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竞技体育存在的弊端及改革

2012-08-15 00:54赵保强张庆利
军事体育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兴奋剂竞技运动员

赵保强 张庆利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广东广州510500)

1 我国竞技体育的成绩和问题

1.1 取得的成绩

改革开放后,在经济稳步增长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加快了与世界体育融合的步伐。鉴于当时体育资源有限、竞技体育面临巨大挑战的实际情况,我国于1984年提出了奥运战略,即把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作为体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这实际上就是我国竞技体育的 “优先发展”战略。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竞技体育在经费投入、后备人才培养、场地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为我国体育代表团在奥运赛场上争金夺银打下了基础。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我国竞技体育不断超越自己和他人,不仅稳居奥运奖牌榜第一集团,在一些弱势项目 (如110 m栏等)上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经过长期的探索,我国形成了以奥运会夺金为最高目标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事业不断发展进步。截止到2004年底,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中,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1 798个,创造世界纪录1 119次。中国竞技体育已经成为世界体育舞台上一支非常强劲、耀眼的重要力量。尤其在“十一”五期间,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了世界冠军634个,创超世界纪录88次,在北京奥运会、两届冬奥会、两届亚运会、一届亚东会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创造了我国竞技体育的新辉煌。

1.2 存在的问题

在人类享受竞技体育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品尝了竞技体育的苦果。运动场上,就像释放了 “潘多拉”盒子,赛场暴力、黑哨、贿选、兴奋剂等如邪恶的幽灵冲击着公正、公平的奥林匹克精神;器材的高科技变相剥夺了运动员的公平竞赛权利;竞技体育的追求,把本应培育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运动员,沦落为量化纪录的工具。这一切无一例外侵蚀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健康肌体,导致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出现诸多问题。除此之外,我国竞技体育还面临两大突出问题。

一是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不多。目前,我国竞技体育传统项目有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举重(女)等,在世界体坛保持了一定的优势。2008年奥运会所获51枚金牌中,多来自传统优势和新增项目,跳水7枚、举重8枚、乒乓球4枚、羽毛3枚、体操9枚、射击5枚、柔道3枚、拳击2枚、赛艇1枚、游泳1枚、跆拳道1枚,占金牌总数的84.3%,这说明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绩的取得主要依赖于传统优势项目。而且,运动员在传统优势项目上取得的成绩已近饱和,获取奖牌的空间极其有限。随着其他国家对中国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的重视,以及中国优秀退役运动员赴海外执教,国际体育组织改变竞赛规程、规则、评分标准等,使中国竞技体育传统优势项目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从目前看,我国传统优势竞技体育项目过于集中在几个小项目上,已成为竞技体育发展的 “瓶颈”。一些基础大项和群众喜欢的集体球类项目总体水平较低,综合竞争力与世界体育强国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

二是对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训练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训练中,存在重训练、轻教育,重技术、轻体能,重物质、轻精神,重赛时、轻平时,重局部、轻系统,重数量、轻质量,重体能、轻恢复等现象。尤其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体教分离,难以实现竞技体育和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众所周知,竞技体育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而青少年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专业队体制将竞技体育与教育分离,忽略了青少年成长的一般规律,割裂了竞技体育和学校教育的天然联系,无论对运动员的培养,还是对青少年全面发展都十分不利。

2 我国竞技体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体制的影响

我国竞技体育实行的 “举国体制”,实质为国家管理型体制,由政府一家来办竞技体育,社会基本上不参与。由于政府包办一切,统得过死,严重束缚了民间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束缚了民间的智慧和进取心,也极大地阻碍了社会办竞技体育的进程,不利于放手发动全社会办体育,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市场经济体制背道而驰。举国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竞技体育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在过多强调其政治功能的同时,必然会限制竞技体育的经济功能和娱乐功能的发挥和拓展。因此也必然排斥商业化经营和市场机制,从而给竞技体育带来了诸如国家负担过重、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等弊端。

2.2 项目布局的影响

原国家体委批准正式开展的80多个项目,被分为奥运会项目和非奥运会项目。为了向奥运会接轨,就得突出那些预计可获得奖牌的项目,势必放松或放弃尽管有深厚群众基础但夺牌无望的运动项目,还挤占了群众体育的投入,导致与全民体育目标的背离。我国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中,除乒乓球外,其它项目在群众当中普及率偏低,而在群众中普及性较高、影响较大的三大球以及田径、游泳等项目竞技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却具有较大的差距。如袁伟民在悉尼奥运会结束后的汇报发言中谈到的:“在田径、游泳基础项目和水上等项目中,我们都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在社会影响大的球类集体项目中我们技术创新不够,队伍青黄不接,发挥也不理想,这些问题不解决,我国的竞技体育就不可能形成坚定的基础。”

