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病人贫血原因分析及防治

2012-08-15 00:47徐会强李新华蔡巧芳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31期
关键词:铁剂血液学血透

徐会强 李新华 蔡巧芳

江西省安义县人民医院内科,江西安义 330500

贫血是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可以引起组织氧供与氧耗下降、心输出量增加、心脏扩大、心室肥厚、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认知能力和思维敏度下降等,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病情进展[1]。为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收集了我院4年来接受维持性透析3个月以上的85例典型病例的贫血原因作一临床分析,并对采取两种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该院2007年7月—2011年12月进行维持性透析3个月以上的85例典型病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26例,透析时间最长5年,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67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病6例,结石性肾衰竭2例,狼疮性肾炎1例,多囊肾1例,8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贫血,分为2组,两组年龄、性别、透析时间比较无明显性差异。

1.2 方法

①分析在该院维持性透析85例患者透析前的血液学变化,探讨其贫血原因。②按透析时间选择该院2007年7月—2008年12月透析的患者35例为对照组,选择该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透析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3000 IU皮下注射或透析结束时注入透析器静脉端,每周用量6000~9000 IU,同时给予静脉补充蔗糖铁或口服铁剂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适量输血。观察患者血液学变化,探讨其最适宜的贫血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治疗开始前分别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治疗第2周和第4周、第8周复查上述所有指标。

2 结果

2.1 85例维持性透析患者透析前血液学变化

85例患者血红蛋白80%在70~90 g/L之间,15%在60~70 g/L之间,5%在60 g/L以下,血清铁蛋白69%在300μg/L以下,23%在300~400μg/L以下,7%在400~500μg/L,1%在500μg/L以上,红细胞压积72%在0.1~0.2之间,22%在0.2~0.3之间,6%在0.3以上。

贫血原因:85例患者中90%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65%由于铁剂不足,23%由于红细胞丢失,10%由于透析不充分、血透过程失血引起贫血。

2.2 Hb及HCT变化规律

观察组在治疗第2周时所有患者Hb及HCT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第4周时10例患者Hb及HCT上升,Hb最高达100 g,HCT达35%。治疗第8周时46例患者Hb升高达90~100g,HCT达35%。4例治疗至第8周,Hb及HCT无变化。对照组在输血后患者Hb及HCT上升,第2周后5例患者Hb及HCT下降。第4周18例患者Hb及HCT下降,第8周时所有患者Hb及HCT都下降。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存在贫血,而且血液透析不能纠正贫血的发生。引起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原因有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铁摄入不足、红细胞丢失、红细胞寿命缩短、透析不充分、血透过程失血等,目前认为,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是血透患者贫血的主要原因,缺铁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第2位原因[2]。频繁取血化验,残留在透析管路和透析器的血液以及胃肠道失血等造成的慢性失血是铁缺乏的主要原因[3]。有效的红细胞生成既需要rhEPO又需要补铁。本组资料显示,rhEPO和铁剂合用,Hb及HCT上升速度快,维持时间长而稳定,明显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症状。我们在临床上应用Epo的同时,给患者补充铁剂治疗肾性贫血达到了更为显著的效果,可使患者的Hb和Hct得到了更为迅速的提升,且Epo的维持量较单用Epo者减少,此种方法既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又节省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1]陈孝文.慢性肾衰竭[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208.

[2]王海燕.肾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73-1680.

[3]李寒,王世相.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代谢状况的初步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0(9):482-483.

猜你喜欢
铁剂血液学血透
临床血液学检验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孩子贫血能食补吗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术后静脉补充铁剂并不能改善分期双侧膝关节置换血红蛋白水平和输血率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策略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与分析
铁剂
——忌食
基于血液学细胞形态学技能学习的轻游戏教学软件开发探索
口服铁剂有禁忌吗?
富硒女贞子对山羊生产性能、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