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以来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与启示

2012-08-15 00:45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基层组织党组织理论

□ 韩 强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没有大量充满活力的基层组织,我们党就会失去力量,失去执政的基础,基础不牢,必然地动山摇。因此,我们党一直坚持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的优良传统,尤其是十六大以来,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各个方面工作中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十六大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的基本进程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科学发展的高度,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赋予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新的时代内容,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得到了创新发展。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十六大到十七大和十七大以来两个阶段。

(一)从党的十六大到十七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得到全面推进

党的十六大作出了“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论断,由此也开启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创新发展的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不断深化,形成了一系列新认识、新观点、新经验,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1.党的十六大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

第一,强调全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并明确提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第二,要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组织注入新活力。并强调,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离群众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保证。

第三,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求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2.在十六大精神指导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迅速从理论创新向实践创新转化延伸

第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十六大以来,中央先后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皆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了各类基层组织建设。中央还拨专款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在全国稳步推进了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此外,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立足实践,大胆探索,在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得到扩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增强。

第二,多种形式的党员教育培训活动蓬勃开展。各地努力探索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教育机制,创造、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经验,如:开展“双培”活动,努力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党组织负责人;实施“双带”工程,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办好各类基层党校,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开展“设岗评星”活动,使无职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等。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员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建立健全党员为群众服务的机制和自我纯洁的机制,使基层党员和党组织的面貌发生了明显改观。

第三,党员干部作风有所改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提出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提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同时各地坚持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的力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基层、联系群众制度,严格规范和控制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逐步扩大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范围,切实精简会议、文件和新闻报道等都收到了明显成效。这一系列重大举措,抓住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关键,有效改进了干部的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和称赞。

(二)十七大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得到进一步深化

党的十七大以来,随着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建设学习型政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一系列新论断新任务的提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视野进一步拓宽,任务更加明确,自身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认识

第一,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组织建设的思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核心是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此,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组织建设,成为十七大的根本创新所在。

第二,提出了“一条主线、五大建设”的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在这一布局中,明确提出“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强调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一新布局,也进一步明确了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和任务。

第三,强化了提高执政能力在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要求以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影响和带动全党,使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

第四,要求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提出了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等一些新论断。

第五,提出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2.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了新部署

2009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围绕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对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了新的部署,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议在党的建设尤其是党的组织建设创新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任务。决定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党章要求,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第二,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明确要求。决定提出,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第三,明确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和方向。决定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并提出了“五个努力方向”,即:扩大组织覆盖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加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建设高素质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构建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

3.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持续深化

党的基层组织创新是十七大以来党的组织建设的一个最突出的亮点。十七大报告提出:“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这使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基层组织创新活力得到新的迸发。总的看,十七大以来,基层党建创新在各个领域得到拓展和深化,出现了许多新亮点、新做法、新经验。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人事报、组织人事报联合组织于2010年11月28日揭晓的第一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最佳、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状况。这一评选活动从2009年9月启动,为期一年多,有2000多个基层党组织提交了案例,经过初步筛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12个案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13个案例、“党内民主建设”的13个案例、“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的21个案例、“城乡统筹党建格局建设”的15个案例、“党群关系与党的群众工作”的12个案例、“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14个案例、“党员教育管理与组织生活”的16个案例、“党员作用与党内关怀帮扶”的12个案例、“组织设置方式创新”的12个案例、“党建工作信息化”的7个案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5个案例、“组织建设综合创新”的16个案例进入候选,[1]经过网上公开投票和专家评选,最后评选出20个最佳案例、60个优秀案例。20个最佳案例包括辽宁丹东:全面推广“情景互动式党课”、内蒙呼伦贝尔:组建“百万农牧民创业先导团”、河南南阳:科学探索“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等等,60个优秀案例包括重庆大渡口:建设开放统一党建信息平台大力推进基层党建信息化、山东乳山:党内基层民主“乳山模式”、西安未央:干部选拔任用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等。[2]通过这些创新案例的选题及获奖,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基层党建创新的范围正不断扩大,积极性正进一步提高,效果也得到持续增强,创新对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十六大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的主要内容

