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既有线拨接施工的安全管理

2012-08-15 00:49余绍山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行车施工单位部门

余绍山

(南昌铁路局厦门工务段,福建 厦门 361011)

剖析影响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严把施工安全关键环节,有助于推动既有线拨接施工科学、规范、有序进行,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有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既有线拨接施工的特点

1.施工时间上的不间断性

近几年,铁路既有线施工经常不分昼夜地进行,特别是鹰厦线与厦深线并行段的杏林至龙海区间的拨接施工,基本上都在夜间施工,对施工安全的要求十分严格。

2.联劳协作环节中的多部门性

既有线拨接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车务、工务、电务等系统和专业,跨系统和多部门性对于参建部门之间联劳协作的要求非常高。

3.施工作业环境的复杂性

列车密度大、天窗点紧张、施工作业面小、雨雾等恶劣天气干扰、大量机械设备老化、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使当前既有线拨接施工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二、既有线拨接施工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剖析

1.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准备工作过头。准备工作过头,其后果是影响线路基础的稳固,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影响行车设备的正常操作。由于超量准备,时常造成出现红光带,甚至将已开放的信号关闭,容易酿成行车事故。

第二,施工方案不细。施工单位编制的既有线拨接施工方案不完善,安全技术组织措施不严密或未制定安全技术组织措施,负责施工安全的现场包保干部责任心差,不能按时上岗进行监护,对施工安全的关键环节缺乏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第三,联劳协作不够。有些单位本位主义严重,整体配合意识不强。因为某个部门工作不能按质按量准时完成,挤占下一道工序和其他部门的作业时间,影响了整个施工进度和质量,打乱正常的运输秩序。

第四,违章作业多。综观全路发生的较大行车事故,多数与既有线施工有关,而且事故的主要原因基本相同,主要是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违反规章制度,违反规定天窗点外擅自施工,或者强干蛮干造成线路强度下降,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2.原因剖析

第一,安全责任意识淡薄。一是施工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施工进度为第一要务,对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关心过问不够;二是施工管理措施流于形式,落实不到位;三是设备管理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缺乏立即监督整改的积极性。

第二,本位主义严重。既有线拨接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明确责任人、监控人,要把业务骨干放在关键位置上。既有线拨接施工需多部门、多工种联合作业,只有按照规定的作业流程推进,才能保证各工序间的紧密衔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施工任务。

第三,管理层监督管理不力。检查中明明已经发现违章作业或其他严重问题,不敢严肃处理;此外,不去认真研究施工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积重难返。

三、既有线拨接施工安全控制的对策

1.紧盯既有线拨接施工安全关键环节

一是紧盯施工方案和计划审批。凡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安全协议中安全预想不周、安全措施制定有漏洞、安全协议未审核的严禁施工,施工计划不予审批。杜绝临时变更列车运行计划或施工计划,严格按施工方案确定的列车运行计划组织行车,并按固定线路接发列车,除危及行车和人身安全外,特别是在联锁失效等非正常情况下,任何人不得随意变更列车运行计划,以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二是紧盯施工准备。施工单位要与设备管理单位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各部门对施工关键内容要详细核对,确保正确无误。运输部门要对行车备品的数量、规格、质量进行检查,必要时到现场试验。要做到“四提前”,即:提前召开施工预备会;提前制定安全措施;提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前进入施工岗位。

三是紧盯施工防护体系的设置。施工前,施工负责人必须向防护人员详细布置防护要求,遇复杂施工,施工负责人须组织成立防护组,制定施工防护示意图,交代防护要求。凡是施工防护未按规定设置,防护人员未到位或无证上岗,一律不得上线施工作业。防护员必须经铁路局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四是紧盯施工开通。施工结束后,施工负责人要组织各分段施工带班人对线路结构、轨道几何尺寸是否具备线路开通质量标准,施工材料、机具是否撤离线路等进行检查确认。施工未结束,影响开通的隐患问题未解决,严禁开通线路,严禁盲目或冒险放行列车。施工结束后,各类施工料具应撤除线路,做到工完料清,防止侵限。

