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跛脚的分析及防治

2012-08-15 00:42沈林園蒋小兵雷怀刚
猪业科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跛脚口蹄疫母猪

高 菲,沈林園,蒋小兵,雷怀刚,朱 砺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所,四川 雅安 625014)

1 仔猪跛脚的病因

仔猪因身体尚未建立稳定的抵抗系统,抵抗力较低。对外界刺激敏感,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和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仔猪跛脚的现象较为常见,其原因是因为饲养管理不当的应激和疾病的侵扰,导致仔猪蹄脚骨之间脱离、软组织硬化、骨髓纤维化、毛细血管充血、肌肉组织发炎等病理变化,使仔猪发生运动障碍。在猪场实际生产中,饲养管理和疾病的侵扰这两类因素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在生产管理中,仔猪跛脚往往都伴随着其他疾病的发生,需要仔细诊断。

1.1 传染性疾病

1.1.1 病毒性感染

1.1.1.1 口蹄疫 口蹄疫(aftosa)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疾病。该病毒属于口疮病毒属,有7 个血清型(O、A、C、亚洲1、南非1、南非2 和南非3),型间无交叉保护。该病毒呈球形,无囊膜,有衣壳包裹。在pH 为7.2~7.6 的范围内,夏季可以存活3 d,冬季存活28 d。猪患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以蹄部水疱为特征,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明显,出现蹄冠、蹄叉、蹄踵发红、形成水疱和溃烂等现象。有继发感染时,蹄壳可能脱落;病猪跛行,喜卧,严重时发生死亡。不同年龄的猪易感程度不完全相同,一般是越年幼的仔猪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猪口蹄疫多发生于秋末、冬季和早春,尤以春季达到高峰。本病常呈跳跃式流行,主要发生于集中饲养的猪场、仓库,城郊猪场及交通沿线;畜产品、人、动物、运输工具等都是本病的传播媒介[1]。

1.1.2 细菌性感染

1.1.2.1 猪放线杆菌 猪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在组织和培养基上呈丛状或栅栏样,不运动,不形成芽孢,无荚膜。在动物组织中能形成带有辐射状菌丝的颗粒状聚集物,外观似硫磺颗粒,呈灰色、灰黄色或微棕色,大小如别针头状,质地柔软或坚硬[2]。在2~4 周龄的仔猪发病率较高,发病时症状为肢体远端充血(导致蹄、尾和耳坏死)和关节肿胀,常伴有体温升高,皮肤发绀,出血性淤斑,喘气等症状。断奶仔猪可见厌食、发热、持续性咳嗽和呼吸困难,肺炎等症状。患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猪放线杆菌长存在于各种年龄健康猪的扁桃体、口腔和母猪的阴道。除了猪体内寄存,在土壤、饲料和饮水中也存在该菌。在猪场内传染主要是因为饲养人员的走动、猪配种以及母猪传染给仔猪。猪放线菌主要是通过损伤的黏膜或皮肤感染,继而致病。

1.1.2.2 类鼻疽 类鼻疽是人畜共患病,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不形成荚膜及芽孢。一般存在于水和土壤里,通过受损的皮肤进入机体,潜伏期一般为3~5 d,发病率较高[3]。通常为亚临床症状,起病较急,寒战高热,并伴有气急,厌食,流鼻液,咳嗽,后躯麻痹等,同时出现皮下组织、淋巴结、肺脏、脾脏和肝脏有干酪样绿色脓性物质。

1.1.2.3 副猪嗜血杆菌 副猪嗜血杆菌是巴斯德菌科中小型多形态杆菌,革兰氏阴性菌,有荚膜多糖抗原和菌体结构抗原。在巧克力培养基上培养24~48 h,菌落为光滑型,灰白色透明,直径大约0.5 mm,该菌在低氧环境中生长良好。其致病机理是副猪嗜血杆菌破坏上呼吸道的防卫机制,首先侵入敏感猪的鼻窦和气管引起黏膜损伤,在外界诱因下继而引起关节炎导致仔猪跛脚发生。通常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的5—8 周龄期间,多是由于缺乏母源抗体的保护造成的[4]。发病率为10%左右,发病死亡率为60%~80%。发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关节肿胀、跛行、步态僵硬等。该病的传染主要通过空气,猪之间排泄物的接触传播,同时与环境应激有关。

1.1.2.4 骨突炎 仔猪骨突炎的发病一般较少,认为是由不完善的血液循环导致骨组织的部分坏死所引起的,跟骨骨突密度增高(硬化)、形状不规则等改变有关。临床症状表现为后腿前滑,站立困难,弓背,犬坐,逐渐侧躺,坐骨结节有捻发音等症状。该病可能导致仔猪后期的腿无力综合症。

1.1.2.5 蹄叶炎 蹄叶炎的发病因素较多。主要是由于猪贪吃嗜睡,运动少,体重迅速增加导致蹄匣压力过大造成的。发病机理是蹄部血液循环不良,组织毛细血管充血。最后发炎引起猪蹄叶炎。临床症状表现为蹄部外部无变形,并伴随发热和肿胀,轻触患处,猪表现为敏感、疼痛。

1.1.2.6 纤维性骨炎 纤维性骨炎的发病和钙、磷、维生素D 代谢障碍有关。在高血磷、低血钙时,后者刺激甲状腺功能亢进,分泌大量PTH,使骨质疏松和硬化,导致软骨和骨髓被纤维组织代替。临床症状表现为跛行,交替跛行,不能站立,长骨变短弯曲,关节和面骨变大,并伴随着便秘或下痢及消化紊乱,消瘦、贫血等症状。

