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新闻中的听觉意象探究

2012-08-15 00:49文丨王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18期
关键词:人声物象音响

文丨王 飞

广播新闻是利用广播的形式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因广播新闻具有制作简便、传输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正日益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手段。广播以声音为载体,受众以听觉作为感知主体,因此,有必要对广播新闻的听觉意象进行研究,以期突破广播新闻直观性不足的局限,进一步提高广播的媒体竞争力。

1 广播新闻听觉意象的特点

广播新闻通过电波传输,受众利用收音机等无线电波接收转换设备进行接收,具有听觉优先性。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听觉意象就是听众以接收的声音信息为基础,通过自身独特的情感活动进行再创造之后形成的物象。因此,听觉意象的创造者是听众、主体是再创造之后的物象、其来源于声音及其所搭载的新闻信息以及听众的个人情感。

总体来看,广播新闻(消息、专题、评论)的声音基本包含三个元素:人声、音响声、乐声。人声指播音员、主持人或记者的播报、受访者的讲述、评论员的评论等;音响声指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自然声响;乐声指配乐、垫乐等。这三个元素构成了广播新闻的物理主体。

这三个元素是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的,一条广播新闻可以全部是人声、也可以是人声加音响声、或者三者皆有,但一般以人声为主、音响声、乐声为辅。

听众通过接收这三个元素进行再创造从而形成具有个性化的物象,这就是广播新闻的听觉意象。

这一听觉意象有不同于其他传播形式的独特性,简单说来有以下几点:

(1)唯一性。不同于电视、报纸、网站等,广播单纯以声音为传播手段,听众接收到的信息仅由声音提供,没有图像、图片等直观性东西。

(2)多样性。因听觉意象是听众进行再创造之后的物象,因此不同的听众根据自身经验、经历、学识等条件进行再创造之后的物象是不同的,具有个性化的色彩,存在多样性。

(3)可变性。听众接收声音信息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是不断变化的,是运动的过程,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根据接收信息的多少、时间的变化,随时修正自己创造的物象,因此具有可变性。

2 广播新闻中听觉意象的作用

听觉意象是由听众构建的,听众是广播能够存在的根本基础,作为广播人必须重视听觉意象的作用,具体来讲,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新闻传播效果。当一条新闻播送之后,听众能否以其中搭载的信息构建出正确的听觉意象将直接影响这条新闻的传播效果。

(2)影响媒体形象和质量。如果声音不能吸引听众注意力或者声音品质低下、播报水平差,听众所构建的听觉意象可能不是新闻本身,而是对该广播媒体的整体评价,这对广播电台来说具有极大杀伤力。

(3)影响社会舆论。一条信息齐全、声音元素丰富的广播新闻会让听众客观、全面地了解事实,从而构建正确的听觉意象;反之,听众构建的听觉意象将充满自己的主观想象,之后听众会将自己的听觉意象进行再传播,这将导致不正确的社会舆论产生。

3 如何构建广播新闻中听觉意象

听觉意象在广播新闻中具有上述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构建广播新闻中的听觉意象呢?

3.1 广播新闻应尽量全面完整

因为传输手段的唯一性,广播新闻必须在有限的声音中搭载尽可能全面的信息,除新闻的“when”、“where”、“who”、“what”、“how”五个“W”这些基本要素外,还要对事实进行一定的描述,并且应善于运用现场音响。

3.2 运用听众习惯接受的表达方式

“神经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的听觉感知相较其他感官的感知更细腻、作用于中枢神经更敏感,因此人在听到噪音等不良声音时的忍耐程度相较于其他感官更低,这需要广播新闻的制作者在新闻用语、稿件编排上充分考虑听众的听觉忍耐度,如长时间、大篇幅的人声很容易引起听觉疲劳、连串的数字会分散听众注意力,而生活化的语言、适当的间奏、丰富的现场音响等都能吸引听众。

3.3 注意声音的品质。

作为专业广播电台应特别注意声音质量的好坏,努力提供高品质的声音源,让听众在接收信息的同时做一次愉悦的听觉享受,这对听觉意象的塑造有重大意义。无论是播音员、主持人还是记者都应用悦耳动听的嗓音去播报新闻、现场音响应尽量清晰完整、音乐音质要追求高品质,此外,辅以细致的剪辑,只有这样才能创造高品质的广播新闻。

3.4 利用音乐加强节目的可听性

音乐能够渲染气氛、净化环境、调整情绪,改善人的性情,在广播新闻中加入恰当的音乐,能够引人入胜,有感染力的节目片头曲能够增强节目的艺术性和欣赏性。例如中国之声《新闻纵横》节目片头音乐,虽然仅仅几秒钟,却扣人心弦,涤荡人心。在新闻提要部分、回顾部分、短讯部分都可以辅以适合的音乐,增强节目的可听性。

3.5 丰富播音员主持人语言传达的感情色彩

声音和语言能够传递感情色彩的,高兴、悲伤、兴奋、忧郁都能够从播报者的声音中传递出来,要营造广播新闻的听觉意象,一定要注意播报声音和语言传达的感情色彩。在《中国之声》伦敦奥运乒乓球团体比赛报道中,当中国运动员打完最后一球,取得胜利时,播音员立即兴奋播报:“啊!这样中国队取得了乒乓球团体的金牌!不负众望!”。此刻,正在收听节目的听众所构建的听觉意象就是比赛现场运动员激动的泪水和胜利的喜悦,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4 结 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认真分析广播新闻的特点,注重听觉意象的构建,从节目的选题、策划、播报形式、声音元素运用以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入手,精心制作,使听众构建良好的听觉意象,将广播缺乏直观性的短板变成优势,促进广播自身的长远发展!

[1]叶子.现代广播新闻学[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2]王诗文.当代广播新闻采编教程[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3]周勇.广播新闻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赵学名.广播新闻听觉艺术研究[J].广播电视研究.2012(1):3-12.

猜你喜欢
人声物象音响
音响销售面对面之我卖音响的这些年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阿卡贝拉人声合唱团的基本训练研究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音响行业真的“难”做吗?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为定制安装而生SpeakerCraft,纯粹的定制安装音响品牌
爱乐之城
诚实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