五是紧盯施工后的线路巡养。对破坏基础稳定的各项施工,当日施工结束后,要加强设备的巡查工作,设备管理单位要加强检查监控、指导,及时发现、整治施工地段各类病害,杜绝行车安全隐患。施工后线路巡养要落实到具体班组,落实到责任人,并建立健全巡养班次、措施、要求等基本巡养制度。

2.完善既有线拨接施工安全联控体系

第一,建立既有线拨接施工安全联控体系。成立由路局主管部门、建设项目管理机构、设备管理单位、监理单位组成的既有线拨接施工安全联控体系。施工项目开工前,由路局主管部门牵头,召集相关专业部门、设备管理单位、行车组织单位和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召开施工安全联控体系组建协调会,介绍施工总体方案和框架计划,介绍有关施工配合事项,组织成立施工安全管理联合工作小组,建立施工安全管理联系制度,重点要强化施工结合部管理。

第二,落实既有线拨接施工安全沟通机制。一是坚持施工安全协调会制度,通报施工存在的问题,协调解决有关施工安全问题。二是监理单位、铁路设备管理单位根据日常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需临时发起或要求建设项目管理机构组织召开施工安全会议,沟通、协调、解决施工安全问题时,经路局主管业务处室同意后,即可通知建设项目管理机构组织召开。三是建立专项问题通报制度。安全问题发生后,专业部门或安监部门要立即将问题发生的经过、原因、责任、教训和整改措施,在更大的范围进行通报,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细致全面的检查防范。

第三,推行既有线拨接施工安全检查制度。铁路局主管部门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相关单位参加的施工安全检查,对重点、关键项目落实专人负责包保检查;对施工限速地段加强日常检查。铁路设备管理单位除按要求参加路局有关部门、施工项目管理单位组织的安全检查外,要制定专门的施工检查方案,并对本单位监护人员的履责情况加强检查。

3.严格既有线拨接施工安全责任追究

因建设项目管理机构未尽到培训和告知义务,施工单位不清楚有关规定,经检查发现或造成事故和险情的,要追究建设项目管理机构管理责任。施工单位擅自开工、施工中擅自变更方案或擅自扩大施工范围,造成铁路交通事故的,按照相关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并追究法律责任;未构成事故的,根据《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施工单位未按规定程序办理开工手续,擅自施工造成事故,存在设备管理巡查不到位的,追究设备管理、行车组织单位同等责任。已经开工的地段发生事故,存在设备管理单位监护不到位、监护不力等问题的追究设备管理、行车组织单位同等责任。

因施工方案中提供的数据不真实、不准确,造成施工方案不切合现场实际,经铁路局检查发现或造成安全后果的,由施工单位承担责任,同时追究监理单位和建设项目管理机构的把关审查责任。

建立施工和监理单位的“黑名单”制度,对列入“黑名单”的单位要加大监控、处罚力度,直至清除出管内施工领域。同时,为保证处罚到位,可实行既有线拨接施工安全管理及风险抵押办法,按工程费用确定一定比例,施工单位与监护单位签订安全协议时,上交有关部门,施工中凡发生违反规定造成事故或隐患的,按标准进行考核。

四、结束语

既有线拨接施工时,施工安全和运输效率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安全、质量、效益的关系,全面落实施工安全卡控措施,建立既有线拨接施工安全共保体系,强化施工组织过程中的联劳协作,才能确保营业线行车的绝对安全。

[1]王毅,刘同芳.营业线施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铁道运输与经济[J],2006,26(6):49-50.

[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工务安全规则[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9).

猜你喜欢
行车施工单位部门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施工单位工程签证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施工单位成本管理存在问题探析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夜间行车技巧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关于工程索赔博弈分析
吉普自由光行车制动易熄火
调度调整在地铁行车组织中的应用
从技术上如何保障隧道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