十六大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在党的建设创新中具有基础性地位,起到了探索、先导作用,正是由于有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积极探索,我们党才取得了大量经验,其中不少经验还上升为党的基本经验和制度,促进了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高。总体来说,十六大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全党的共识

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十七大均对基层组织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其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就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十六大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则强调,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使基层党组织都紧密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活动为载体,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机制。国有企业党组织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机关党组织要严格组织生活,加强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高校党组织要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着力做好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社区党组织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坚持标准,保证质量,重点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发展党员,同时做好在其他社会阶层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促进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十七大则提出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其中对基层党建新目标、新要求、新格局、新领域、新举措的阐述,无不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了全党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期待。

(二)党在基层组织功能定位上实现了新突破

党的基层组织定位是否准确决定着功能发挥,过去有一个时期我们对“领导核心”还是“政治核心”认识不清,影响了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把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为“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相比过去更加清楚,但仍显得不够准确。因此,党的十六大对党的基层组织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十七大则进一步提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的日益准确为发挥作用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上的指导,尤其是明确了工作的着力点,使各种类型基层党组织都找到了发挥作用的空间。

(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向进一步明确

基层组织建设不同于其他建设,具有类型多样、情况复杂、任务繁重、责任重大等特点,而且不同基层组织在各方面的差异性极大,为了有利于基层组织开展工作,就必须不断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及时明确和调整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和方向。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把这种方向规定为五个方面。一是扩大组织覆盖面:即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二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即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保证正确履行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职责。三是增加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工作,把一大批优秀青年、社会的先进分子吸引到党的队伍中来。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体党员,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四是建设高素质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通过“选”、“拔”、“育”、“吸”、“蓄”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素质。五是构建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着力打破城乡党建事务管理上的彼此封闭、隔离状态,促进党建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党员权益保障上的平等性,建立开放式的党员服务网络,加强党员阵地的科学、合理、统一布局,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党内文化上的同步发展。从目前情况看,基层党组织建设正沿着这样五个基本方向不断探索、深入发展。

(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举措不断延伸

1.在思想建设方面。围绕创新党员教育方式,各地进行了有益探索。比如,湖北省利川市立足活动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员教育,开展了党员服务承诺活动。通过开展这一活动,党员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受到教育管理,党性得到锻炼,素质得以提升,群众也得到了实惠,促进了党群关系进一步好转。[3]丹东市党员活动站创造了情景互动式党课这一新形式,有效改变了目前的党课内容相对枯燥、形式比较单一、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的状况,是一种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好方式,在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当中引起了强烈反响。[4]

2.在组织建设方面。围绕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过程中,省平泉县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薄弱问题,打破地域和行业界限,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实施“组织联建”,创建了城乡一体的组织带动新体系。目前在该县活跃着800余个基层党组织,带动全县近20万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5]在推进党内基层民主方面,乳山市进行了大量探索,在市级试行党代会常任制、镇级公推直选党委书记试点、村级两推直选党支部成员的基础上逐渐向机关企事业单位拓展延伸,探索形成了以“以上带下、以下促上,三级联动、整体推进,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内外互动、有机衔接”为主要特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之路,引起中央领导、专家学者和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6]

3.在作风建设方面。着眼于在一线宣传群众、服务群众、问计于民,上海杨浦区实践了“一线工作法”,核心是“走进基层、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关系”。这一做法实施以来,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拥护和衷心支持,已成为“党员干部受教育,广大群众得利益”的“民心工程”。[7]河北巨鹿县则根据农村工作实际,推行“干群夜谈会”制度,广大基层干部利用晚上农民闲暇时间,通过漫谈、座谈、辩论、授课等形式,走进农村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坐在一起心交心沟通,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发现问题、妥善解决问题。夜谈会制度有效避免了党建工作同群众劳作在时间上的冲突,保证了基层党建工作顺利开展,促进了干群思想的统一,有效化解了农村矛盾,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提高了干部服务意识。[8]

