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为人师表”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012-08-15 00:49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为人师表身教表率

陈 宇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它内含言传和身教两方面。其中,教师的身教是教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表率是一种具体行为,看得见,摸得着,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是可以模仿的良好品行。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教师的表率和激励作用。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西汉思想家董仲舒也指出:“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前苏联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是什么东西推动学生追求高尚的品德呢?是教师在精神和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教师的生活目的和生活准则应能使青少年为之倾倒和激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要求教师应该具备为人师表的良好品德。可见,为人师表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表率和激励作用。

如何发挥好为人师表在素质教育中的表率和激励作用,重点必须解决好如下几种辩证关系。

一、言传和身教的统一

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知行统一,把言传和身教紧密结合起来。现代学生一个显著特点是求真务实,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如果你在教学中说的道理连自己都不相信,更不去践行,那么讲的道理再好,也没有说服力,学生是不会轻易相信的。同时,我们培养的学生也应该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说与做是否一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自己必须有一颗美好的心灵,而教师的美好心灵不是靠美好的愿望,也不是靠自我表白,而是靠良好的言行表现出来的。高尚的道德认识,只有转化为高尚的道德行为才能真正为人所理解和接受,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当今市场经济与职业道德正处于磨合期,更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教师首先就应该在这方面成为学生的楷模,即具有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为培养“四有”新人忘我的奉献精神。某中专学校有一位老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课文中提到的一幅古代交通图,他跑了好几个图书馆和博物馆,花了两个双休日,自己仿作了一幅图,但拿到课堂上,只需要学生观看三分钟。花那么多时间,却只作几分钟的教学工具,对此学生深受感动和启发。这就是教师宝贵的奉献精神,它是教师职业道德中最闪光的东西。同样,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教师自己也应该成为讲礼仪的模范。公共汽车上,一位教师为一老人让座,学生们纷纷效仿让座。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没有受到如教师这样严格的监督。”严格的监督,就是要求教师成为学生执行礼仪的表率。如果一个教师要求学生做到,而自己却做不到,那么教师在学生眼里就会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他就失去了做表率的资格,也失去了一个教师的威信。无数优秀教师就是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教育学生,用身教来强化言教。学生经常说某某教师晚上还在挑灯夜战,学习外语和计算机,这说明教师的身教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学生,真是此地无声胜有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讲的:“理想、原则、信念、观点、兴趣、好恶、道德、审美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的言行上如能达到和谐、一致,那就可以点燃青少年心灵中的火花,成为青少年行动的灯塔。”

二、发扬民主,反对权威主义

为人师表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从古至今皆然。在千百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已经形成一套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诸如“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言传身教”、“教学相长”等等,确实起到了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这些好的传统道德必须要继承和发扬。但是,道德是一定经济、政治基础的反映,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应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而发展。例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价交换原则的运行,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要求教师成为民主作风的表率就愈来愈强烈。过去那种权威主义师生关系早已不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了。在权威主义笼罩下,学生惟教师之说是听,惟教师之命是从。像“你读给我听听”、“你给我讲讲”、“你给我来回答问题”等等语言,反映出来的不是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而是一种权威主义的师生关系。至于动辄对学生施以训斥、羞辱,甚至体罚,那就连一丝民主平等的气味也都没有了。教师应该在发扬民主,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方面为学生作出表率。教师应以朋友式的态度与学生共同学习和研讨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欢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批评和建议,这不仅不会降低教师的威信,而且会使学生更加亲近教师,信任教师,尤其重要的是为学生树立了民主作风和平等待人的榜样。平等待人还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如果教师对学生有偏见,就会影响学生的进步。某重点中学有位学生平时考试成绩总不好,但经过刻苦努力,终于在一次重要考试中获得了优异成绩,老师不去深入调查,不仅没有鼓励他,反而武断地认为他是抄来的,气得这位学生几天不去上课,使之上进心和自尊心都受到了很大挫折。教师好比一面特殊的镜子,学生在这面镜子里观看自己,打量自己,希望这面镜子能正确地反映自己,从镜子里面不仅看到自己的现在,而且能看到自己的未来,从中受到鞭策和鼓舞。

