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电视节目的精品要素

2012-08-15 00:52史建国
科技传播 2012年21期
关键词:电视片采访者生动

史建国

吉林省东丰广播电视台 ,吉林辽源 136300

任何一个真正好的艺术作品,无论是小说、绘画、摄影作品还是电影电视都需要有强大的细节力量做支撑,因为“有时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生动很多,深刻得多,有力得多。”电视片要饱满充实,有血有肉,避免空洞的说教,就要设置一定的细节和过程。好的细节,胜过长篇的道理阐述,好的细节,能够无声无息地渗透到每位观众的心灵深处。电视片往往是靠精彩的细节取胜的。在我们看了那么多的电视片之后,回想起来,能在我们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那一个个生动的细节。在纪录片《沙与海》中,茫茫的沙漠里,那两个骆驼头和脚的枯骨;在《龙脊》中,潘能高和同学为了确定谁去提水冲厕所,他们二人便划拳。这些平凡的细节彰显了电视片的艺术魅力,也是电视节目能够打动人,成就许多精品的因素之一。

那么什么是细节呢?所谓细节,是指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个个具体的、生动的、真实的、细小的环节。细节虽小,但功能强大。有人可能认为大的事件才有分量,豪言壮语才有力量,新的思想观念才有闪光点,而电视片的表现却恰恰注重的是那些不起眼的细节。细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电视创作往往是以小见大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才是人与人的区别所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个性所在、集体与集体之间的特点所在。细节常常被看做电视片成功的基石。好的电视片往往是由一连串的精彩细节编织而成。细节的恰当应用有利于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思想的表达和作品艺术魅力的增强。可以说传神的细节在电视节目中起着“画龙点睛、震撼心灵”的作用,它让电视报道更加生动、鲜活、真实、可信。作为电视人,要发现和挖掘细节,正确适时地运用细节,就必须了解和把握细节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

1 通过细节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电视节目表现人物,如果没有具体的细节,往往使人容易感到空泛,干瘪。用具体感人的细节塑造形象,往往使人物更生动、鲜明。大型纪录片《毛泽东》中有一个细节,上午会谈因为赫鲁晓夫的无理要求不欢而散,下午会谈前,毛泽东首先请赫鲁晓夫游泳。游泳池里,毛泽东自由畅游,甚至能立在水中一动不动,而赫鲁晓夫抓着游泳圈还手忙脚乱。这一游泳细节就生动表现了毛泽东好胜、不怕威逼的性格。在本台记者所拍的人物专题片《谢老汉的青青乐园》中,记者就用了挂在门口的铜铃,挂在屋檐下的锄把,以及草编鸡窝,缝补的土筐等一系列的60年代特有的家用,来突出表现谢老汉从教师岗位退休后,以躬耕于农村为乐,以为农民朋友传授现代农业知识为乐,自甘清贫,精神世界却异常丰富的人物形象。

2 通过细节展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

电视画面的特性决定了对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展示不可能象报纸和广播那样淋漓尽致地描写和透视,但画面细节恰恰最利于人物情感的表达。节目中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是一个眼神,往往能够反映出人物的特有的性格、心态;能够揭示出人物更加丰满的个性特征,揭示出人物与事件之间的微妙联系。在中央10套《探索发现》栏目播出的记录片《传世象牙佛》中,郭元亨道长从卡房子山的老鹰窝中取出埋藏多年的盛装国宝的木匣,跟随取宝的两个战士急于一睹国宝想帮他打开木匣,而郭元亨却摆手拒绝。接下来的一系列细节生动地展现了郭元亨道长对自身信仰的忠诚以及对保护国宝献出生命的先师们的深深的怀念之情。他首先来到了山脚下的小溪中洗净了双手,跪在地上、打开木匣,看到国宝完好无损后,双眼饱含热泪,深深的拜了下去……这一段没有解说的细节展示,是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的。令人看后无不为之动容。笔者曾经拍过一部名为《好媳妇 李忠凤》的专题片,她赡养了两个哑巴叔公公和一个瘫痪在床的八十高龄的爷公公,在她每天给爷公公洗脸的时候,记者抓拍到了她先用热毛巾在自己的脸上捂下,试了一下毛巾的温度,然后再给爷公公擦脸,这一细节体现了李忠凤孝顺老人,体贴入微的善良心地。也是这一专题片获得省一等奖的亮点所在。

