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炮击金门的决策指挥艺术

2012-08-15 00:48张永侠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美舰叶飞北戴河

张永侠

(中共秦皇岛市委党校 河北秦皇岛 066000)

毛泽东炮击金门的决策指挥艺术

张永侠

(中共秦皇岛市委党校 河北秦皇岛 066000)

1958年8月23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作出了震惊世界的炮击金门决定。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仗,更是一场政治仗、外交仗和宣传仗。在这场战役中,毛泽东充分运用了军事手段和外交手段,牢牢把握主动权,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表现出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决策艺术。

一、毛泽东亲自指挥炮击金门

早在1958年7月,毛泽东就定下了炮击金门的决策。他亲自选将,亲自部署安排。毛泽东所选之将,就是叶飞。叶飞生前讲,“炮击金门是在北戴河指挥的。也可以说是毛主席直接在指挥。”[1]1958年7月27日,毛泽东给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总参谋长黄克诚大将写了一封信:“睡不着觉。想了一下。打金门停止若干天似较适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势。不打无把握之仗这个原则,必须坚持。”[2]毛泽东从国际政治的角度,考虑得很深,布置得也很细。1958年8月21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亲自召见叶飞,听取叶飞关于炮击金门准备情况的汇报。毛主席一面听我汇报,一面看地图,精力非常集中。还把叶飞留在了北戴河参加指挥炮战。

1958年8月23日下午5时30分,北戴河一声令下,福建前线部队近500门大炮一起开火,整个金门岛顿时淹没在硝烟之中。这次炮击规模空前,被新闻界形容为“万炮轰金门”。炮击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发射炮弹近三万发,击毙击伤国民党军中将以下官兵六百余人,两名美军顾问也在炮击中丧生。第二天,我军又进行了炮兵和海军的联合打击,国民党军对金门的海上运输被迫中断。

二、炮击金门意在摸清美国战略底牌

到8月底,金门已被完全封锁,国民党守军陷入靠储备品度日的困境之中,金门指日拿下。当时,国内外分析人士都认为解放军下一步作战行动将是登陆金门。但毛泽东却在9月3日果断命令:从4日起停止炮击三天,以观各方动态。金门地区的炮声虽然沉寂了下来,但斗争却扩大到了国际政治的舞台。政治谋略斗争取代了军事行动。9月4日,毛泽东决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名义发表关于领海的声明,宣布中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国政府许可,不得进入中国领海及其上空。同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也发表声明,公然声称要出兵帮助台湾当局防守金门、马祖。还狂妄叫嚣:“如果不得不出面干预,就得动用一些小型原子武器。这是一种令人不愉快而我们必须面对的前景。”据艾森豪威尔后来透露,当时美国并不想同中共作战,之所以发表这样的声明,是由于采纳了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的“让共产党猜不透”的建议,企图通过核讹诈使中共知难而退。然而,毛泽东并未因此而退缩,他以大无畏的气概和灵活的斗争策略,同美国进行了反复较量。正如叶飞所说:“艾森豪威尔不是毛主席的对手,完全被毛主席调动了。”9月7日,美军出动7艘军舰为蒋舰护航,以帮助蒋军恢复金门的海上补给线。美舰的卷入,使情况复杂起来。如果开炮射击,就有可能打上美舰,导致与美军发生直接冲突。叶飞深感事关重大,立即通过电话向毛泽东请示,毛泽东不假思索地回答:“照打不误”。“是不是连美舰一起打?”叶飞请示。“只打蒋舰,不打美舰”,毛泽东进一步交代说:“不要急于开炮,要等美蒋联合编队抵达金门料罗湾港后才打,你们要每隔一小时报告一次美蒋联合编队的位置、编队队形、航行情况,对方进入料罗湾时,要等北京的命令才能开火。”当叶飞问及“如果美舰向我开火,我们是否还击”时,毛泽东明确表示:“没有命令不得还击”。[3]当解放军炮击国民党向金门运送补给的船只时,护航的美舰竟弃之于不顾,一炮未发,迅速逃离。美国军舰的这种态度,使当时交战前线的国共双方人员都感到十分意外。正如叶飞所说:“ 这时台湾海峡的形势已经非常清楚,蒋介石千方百计想拖美帝下水,而我们则力求避免同美帝发生直接冲突,美帝也极力避免同我发生直接冲突,这就是当时台湾海峡非常微妙的三方形势。”[4]

1954年12月,美台签署《共同防御条约》,不但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而且是对中国安全的威胁。当时毛泽东对于美国对中国要采取什么行动,特别是对于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底牌如何还不清楚。因此,通过采取炮击金门有限的军事行动来摸清美国的底牌是毛泽东的主要用意。

“认识到美国是在确保其既得利益的前提下采取守势,在台湾海峡问题上是想撤出金、马,只保守台湾,这对于中共中央、毛泽东确定下一步国内的大政方针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所以说炮击金门的意义,远不仅仅在于打了多少炮弹,杀伤了对方多少人,毁伤了多少舰机,而在于为最高层的决策提供了依据。”[5]

三、炮击金门是世界战争史上独特的战役

整个战役都是用大炮隔着大海向对方轰击,可以说,是单调得不能再单调的军事行动了。但是,就是在这样一种军事行动中,毛泽东同样表现出高超的指挥艺术。

从此,海峡两岸国共两党仅在单日打炮的历史延续了20年之久。这种奇特作战方式,使全世界的舆论都感到惊奇。连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也怀疑,“我奇怪我们是不是在进行一场滑稽歌剧式的战争” 。[6]实际上,这种炮击已经是一种政治上象征性的战争,成为了国共两党保持联系的一种特殊形式。毛泽东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表现了高超的斗争艺术,打而不登,封而不死,打打停停,时打时停,实行象征性的单日打炮,是为了反对美国的“停火”阴谋和蒋介石拒绝谈判的顽固态度;双日不打,有意让国民党固守金门,则是为了将美蒋拖在金、马这个“ 绞索”上不能脱身,并向台湾当局和广大军民表示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解决的诚意,这是毛泽东高超军事指挥艺术的典型范例。对于这场特殊炮战,直接指挥该战役的叶飞上将赞扬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说:“美蒋完全被毛主席高明策略牵着鼻子走,打炮也变成了美蒋我三方之间一种特殊的对话,一种不在谈判桌上进行的谈判。这真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观。”[7]

这样一场形式独特的炮战,在战争史上也是绝无仅有。这场戏剧式战争的总导演和总指挥就是毛泽东,他巧妙地将军事斗争、政治斗争与外交斗争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成功地把握了战争的发展方向,稳操战争主动权,既严惩了蒋军,又挫败了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捍卫了国家的主权与尊严。这样一个看似戏剧化的战争进程,实则体现着毛泽东出神入化的指挥决策艺术。

[1] [4]《毛泽东生平全纪录》,(上卷),主编,柯延, 回忆人,叶飞,中央文献出版社。

[2]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史网,毛泽东《关于把握打金门时机给彭德怀、黄克诚的信》。

[3]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史网,《炮击金门——毛泽东导演的战争奇观》。

[5] [6]《北戴河往事追踪报告》,作者:徐焰,中央文献出版社。

[7]《实话实说丰泽园》,作者:李静,中国青年出版社。

《叶飞回忆录》, 解放军出版社。

《毛泽东文集》,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外交思想研究》。

张永侠,副教授,工作单位:中共秦皇岛市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室。

猜你喜欢
美舰叶飞北戴河
本期导读
叶飞在玉井
随手拍
美舰警告射击伊朗船只
爱琳
魅力北戴河
天下第一
赴会北戴河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