4.在制度建设方面。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山东潍坊市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县市区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专项述职制度。通过实地考核、部门评议、专项述职、履职记实,突出了县市区委书记的主体地位和示范作用,带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形成了“书记抓,抓书记”、一级抓一级的良好格局;激发各县市区形成了勇于创新、比学赶超、抓深抓实基层党建工作的局面。[9]福建天湖山在国有企业中实行“党支部工作问责制”,使得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便于工作布置与制度落实、活动开展情况的督办,切实做到对党支部及其党员工作的全方位动态监管。[10]

5.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近年来,绥芬河市通过建立“廉政基金”制度,在加大源头防腐和预防职务犯罪领域,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使全市公职人员工作更上进,更清正廉洁,也降低了公职人员的腐败动机。[11]为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干部在阳光下工作,桃江县委审时度势,在桃江公众信息网上开通了功能较为齐全、公开面较广的监督举报栏目——“党风廉政舆情在线”,将全县1000余个公务单位和上至县委书记、下至“村官”共3000余名干部一一上网“亮相”,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评议,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掀起了一股网络问政新风。这一做法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12]

三、十六大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回顾十六大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的进展和成就,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宝贵的经验,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这些经验集中起来,可以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必须以创新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以提升吸引力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

党的十六大对创新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如提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作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论断。对全党是这样,对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党员干部的利益、意愿、工作环境、个人追求都有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又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的,因此,基层组织建设如果不能在坚持已有的原则和传统的基础上对自身的设置方式、工作方式进行及时的适当的变动,就会陷于僵化和保守,就难以为党员干部所接受,最终发挥作用也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从各地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的实践来看,基本都是从创新党的组织的设置和活动方式入手,来提高吸引力,进而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为数不少的组织不健全、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的基层党组织之所以存在,主要就是因为其组织活动缺乏吸引力,难以吸引党员群众参与,要改变这种状况,首要的任务就是从创新入手,其领导班子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做到组织建设和工作任务相结合,与党员干部的现实需要相结合,与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把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团结到自己周围。这样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才有基础,有前提。

(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与党的重点工作同步推进

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来加强”,这是党的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党的建设之所以不断推进,持续加强,就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了这样一条原则。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看,尤其需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因为党的中心任务本身与政治路线和党的建设的总目标都是统一、一致的,各级党组织工作任务的实现是实现党的中心任务的前提,而只有不断实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才能保证政治路线的贯彻,才能保证党的建设的总目标的实现。因此,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但是,也要看到,在对中心任务的理解和把握上有时难免会存在偏差,制约党的建设的开展。比如,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五项主要工作中,究竟对于具体的基层组织来说,哪一项工作更具有根本性和紧迫性,应该说不同的基层组织会有不同的回答,也会有不同的选择。对此,我们应该鼓励基层组织出于自身工作需要和面临的现实情况,通过民主的途径去作出判断和解决,只要有利于工作任务的实现,对于其作出的选择我们都应该予以支持和拥护,而不能高高在上,指手画脚。同时也要看到,在同一时期,我们党的重点工作不是唯一的,比如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基层民主、文化建设等等都是各级党组织面临的重要任务,为此在创新中要根据实际统筹考虑,同步推进。目前看,最突出的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指导价值,以是否有利于实现本部门本单位的科学发展作为判断创新合理与否的根本标准,努力使党的组织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围绕实现科学发展来进行,来展开,以此把目标和措施、创新和发展统一起来。

(三)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来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党的组织建设的理论创新成果必须源于实践的需求、实践的创造,而实践创新也必须接受理论的指导,在创新理论的规范指导下进行,这样才能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从党的建设的经验看,我们往往是在实践中取得突破形成新的认识,然后上升为理论和制度,之后又来指导新的实践。正是在这样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实践创新经验层出不穷,呈现出良好的创新建设局面。然而,在创新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在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中为创新而创新的追求政绩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创新措施往往刚刚推出就迅速实施,迅速总结经验,迅速上报上级领导,迅速宣传铺开,这显然是一种政绩和投机心理在作祟。此外,还存在不顾党的原则盲目追求创新的情况,把党内与党外、党员与群众、党内制度和国家法律混为一谈,造成了工作创新中的混乱局面。这些都不是科学的创新态度和工作方式,需要加以引导和改变。我们要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角度思考和把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创新问题,争取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创新,以科学的制度保证创新,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创新,切忌以教条主义、实用主义、官僚主义的态度对待理论和实践创新。