2.3 法制不健全滋生的弊端

近年来,由于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力,我国体坛拉拢、贿赂裁判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足球、篮球推行职业化后裁判执法不公的现象越来越多,“黑哨”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体育暴力袭扰了中国竞技体育,近几年在沈阳、武汉、重庆、上海、西安、北京等地,因观众对裁判判决不满,相继发生了球迷追打裁判、火烧看台、破坏烧毁警车的恶性事件。体育界的腐败、暴力等违法现象,有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4 高科技物化的影响

竞技体育借助科学技术的成果,在运动方式、训练手段、场地器材上都获得了相应的利益,人类极限被一次次打破。科技对提高竞技体育成绩的推动作用,使人们产生了对科技的迷信。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对竞技体育的创新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科技成果不加限制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表现最突出的问题就是 “违禁”药物问题。利用药品挖掘所谓 “人类潜能”,是对人的一种摧残,它使竞技体育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从最早的1968年规定的8种兴奋剂到现在120多种违禁药物,从尿检到今天的血检,从飞机上抽检到运动会现场检测,不论反兴奋剂的力度多强硬,检测方法技术多发达,检测手段多高明,当今竞技体育中兴奋剂的使用始终没有停止。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就有运动员卷入兴奋剂的漩涡。据《中国体育报》报道:自1987年至今,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被查出服用兴奋剂的中国运功员就有30多人。

3 破解竞技体育困境的对策

3.1 注重竞技体育的德治工作

竞争性是竞技体育最基本的特征,是竞技体育的灵魂。离开竞争性,竞技体育也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但是竞技体育中的竞争性,不是以战争的方式的竞争,也不是以获取最大竞技利益为目的的竞争;竞技体育的竞争是人人平等、主张公平的竞争。在今后的竞技体育发展中,我们要更加注重竞技赛场上的奥林匹克精神,将奥运会倡导的公平竞争、重在参与的理念真正付诸实践,深入每个人的心中,结合中国实际,做好竞技体育的德治工作。

3.2 不断深化体育改革,加强体育法制建改

在我国竞技体育新时期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好体育法制化工作。尽管在 《体育法》中有竞技体育专门条文,但是仍然不完善,且可操作性不强。因此,要加快体育立法步伐,加快体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重点领域的体育立法,加强体育法律、行政法规等高层次立法。加强体育配套立法,抓紧进行全民健身、体育纠纷仲裁、体育市场管理、体育竞赛秩序等领域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起草工作。进一步健全符合体育改革和发展要求的体育法规体系,同时要大力开展执法监督检查。

3.3 发展体育科研,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竞技体育的科研工作要以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需求为着力点,加强科技攻关,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参赛实力。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高层次体育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抓好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加强学校体育及校队建设结合工作,使体育人才尤其是后备人才的总量不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3.4 完善运动队文化教育和保障体系

确保运动员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努力开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水平,增强就业能力。进一步采取各种方法为退役及现役运动员接受高等教育创造条件,继续落实和完善退役优秀运动员免试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各项政策,实施工伤保险和运动员奖学金、助学金制度。重视、加强对运动员劳动、医疗等各方面权益的保障工作。继续通过有效的经济补偿措施,并协调各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加强对退役运动员就业的支持和指导,并鼓励、引导其通过市场自主择业。继续实施老教练员、老运动员关怀基金计划。

3.5 狠抓赛风赛纪,净化赛场风气,加强体育行业作风建设

赛风是体育行业作风的集中体现,要不断完善竞赛规则和规程,建立健全体育赛事的仲裁制度和赛风赛纪的监督、检查、认定和处置机制,加大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执裁不公、扰乱赛场秩序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做好反兴奋剂工作,坚持 “严令禁止、严格检查、严肃处理”的反兴奋剂工作方针,提高抵制兴奋剂的自觉性和反兴奋剂工作水平,加强反兴奋剂的国际合作。

[1]肖林鹏,等.中国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战备的历史评价,上海体育学学报,2002,(2):123

[2]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群众体育战略研究:2005年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群众体育高层论坛[C].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3

[3]段世杰.备战2008年奥运会暨2005年冬训动员大会上的讲话[EB/OL].国家体育总局官网

[4]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 [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38

[5][荷兰]E·舒尔漫.科技文明与人类未来 [M].李小兵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110~141

[6]熊文,王泽义.竞技体育及其伦理价值意蕴[J].北京体育学院报,2004,(4):545~546

[7]国家体育总局司.体育十一五发展规划 [S].2006-07-11

猜你喜欢
兴奋剂竞技运动员
我国兴奋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之评价研究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使命所向与危机消解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花与竞技少女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