3 通过细节刻画强化和升华电视节目的主题,以引起观众的共鸣

细节是电视节目的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和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一个节目只能表达一个主题,围绕一个主题,往往会有很多细节,但所有的细节都必须为强化和升华节目的主题服务。在《龙脊》中,石梅珍因为家中无钱而辍学,当其它的孩子在教室中上课时,她和小伙伴们倚在教室门口听老师讲课;在闲暇时玩在学校最喜欢的游戏;她们还用特有的瑶家山歌唱道:“妹不知,爷娘不送妹读书,爷娘不送妹读课,无有文章,无有名”;在下学期开学时,当石梅珍受到希望工程的救助复学后,她和同学们在为新建的教室打扫卫生时,辍学的潘井妹却远远地站在一棵树旁看着这一切。这时,摄像机由孩子们劳动的全景慢慢地推到潘井妹的脸上。这一系列画面细节和同期声细节的运用,让观众强烈地感受到了失学女孩对知识的渴望,对上学的憧憬。也反映出希望工程这一关系国家未来的重要举措的任重而道远。本台记者曾经拍摄过一部反映保护人类生态家园,制止滥砍盗伐、毁林开荒的电视专题片《拯救碧水青山》,在山中的毁林开荒地块,一些农民为了一己私利,在垦荒地块的周围,把成龄的树木根部扒掉了一层树皮,以等待树木死去,然后再向外围开垦……在一乡路两旁,耕地一侧,记者抓拍到了靠近道路北侧的树木明显比南侧的树木稀少,甚至成片的树木死去,就感到为何一条路的两侧,为何差别那么大,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是北侧耕地农户害怕树木和庄稼争夺生长阳光和水分,而偷偷的把树木弄死了。在画面细节的运用上,摄像机由路南侧的树木转到北侧没有树木的路段,接着又推向了死去枯黄了的树干,又拉开到路边的耕地,这段细节镜头的运用,配以现场主持人的解说,让观众看后觉得非常痛心,对穷极心思毁林开荒的恶劣程度有了深刻的了解。上面的两个细节的运用都是围绕保护森林,爱护大自然这一主题服务的,节目播出后引起观众强烈的思想共鸣。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教育效果。

4 细节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客观真实的画面细节远比千言万语的叙述要生动、深刻、真实的多。托尔斯泰曾说过“要表现,不要陈述”也从侧面说明了画面细节不可替代的作用。画面细节在被展示和运用时,往往是被放大、被刻意突出、被特别交代的,加之电视独有的现场感,细节常常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表现人物时,特写镜头通过细微表情、眼神和动作的变化可以揭示人物复杂多样的内心世界,传达各种情绪、情感和思想,渲染气氛,创造氛围。央视新闻《杭州最美司机—吴斌》,利用车内摄像头记录的画面细节展示了吴斌在生命中最后的76秒,留下的责任、爱和伟大的平凡。在突遇不明物体刺透挡风玻璃,重重的砸在吴斌的身体上的时候,吴斌的第一反应没有捂肚子,而是把稳方向盘,换挡减速,停车,打开双闪,拉好手刹……76秒生死一刻,24名乘客无一受伤。他用超出常人的毅力忍受住剧痛,用生命把客车停靠在了岁月的宁静里。这一系列细节展示,感动中国,感到世界,起到了震撼人心的教育力量。可以说,如果没有车内电视摄像头展示的这一连串的细节,靠文字描写和叙述是很难收到这样的震撼人心的效果的。

5 细节可造成某种情趣,满足观众不同审美需求

好的画面细节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细节的挖掘可以展现丰富多样的现代社会形态,激发观众的思考和联想,造成某种情趣,满足观众不同的审美需求。轻松、活泼、幽默的细节会使观众时而忍俊不止,时而捧腹大笑,或是时而陷入沉思,时而却又泪流满面。由国防科工委和中央电视台军事部合拍的《热血丰碑》第一集中,编导采访女焊工郭玲华一家。采访的主题应该是郭玲华。但采访者一上来却提了一个迂回性话题,话筒指向了郭玲华的大女儿:“你的工作怎么样?”

女儿答:“还可以。”

采访者:“我帮你调个工作好不好?”

女儿:“那好啊。”

采访者:“调你去接你妈妈的班。”

女儿:“啊,这个……焊工……考虑考虑。我想我不能干,吃不了那苦。”

采访者(转向小女儿)“小琳,怎么样?”

小女儿:“也许能到造船厂去干,但不能当焊工。”

这是一段精彩的细节采访。采访者没有干巴巴地去问:“怎样看待你妈妈的工作?”“焊工在造船厂是怎样的工种?”而是很巧妙的设置了一个谈话场,使被采访者在漫不经心的闲谈中提供了采访者需要的信息。浸渍了被采访者的个性化心态,营造了情趣,对刻画主人公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巧妙效果。同样,本台拍摄的《农村秸秆沼气点亮农屋》一片中,采访一位农村妇女,记者问她“和过去燃烧秸秆取暖做饭相比,这样有什么好处?”这位大姐脱口说出了一串顺口溜:“过去那是‘街上柴草堆,院里满天飞,做饭一身土,还得用嘴吹。’现在好了,‘不见炊烟起,只闻饭菜香。’”这段诙谐幽默的同期声细节,看后让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但过后细想真是这么回事,让人们确实感到了农村社会生活上越来越大的进步与变化。

综上所述,电视节目中细节的功能是强大的、也是不可缺少的。电视节目和其他艺术作品一样,都需要有强大的细节力量做支撑。鲜明、独特、运动的电视画面语言构成的细节,往往成为人们头脑中挥之不去的记忆;好的细节,可以使人物更丰满、事件更生动、节目更富有感染力;出色的形象细节也是电视节目重要的感动因素和创作手段。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细节、发现细节、挖掘细节的闪光点,充分发挥细节在电视节目中的表达作用,这样我们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电视节目精品。

[1]穆青.关于新闻改革的一点设想[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2]张群力.电视审美与创作[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3]任金州,高晓虹.电视摄影与编辑[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4][美]麦尔文·曼切尔.新闻报道与写作[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电视片采访者生动
电视片《零容忍》观后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茁壮生长》:阿里安娜·赫芬顿的成功人生学
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作用探析
一眼千年
电视“语言”在电视片剪辑中的作用分析
试论电视语言在电视片剪辑中的作用
西尔莎·罗南:爱尔兰精灵初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