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的大学路何以越走越窄

2012-08-15 00:48孙翠娟王品清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资源分配学费机会

孙翠娟 王品清

(燕山大学 河北秦皇岛 066004)

农村孩子的大学路何以越走越窄

孙翠娟 王品清

(燕山大学 河北秦皇岛 066004)

农家子弟的大学之路越走越窄已经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问题。我们不能想象,在一个农村适龄考生占较大比重、同时高校招生规模又不断扩大的高考背景下,城乡大学生的比例会出现82.3%和17.7%的巨大落差。本文将就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做逐层分析。

教育体制;教育资源分配;大学生就业

相比之下,高昂学费的直接承担者们的收入却并未同步增长,特别是农民。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96-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个人纯收入年均增长232元,仅相当于高校学费涨幅的1/12。如果以2008年的最低5000元年度收费为标准,在不考虑其他费用的情况下,供养一个大学生的支出相当于一般农村居民一年多的纯收入,农村贫困家庭25年的纯收入。如果加上学生的其他费用,在考虑家庭的基本生活消费后,还有多少农民能供得起孩子上大学?正因如此,我国农村因学致贫的现象普遍存在,因为负担不起大学的费用而被迫放弃上大学机会的农村孩子也是处处有之,且比例绝不在小。

二、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是影响农家子弟高校就读机会的主因

目前,就高校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问题,学界已达成的普遍共识是:(一)城乡大学生比例的巨大差距是高中阶段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实际积累和延续。近些年,教育改革在高中阶段的突出体现是大力推行示范类学校,培养重点高中。普遍做法是,各地政府把本行政辖区的一两所城市重点高中作为投资的主要对象,招收本辖区的优秀生源,致使重点、示范高中在政府的扶持下,形成长期的良性循环,即:充足的投资保证豪华的校舍,优秀的生源保证高升学率。正因为如此,在经费等教育资源总体不足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厚此薄彼”的倾斜性做法势必导致高中之间的不平等竞争。于是,与城市重点高中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量的农村高中和非重点高中在毫无竞争力的情况下陷入重重困境。也就是说,高中阶段突出重点的现行教育资源配置模式直接导致了学校竞争力两极分化的恶果: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且城乡高中因资源分配不平衡而产生的差距最终体现在高考分数上;其连锁反应是学生的未来流向也必将分化: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因为有更多的机会进入重点高中,进而又大大增加了进入重点大学的机会,而家庭条件不好的农村孩子则正好相反。有调查显示,来自政府管理者、企业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等社会优势群体的子女获得最多进入重点大学的机会,而社会弱势阶层尤其是农家子弟在上高中前就几乎已经退出竞争了:因为,他们所上的高中几乎不可能是重点高中。(二)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失衡是农家子弟高校教育机会减少的直接原因。在现行高考录取制度下,高校资源分配不均必然导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距。211工程所确定的100所重点高校中,中东部大城市占了近70所,其中,北京22所,上海10所。现在各高校按计划投放名额,而不是按考生数量均衡分配,高教资源比较丰富的大城市招生录取的比例特别高。这种不公平的高校招生名额投放办法至少又产生了这样一个不良后果:农村孩子进入高等学府的机会再度因体制的不公平而减少。再加上五花八门的招生腐败行为对农村孩子进入高校机会的赤裸裸的侵害与剥夺,如“罗彩霞案”、“假少数民族事件”、“高考移民事件”……

显然,为社会公平计,教育资源的分配绝不能再走“扶强抑弱”的老路,而应采取向弱势者倾斜,向薄弱地区倾斜的政策;对农村孩子实行保护性差别对待,以弥补他们在受教育机会起点上的不平等,尽可能缩小城乡之间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的差距才是教育公平的应有价值体现。也唯有如此,农村孩子的大学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三、严峻的就业压力挫伤了农村家长供孩子高校就读的积极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教育投资作为现代社会家庭中的一笔巨大支出,支付者们期望的是合理的预期回报。因此,毕业后能否获取一份理想的工作无疑是所有家长及其子女们共同关注的问题。而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压力下,教育投资也如资本投资一样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尤其是本就无力承担高昂学费的农民,他们是在用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血汗作为赌注供孩子上大学。且由于所谓的“父亲就业时代”的到来,家庭背景一下成了就业的关键因素,农民子弟的就业之路定会更加艰难。这样,对农村孩子来说,上大学已不必然能改变他们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既然如此,供孩子上大学也就不必然成为农村家长的份内义务。近几年“新读书无用论”开始在农村蔓延。这种观念不仅使部分大学生弃学,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它直接导致了高中、初中乃至小学辍学人数的增加。而这些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更深层次的可怕结论是:农民开始漠视文化,因为读书已不能再承载他们太多的希望。

结语: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作为社会人角色转移的主要方式,理应为每一位社会成员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平等的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机会。因为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充满动力与活力,也才能有公平与和谐。而当作为最主要的弱势群体的农村孩子向上流社会迈进的路越走越窄,当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不再寄希望于教育与文化时,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无疑是一个令人担忧而又十分危险的信号。

[1]教育部.《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中国统计年鉴(2008)》。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1994 年之前,高校对按计划招收的大学生实行公费培养,尽管当时高校录取比例普遍很低,但免费上大学加上毕业包分配不知给多少农村孩子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了上大学即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1999 年全国高校实行扩招,当年招生人数就从1998年的108万扩大到153.73万(实际159万),今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又创新高,使高考录取比例高达75%左右。假设扩招不包含经济目的,假设高校收费不随扩招而大幅飙升,那么举国应当为更多的上大学机会的出现而欢呼。但事实是,扩招在给大多数城市孩子、富家子弟提供了更多上大学的机会的同时,却将农村子弟、尤其是农村贫困家庭的子弟推入了上大学难的困境。就全国范围而言,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农村大学生的比例比80 年代下降了近一半,且在重点高校所占比例还要低。这确实是一件令人堪忧的事情。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高昂的学费成本已成为难以承受之重

94年前,上大学基本上是“免费的午餐”;但1996年试行并轨招生以来,我国大学学费可谓一路飙升,96年猛涨过2000元,97年3000元左右。2000年收费标准又一次猛涨,普遍在99年的基础上提高了15%,有些地方高达20%,学费一举跳过4000元大关。2004年,由于自主招生规模的扩大,学费普遍涨至5000-10000不等。至此,在短短的7、8年间,我国高校学费就普涨了6-12倍,这一惊人涨幅不仅世界领先,也绝对令世人瞩目。

孙翠娟,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教师,讲师,法学硕士。王品清,燕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师,讲师,律师。

猜你喜欢
资源分配学费机会
新研究揭示新冠疫情对资源分配的影响 精读
我的兴趣班学费
给进步一个机会
一种基于价格竞争的D2D通信资源分配算法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孔子曰”之孔子的学费
云环境下公平性优化的资源分配方法
OFDMA系统中容量最大化的资源分配算法
大学学费“涨声”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