.360)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谋求决战以打破僵局。

赵王相信了秦国的离间之言,公元前260年七月,赵括代廉颇为将。赵括到前线后立刻率军出击秦军,中计被围。消息传到邯郸,赵国能调动的军队已经不多。韩、魏慑于秦军威胁不敢出兵。齐、楚两国“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则将退兵,不亲,则且遂攻之。”[5](卷9,《齐二》P.360)秦国的反应是“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4](卷 73,《白起王剪列传》P.2694)

这样的局势下,被围赵军的命运已被决定。到了九月,赵国士兵已绝食四十六日,主将赵括又被秦军射杀,四十万赵军遂投降秦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亢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4](卷 73,《白起王剪列传》P.2335)

五、长平决战后的国际形势及秦和三晋继续争夺上党地区

长平之战后,由于秦国国力过度损耗和军队上巨大的伤亡,加上上党民众的仇秦情绪,秦暂时撤出上党地区。三晋又各自拥有上党地区。公元前259年“四十八年十月,秦复定上党郡。”[4](卷73,《白起王剪列传》P.2335)

公元前258年秦派王龁代王陵继续攻邯郸。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魏无忌、楚春申君黄歇救赵。秦将郑安平降赵。接着,魏、楚、韩三国又在河东大败秦军,魏收回河东,韩收回上党,秦军退回河西。公元前254年秦向魏河东反攻,攻取吴(今山西平陆县北)。至此,魏在河东之地尽失于秦。

收回上党十年后,公元前247年,秦拔魏高都;公元前246年秦又全部攻占韩的上党郡,平定晋阳,重建太原郡;公元前239秦派长安君成蟜攻赵的上党,成蟜在屯留叛降赵国。公元前236秦攻取赵国的阏与(和顺)、橑阳(左权)。至此三晋的上党地区基本为秦占据。

公元前230年秦亡韩,公元前229年,秦派王翦率上党兵,直下井陉,公元前228年秦攻破赵都邯郸,公元前225年秦亡魏。

六、秦赵决战上党地区原因总结

(一)上党地区临近中原和华北平原,又居于太行之巅,在战国时期是三晋的战略制高点。三晋位于天下之中,故得上党者得天下,有志于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会选在这里决战。

(二)战乱的年代,和三晋都在上党地区拥有土地的历史大背景。上党地区对内是三晋之间势力均衡的表现,对外是三晋稳固坚实的后盾,同时也是三晋最大的软肋。一旦被敌国控制,三晋面临腹背受击继而灭亡的危险。秦占据韩上党直接威胁到赵都邯郸的安全,所以三晋中最强的赵国倾全国之力与秦争夺,赵军惨败后,三晋异常恐惧,赵和魏楚联军在邯郸击败秦军,接着楚、魏和韩又在河东大败秦军。魏、韩乘势收复了河东和上党。三晋又各据上党,暂时免除被灭亡的命运。

(三)上党地区是秦国东向的最大拦脚石。从秦与三晋反复不断的对上党地区的争夺中,和秦占领上党地区后,三晋很快相继灭亡可以看出,上党地区关系着三晋的存亡,同时也是秦灭三晋统一中国最大的障碍。

[1](清)王先谦.《释名疏证补》[M].第二卷,1895.

[2](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5.

[3](东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4]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5]刘向.战国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白起长平上党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郝家庄镇白家沟村:旺了产业 富了乡亲 美了乡村
白起抗命,英雄悲剧
莫做挑拨离间之人
艺术百家:张长平
上党地区民间音乐调查报告
长平之战
上党梅花共五朵高平独占“四朵半”
上党棒子款款来 烟霭楼台舞翠鬟
谷口村 恨吃“白起”两千年
千古一役 长平之战 发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