三、尊重对象,放下架子

有的教师理论修养较低,知识面狭窄,教育方式单一;有的教师言行不一致,使学生有受骗的感觉,自然产生对立情绪;有的教师缺乏应有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知识,与学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动辄训人,甚至出手打人。许多问题的形成,是由于教师摆架子,高高在上,对学生人格不尊重所致。为此,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待,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心理的需要和情感上的渴望。

受人尊重、自强自爱已经成为当代学生的重要精神需求,学生对此要求非常强烈。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主动与之交朋友,认真与他们交谈,让他们说出内心的秘密,发泄出不满情绪,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他们。自然而然教师的威信就树立起来了。

尊重要以理解、信任为基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需要,然后把自己置之其中,用他们的心灵去感受、思考和体验,并通过他们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我们这样做,他们也会换位思考,从而更加信赖教师,理解教师,并把教师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在情感上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对教师的不信任。要取得这样学生的信任,教师就必须首先信任和理解他们。尊重、理解、信任是沟通教师和学生心灵的桥梁。

四、既当教师也做学生

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要善于向社会学习,包括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学习社会上许多先进人物的模范行为,可以丰富教师的身教,使教师的品德更臻于完美。向自己教育的学生学习,这在许多教育家的著作中均有论述,“教学相长”就是为人熟知的经典名言。在历史上,老师向学生学习,师生共勉的事例,有不少佳话流传。一代伟人毛主席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徐特立老师十分钦佩毛泽东追求真理、献身事业的思想和品行。徐特立老师在革命低潮时加入共产党,投身于革命事业,正是向他的学生毛泽东等人学习的结果。在当代青少年中也涌现出来许多无数英雄模范人物,例如张华、赖宁、华山抢险英雄等,他们为人民献身的高尚行为,同疾病顽强拼搏的坚毅品质,理所当然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榜样。在许多学校和班级,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的好学生,他们的良好品德,也应当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榜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中的模范行为是教师的表率作用在他们身上产生的效果,是教师的光荣。教师在感到欣慰的同时,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向学生学习,把他们的先进思想和崇高品德融进自己的言传身教中去,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出更多的模范人物。

面对知识经济的时代,新科技、新信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百分之百的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教师知识渊博,能经常给他们输送“新血液”。事实上,不少学生从许多信息渠道获得新知识,有时确实比教师掌握的要多。譬如,学生对球星、歌星和流行歌曲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对新游戏轻车熟路,而教师在此方面就相形见绌。某教师曾深有感慨地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信息窗口,我从一个班的几十个信息窗口中所获得的知识,比我亲身通过学习获得的要多得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这种可贵的求学品质,值得每位教师学习。现在许多教师着手进行教学改革,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教学相长,师生相互交流信息,共同探索新知识,大大增强了教学活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可见,当教师与做学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互转化的。优秀的教师总是融二者于一身,既当教师也做学生,因而,他们的表率作用就更丰富,发挥得更充分。

综上所述,为人师表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激励和表率作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极大的感染力,凯洛夫说:“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仿效的榜样。”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那些师德高尚的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必定会使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敬仰,倾慕之情,从而乐于接受他的教育,继而在教师不断地真诚帮助和热情期待下,萌发向上的愿望,并潜移默化地试着仿效教师的言行去做。因此教师要时刻自省,关心和爱护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在精神状态、情绪表现、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乃至作风仪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做学生的楷模,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为人师表身教表率
浅谈在教育中身教大于言传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清正廉洁作表率”评论之一
推进“三化三提”工作法 全面落实“走在前、作表率”的要求
当好表率 带头宣讲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科学引领青年教师成长,促进学生高效发展
试析幼儿教师的师德修养
身教重言传 最美孝为先
身教重于言教