(四)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必须坚持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综合推进

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有序推进。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认识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换句话说,创新是一个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综合推进的过程,少了任何一个环节、一个方面,创新都会面临阻碍、陷于停顿。对于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来说,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具有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这已为理论和实践所证明。但是,我们还要高度重视制度创新成果问题,因为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组织创新的成果如果不能及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得到全党的认同和遵守,就会很容易为少数素质偏低甚至别有用心的领导者所曲解和左右,造成已有的成果失去。“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我们不能忘记,要有效制约权力,必须以制度的形式对取得的认识和经验作出明确细致严谨的规定,这样才能避免经验被歪曲,制度被曲解。应该说,我们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出台的大量制度都是对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制度肯定,是取得的制度成果,这些成果在保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科学化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虽然执行中也存在形式主义、实用主义理解和运用制度的情况,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但总的说,对于这些制度成果广大党员干部是支持拥护的,是有利于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是有利于遏制党内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的,这些制度对进一步推进党的基层组织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也构成了一道有力的保护屏障。

总的看,十六大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方向正确、成绩显著,这一点不仅为党的建设取得的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所证明,也为基层党组织领导开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所证明,对此广大党员干部也深有感触。我们为此进行的调查①此次调查于2011年9月完成,调查对象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四个班次的在校学员,其中回收有效问卷情况为县处班147份,党政研究生班42份,县委班60份,市厅班89份,共计338份。也表明,有94%的被调查者认为十六大以来党的组织建设的效果“显著”、“比较显著”、“非常显著”;94%的被调查者认为十六大以来中央加强组织建设的措施“得力”、“比较得力”、“非常得力”;有92%的被调查者对十六大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不断创新表示“满意”、“比较满意”、“非常满意”;有96%和95%的被调查者对本单位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现状表示“满意”、“比较满意”、“非常满意”;有98%的被调查者对党的组织建设的未来发展表示“有信心”、“比较有信心”、“充满信心”。尽管十六大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我们认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全党的任务,今后必须在坚持已有的创新原则、经验、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不断拓展创新的领域,及时关注和吸收组织建设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努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更大的进展。

[1]投票评选[EB/OL],http://poll.people.com.cn/1659_ctdzb_001/index21659.php

[2]第一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最佳、优秀案例评选结果[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11-29.

[3]邓习猛.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N].学习时报,2010-12-20.

[4]刘向阳.情景互动式党课由党员志愿者首先提出并设计[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12-23.

[5]河北日报通讯员闫鹏、杨海生记者李建成:《打破地域行业界限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平泉“组织联建”带动农民致富》,河北新闻网,2010-12-26.

[6]记者.彭辉、通讯员.刘国贤、段英鹏.乳山市荣获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奖[N].大众日报,2010-12-1.

[7]上海杨浦:走进基层、服务群众践行“一线工作法”[EB/OL].人民网 -理论频道,2010-5-20.

[8]河北巨鹿:“干群夜谈会”工作方式密切干群关系[EB/OL].人民网 -理论频道,2010-5-20.

[9]山东潍坊:县委书记专项述职制度[EB/OL].人民网-理论频道,2010-5-24.

[10]福建天湖山:国有企业“支部工作问责制”[EB/OL].人民网-理论频道,2010-5-24.

[11]黑龙江绥芬河:建立廉政基金制度[EB/OL].人民网-理论频道,2010-5-24.

[12]湖南桃江:“党风廉政舆情在线”开启网络问政新风[EB/OL].人民网 -理论频道,2010-5-24.

猜你喜欢
基层组织党组织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清华党组织公开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