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病历分析

2012-08-15 00:47李春梅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31期
关键词:稳定型脂质造影

李春梅

长春市宽城区医院,吉林长春 130000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我国有增长的趋势,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将冠心病分为5型,而近年临床医学家趋于将冠心病为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慢性冠心病(CAD)两大类。前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后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冠脉正常的心绞痛(如X综合征)、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2]。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摘要

患者男,52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0年,PCI术后8个月加重2 d入院。该患于入院前10年,常于生气或情绪激动后出现心前区不适,经休息症状可缓解,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平素经常口服速效救心丸,病情时有发作,未系统治疗。于入院前8个月因心前区疼痛加重,就诊于吉大二院,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行PCI手术,术后症状明显好转,规律服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缬沙坦、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于入院前2 d,由于情绪激动后自觉胸闷、心悸不适,上楼时伴有喘息,无双下肢浮肿。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规律口服降压药,否认糖尿病史。

1.2 实验室检查

血压130/7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叩不到,心率60次/min,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浮肿。辅助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肾功、心肌酶、肌钙蛋白、血凝、血糖、血脂均正常,心电图示:心率58次/min,S-T段Ⅰ、Ⅱ、aVF、V3-V6下移0.05~01mm,T波Ⅰ、Ⅱ、Ⅲ、aVF、V3-V6倒置,窦性心动过缓,心电轴不偏,不正常心电图。心脏超声示:左心室肥厚,室壁回声不均匀,运动不协调,二尖瓣前后叶增厚,回声欠均匀,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二尖瓣返流。2010-5-14吉大二院心肌酶正常、心电图示:S-T段Ⅰ、Ⅱ、aVF、V3-V6下移0.05~01 mm,T波Ⅰ、Ⅱ、Ⅲ、aVF、V3-V6倒置。心脏超声示:左室心尖部运动明显减弱。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记录示:前降支中段80%狭窄,右冠远段后降支95%狭窄,分别在前降支中段狭窄处及右冠远段后降支狭窄处置入2枚支架,造影见支架扩张充分,远端血流TIMI Ⅲ级。

1.3 临床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可明确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1.4 治疗效果

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调脂、稳定斑块(阿托伐他汀)、β-受体阻制剂(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ACEI(缬沙坦)、扩冠(硝酸异山梨酯)等,经过16 d治疗,患者症状缓解,但仍有上四层楼后出现心前区不适及气喘症状。复查心电示:S-T段Ⅰ、Ⅱ、aVF、V3-V6下移0.05~01mm,T波Ⅰ、Ⅱ、Ⅲ、aVF、V3-V6倒置,心电图无改变。

1.5 并发症

患者上四层楼后出现心前区不适及气喘症状,心脏超声示:左心室肥厚,根据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YHA)分级,心功能为Ⅱ级。心率58次/分,考虑为药物所致,无其它心律失常。

2 讨论

从上面的病历资料可以看出,该患在行PCI术前及术后,心前区疼痛及不适的症状有所减轻,但心电图心肌缺血客观指标没有改善,分析原因有以下两点:①不是单纯的血管狭窄。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记录示:前降支中段80%狭窄,右冠远段后降支95%狭窄,为重度狭窄,分别在前降支中段狭窄处及右冠远段后降支狭窄处置入2枚支架,造影见支架扩张充分,远端血流TIMI3级,表示相关冠状动脉完全显影并且血流正常[3],说明狭窄的血管已经再通,心肌缺血应该纠正,然而心肌缺血仍存在,说明存在相应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②诊疗技术存在局限性。

目前,在冠心病诊疗方面,随着科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的诊疗技术应运而生应用于临床,冠状动脉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DCT)对冠心病诊断和应用价值与常规造影相比,MDCT能够显示管腔狭窄的同时显示斑块的情况,与血管超声对照能够较准确测量斑块的大小和体积。由于冠状动脉运动、部分容积效应。当今,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越来越依赖于解剖和功能显像的融合图像,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心病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研究显示,不稳定斑块的张力可由体部的1%上升至肩部的2%,钙化斑块的张力值为0% ~0.2%,置入支架处斑块的张力值更低[9],从而区分不同的斑块成分,改变了标准IVUS区分脂质斑块和纤维斑块较困难的缺点;②虚拟组织学成像血管内超声(VH-IVUS)是一种比较新的IVUS后处理技术,对斑块进行更准确的分辨。VHIVUS能更准确和定量评价不稳定斑块的主要成分脂质核心,这对于我们识别不稳定、易于破裂的斑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在冠心病介入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增多,目前备受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它可以判断冠状动脉斑块形态及性质,区分钙化、纤维及脂质斑块,通过测量纤维帽的厚度以及脂质核,可以发现易损斑块。对于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评估很有价值。

总之,冠状动脉造影仍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首选方法,但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关的先进诊疗技术的出现弥补了它的不足,有着广范的应用前景,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能发挥它的优势,为临床医生和广大患者服务。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4.

[2]王吉耀.内科学(七年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82.

猜你喜欢
稳定型脂质造影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脂质过氧化在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肾细胞癌中的作用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白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