1.2 非传染性疾病

1.2.1 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症又称为增生性骨关节炎,是由于构成关节的软骨、韧带等软组织变性、退化,关节边缘形成骨刺引起的。病因是由于日粮中钙磷比例失衡,或者地面较硬导致的。

1.2.2 肌坏死

分为背肌坏死和腿肌坏死,属于应激性疾病。该病易发生在5 月龄左右,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加快,皮肤发红,背部单侧或双侧肿胀,肌肉僵硬,震颤,卧地呈犬坐姿势。发现这种应激性的疾病应即刻淘汰该猪,严防遗传给后代。

1.2.3 股骨炎性骺脱离

属于腿无力综合征的一部分,常见于刚断奶仔猪。该病可能是外力导致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缺血坏死,从而使骺板与股骨头分离而造成的。临床症状为1 条或2 条后腿突发严重跛行,不愿或不能站立,犬坐,尖叫,臀部疼痛,有捻发音,肌肉消瘦。

1.2.4 擦伤和创伤

在仔猪刚出生不久,容易乱窜,以致被母猪压伤或栅栏卡伤,导致轻重不同的跛行。

2 仔猪跛脚的综合防治

2.1 病原性感染

2.1.1 病毒性感染造成的跛脚

主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疫苗免疫加以防治。保持猪舍及用具清洁卫生,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保证仔猪的防寒工作,也要保证新生仔猪能够及时吃到初乳,增强仔猪的抵抗力,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一旦发现有口蹄疫病毒感染,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或进行捕杀;然后对猪舍清除粪便、污染物和彻底消毒,防止病原的传播。

1)主动免疫:对口蹄疫的预防措施主要还是接种疫苗,高发区域应加强接种猪口蹄疫O 型浓缩灭活苗。仔猪出生后70 d 接种3 mL/头,仔猪出生后100 d加强接种5 mL/头[6]。

2)被动免疫:增强猪群机体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有效降低口蹄疫病毒的感染率。具体用法:①饮水中添加食用盐1 kg/t+复方花青素提取物500 g/t,连续饮用9~10 d;②93%包被维生素C 300 g/t+ 复方花青素500 g/t,拌料饲喂9~10 d;③按照药物说明,注射I 类干扰素。

3)消毒:①猪群,用0.5%的过氧乙酸带猪消毒,一天2 次;②猪栏,用2%的戊二醛用于栏内消毒,一天1 次;③猪场用氢氧化钠在栏舍外消毒,一天1 次。

2.1.2 细菌性感染造成的跛脚

主要还是从饲养管理、疫苗预防和药物治疗3 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在饲养管理方面,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做好母猪和仔猪的护理,消除各种诱发病因(例如粗糙的地板、环境潮湿且污染严重)。疫苗免疫方面,按照猪场免疫相关规则进行免疫。副猪嗜血杆菌灭活苗在初产母猪产前40 d 和20 d 各免疫一次,经产母猪产前30 d 免疫一次;仔猪在断奶时免疫一次,3 周龄时加强免疫一次。猪放线杆菌的免疫程序:生产母猪在产前40~45 d 首次免疫接种,3 周后(产前20~25 d)再次免疫,这样就避免将病原体传给仔猪。断奶仔猪40~45 日龄时首次免疫,60~65日龄时再次免疫。在药物治疗方面,类鼻疽的治疗一般采用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后来发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疗效比较好;在蹄叶炎、骨突炎、纤维性骨炎的治疗方面一般选用抗生素作为主要的治疗药物,蹄叶炎可选组织渗入能力很好的林可霉素作为治疗药物。

2.2 非传染性因素

2.2.1 加强饲养

加强仔猪的饲养,首先要加强母猪的饲养,妊娠母猪饲喂全价料,保持营养的平衡,添加维生素E 可以提高初乳的免疫球蛋白,保证仔猪的健康。仔猪出生以后,让其15 min 以内吃上初乳。同时,在仔猪断奶前后的仔猪饲料中适当添加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有机酸复合酶等,加快仔猪的生长发育,提高仔猪的自身免疫力[7]。

2.2.2 加强管理

减少各种应激反应,仔猪自身神经调节和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完善,对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适应性较差。应激造成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保持舍内温度和一定湿度、避免温度骤然升降,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分娩舍和保育舍的清洁和干燥。在做好清洁工作的同时,也要管理好圈舍的地板、护栏,防止意外伤害给仔猪造成跛脚。

[1] 韩磊,赵秀芹,唐青,等. 2001 年各国口蹄疫疫情简介[J]. 疾病监测,2002(6):16.

[2] 徐公义,王海丽,葛长城,等.鲁西地区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流行病学调查[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002-6004.

[3] 邱少富,端青.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基因分型技术研究进展[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9(2):176-178.

[4] 韩瑞明.河南省濮阳市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5] 李菊芬.提高仔猪成活率的综合措施[J].湖南畜牧兽医,2004(2):17-18.

[6] 甘振磊,汤德元,罗险峰,等. 猪口蹄疫疫苗的研究现状及使用效果[J]. 猪业科学,2012,28(11):96-99.

[7] 余云高,姜增固,李泽流,等. 提高集约化猪场仔猪成活率的综合技术措施 (下)[J]. 四川畜牧兽医,1999(4):96.

猜你喜欢
跛脚口蹄疫母猪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流浪狗
游法门寺
口蹄疫
完型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