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重要功用的若干思考

2012-08-15 00:49李庆东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人文

李庆东

(永城职业学院,河南 永城 476600)

一、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的现状

大学语文是普通高校非中文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对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但在目前功利主义广泛存在的社会大环境下,高职开设大学语文课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不少高职院校在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前提下,少开或不开大学语文课的情况比比皆是。据笔者了解,某高职学校30多个专业中仅有一个文秘专业开设了大学语文课,另有研究介绍:在11所高职院校13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提出开设大学语文的专业只有2个。一些高职院校即使开设了大学语文课,也被定为公共基础课,但其实际地位却无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相比。它既没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也没有每年2次外语等级考试的压力,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都不高。不仅如此,不少人也习惯地认为高职院校不需要学生学习人文基础性课程,特别是大学语文,而是看重高职院校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这无疑导致了许多高职学校大学语文课被停开或少开,课时被不断压缩,从而为各种专业课“让路”的普遍现象。这种学科设置的非合理性必然导致高职语文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客观地来说,高等职业教育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职业技术培训,将职业教育等同于职业技术培训,是一种急功近利式的、肤浅的看法,是一种非科学的短视行为。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必将导致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综合素质的下降,也必将对我国高职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后果。

二、高职院校开设大学语文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人格品位

大学语文是一门富含人文思想的课程,通过精彩教学,可以有效引导和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提升人文素养,塑造健康人格,提高审美能力的综合效果。由于目前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人文素质的下降,这对学生的就业和生活是极为不利的。一些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时,在考察学生的基本技能之前首先要考察其基本人文道德修养,比如团队精神、吃苦精神、诚信品质、爱心品质等等。其实,这些基本的人文道德精神很多就蕴含在大学语文教材所选作品中。大学语文教材所选作品都是古今中外的文学精粹,许多经典篇目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闪烁着灿烂的思想光辉,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例如孔子的“三省吾身,见贤思齐”,孟子的“浩然之气”,屈原的“九死不悔”,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至理名言,激励了无数中华优秀儿女为民族的解放和复兴抛头颅、洒热血。同样庄子“逍遥游”的超脱,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苏轼“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等也在时时启迪着青年学子,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生顺境和逆境的关系。同时,大学语文基本摆脱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功利性色彩,从纯粹文学的角度,通过让学生对大量中外文学精华篇章的咀嚼涵咏,充分体验语言文字的精妙,并从作者的生活背景、境遇、思想倾向和文学见解中,领悟文学与历史、社会、生活的关系,培养健康的人格和高雅的志趣、情操,其意义和价值远远超出了语文教材本身的范围。

2.有助于学生从业能力的培养,为职业技能的提高准备必要条件

高职院校课程的目标定位一般优先考虑学生就业需要,坚持知识够用、技能较强的原则。但从高职教育的终极目标来看,教育的发展也是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适应、发展能力,最终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与协调发展。因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复合型”的。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机遇和挑战无处不在,学生必须掌握多种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学生有必要借助语文知识作为进入职场的工具。掌握好语文知识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首先,它可帮助你在拥有专业技能的前提下,提高职场竞争力,获取更多的竞聘和发展机遇。例如,在工作中去说服、打动领导支持你的创新意图,用的是口头表达能力;赢得领导信赖和同事称赞的各种计划、总结、报告文件等靠的是书面表达能力等。一个青年人的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个人的机会成功与否。其次,青年融入社会靠的是交际,交际的主要手段就是语言文字,语言不但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而且是各种交际工具中最重要的一种。离开了语言(口头或是书面的),人类传递信息的行为和过程便无从进行。因为,交际是一方表达,另一方理解,“表达”和“理解”都是语文的力量。

3.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是工具,要做到每个学生都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语文教学才算对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尽了分内的责任。”叶老认为语文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

大学语文的开设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意义。“腹有诗书气自华”,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深远旷达,李清照的清新婉约,鲁迅的冷峻深刻,朱自清的柔丽含蓄,郁达夫的清静悲凉,巴金的温暖亲切……一篇篇散发着独特个性魅力的作品,一篇篇各具神采的美文,无不影响着学生的心灵。文学作品的浪漫想象、幻想、灵感等艺术活动,以及精彩的描写,有助于学生对传统的思维定势进行突破,把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左右脑都得到发育,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启迪创新意识、陶冶性情、提高审美层次、形成高雅气质,进而成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

三、高职大学语文课发挥积极作用的基本途径

1.明确课程目标定位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可见,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是目前高职教育的基本目标定位。那如何准确定位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很多专家和教师认为高职语文课程应该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于一体的公共基础课程,是为提高学生基本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服务的,同时对提高高职各个专业学生的交际能力、职业素质等也具有基础性作用。显然,有了准确的定位,大学语文才能赢得人们的理解和应有的重视。

2.选择合适的教材

当前我国图书出版事业异常繁荣,同一出版社的同一种教材也往往会有几种或十几种版本。因此我们在挑选教材时要注意把握一条原则:以能力培养为主,重能力训练;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但注重文学性、人文性、美学情感的渗透,也要注重知识性、工具性的培养训练。选用教材既要注意教材内容与学生特点相适应,又要注意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贴近。正如高教出版社社长徐辉所说:“大学语文教材应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而更新内容,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高职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开始定型,思想逐渐成熟,思维初步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独创性。同时,高职学生面临就业压力,需要更多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所选教材内容应更加贴近学生现实需求,能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特别是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等方面的内容,更应尽可能地联系社会需要。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周文霞主编的一本大学语文教材,里面分设了“自然神韵”、“知识探求”、“历史长河”、“意志磨练”、“生命之歌”、“爱之华章”等六个章目,附列了高职学生必须掌握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六个题目,如朗诵、辩论、主持、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很好地满足了教育要求,这是我们需要借鉴的。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要充分发挥大学语文的积极作用,就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才能对学生大学语文学习效果作出正确判断,才能发挥评价标准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导向作用,推进语文教学健康发展。高职语文教育已经不同于高中应试教育,剔除了选拔的功能,这就为语文功能的发挥创造了良好条件。对学生个体的评价,既可以横向也可以纵向。学生的习作,发表的文章,演讲、辩论、总结等都可以作为考核的成绩。只要学生有了一定语文水准,就要鼓励。对学生群体的评价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把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结合起来,注重学生“说”、“读”、“写”三种能力的提高,培养其基本的语文应用能力。同时,打破课内外界限,把学生课堂语文能力与社会活动能力结合起来,多考虑其他未列出的意志、品质、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做出全面客观评价。

总之,大学语文课的深刻内涵和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在高职教育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如何将大学语文的实际功用切实贯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使之成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阵地中的主要力量,应当是每一个高职语文教育者深思的重要课题。

[1]周幸.大学语文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实际功用的探讨[J].教学园地,2011,(10).

[2]纪玲妹.守望大学人文精神——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西北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文课人文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语文课上做游戏
人文绍兴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